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

[模拟]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自然植被样方调查要确定样地面积。

一般情况下,草地、灌木林、乔木林的面积分别取______。

A.<1m<sup>2</sup> ,<50m<sup>2</sup> ,<50m<sup>2</sup>B.>1m<sup>2</sup> ,>5m<sup>2</sup> ,>50m<sup>2</sup>C.≥1m<sup>2</sup> ,≥10m<sup>2</sup> ,≥50m<sup>2</sup>D.≥1m<sup>2</sup> ,≥10m<sup>2</sup> ,≥100m<sup>2</sup>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植被样方调查要确定样方面积。

植物的样方调查和物种重要值:自然植被经常需进行现场的样方调查,样方调查中首先须确定样方大小,一般草本的样地在1m<sup>2</sup> 以上,灌木林样方在10m<sup>2</sup> 以上,乔木林样方在100m<sup>2</sup> 以上,样方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

其次须确定样方数目,样地的面积须包括群落的大部分物种,一般可用种与面积和关系曲线确定样方数目。

样方的排列有系统排列和随机排列两种方式。

样方调查中“压线”植物的计量须合理。

第2题:某项目经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计算得出的项目评价区生态系统质量EO值为58,按EQ值对生态系统进行分级,该区域应划入______。

A.Ⅰ级B.Ⅱ级C.Ⅲ级D.Ⅳ级参考答案:B式中:EQ——生态系统质量;Ai——第i个生态特征的赋值;N——参与评价的特征数。

按EQ值将生态系统分为五级:Ⅰ级100~70,Ⅱ级69~50,Ⅲ级49~30,Ⅳ级29~10,Ⅴ级9~0。

第3题:根据初始瓶的溶氧量(IB)、黑瓶的溶氧量(DB)、白瓶的溶氧量(LB)测定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等于______。

A.LB-IBB.IB-DBC.LB-DBD.IB+DB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净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第4题:描述物种在群落中重要程度的指标是______。

A.样方数、采样频次和样方面积B.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和相对频度C.种数、种类与区系组成D.种类总数、样地总面积和样地总数量参考答案:B(4)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第5题:某次样方调查资料给出了样方总数和出现某种植物的样方数,据此可以计算出该种植物的______。

A.密度B.优势度C.频度D.多度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样方调查和物种重要值。

显而易见,从文字描述即可知该种植物的频度。

还应理解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

第6题:用黑白瓶测定水体初级生产量,得出初始瓶(IB)、黑瓶(DB)和白瓶(LB)的溶解氧量分别为5.0mg/L、3.5mg/L和9.0mg/L。

则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初级生产量分别为______。

A.4.0mg/L和5.5mg/LB.5.5mg/L和1.5mg/LC.4.0mg/L和1.5mg/LD.1.5mg/L和5.5mg/L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初级生产量的计算方法。

净初级生产量为5-3.5=1.5(mg/L),总初级生产量为9-3.5=5.5(mg/L)。

第7题:用边长50cm的带网铁夹采集某湖泊植物样品,样方平均高等植物鲜重生物量75g(无滴水时的鲜重),则湖泊中高等植物群落平均鲜重生物量为______。

A.300g/m<sup>3</sup>B.225g/m<sup>2</sup>C.150g/m<sup>2</sup>D.75g/m<sup>2</sup>参考答案:A本题实际考查高等植物群落平均鲜重生物量的核算。

只要列出衡算公式,搞准量纲,问题就迎刃而解。

湖泊中高等植物群落平均鲜重生物量为:75/(50×50×10<sup>-4</sup>)=300(g/m<sup>2</sup> )。

第8题:在植被类型主要为灌木和乔木的林地进行群落调查时,确定样地面积大小的依据是______。

A.区域植被覆盖度B.植物种类C.工程影响面积D.植株的大小和密度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确定样地面积大小的依据。

样方调查首先要确定样地的大小,样地面积根据草地、灌木和乔木取值不同,呈数量级递增,样地的大小则根据植株的大小和密度确定。

样地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

第9题:反映地面生态学特征的植被指数NDVI是指______。

A.比值植被指数B.农业植被指数C.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D.多时相植被指数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反映地面生态学特征的植被指数NDVI的含义。

不同波段信息还可以以某种形式组合起来,形成各种类型的植被指数,从而较好地反映某些地面生态学特征。

如最早发展的比值植被指数RVI(RVI=R/NTR),可用于估算和监测植被盖度,但是它对大气影响反应敏感,而且当植被盖度<50%时,分辨能力也很弱,只有在植被盖度浓密的情况下效果最好;农业植被指数AVI[AVI=2.0×(MSS7-MSS<sub>5</sub>)],可以监测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NDVI=(NIR-R)/(NIR+R)],对绿色植被表现敏感,常被用于进行区域和全球的植被状况研究;多时相植被指数MTVI[MTVI=NDV(t<sub>2</sub>)-NDVI](t<sub>1</sub>)]用于比较两个时期植被盖度的变化,也可以监测因水灾和土地侵蚀造成的森林覆盖率的变化。

目前已经提出的植被指数有几十个,但是应用最广的还是NDVI,在生物量估测、资源调查、植被动态监测、景观结构和功能及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人们常常把NDVI作为一种评价标准,评价基于遥感影像和地面测量或模拟的新的植被指数的好坏第10题:植被现状调查时,一般草本、灌木林、乔木林样方面积应分别不小于______。

A.1m<sup>2</sup> 、5m<sup>2</sup> 、502B.1m<sup>2</sup> 、10m<sup>2</sup> 、50m<sup>2</sup>C.1m<sup>2</sup> 、10m<sup>2</sup> 、100m<sup>2</sup>D.1m<sup>2</sup> 、5m<sup>2</sup> 、100m<sup>2</sup>参考答案:C本题实际考查样方调查。

样地面积根据草地、灌木和乔木取值不同,呈数量级递增。

自然植被经常需进行现场的样方调查,样方调查中首先须确定样地大小,一般草本的样地在1m<sup>2</sup> 以上,灌木林样地在10m<sup>2</sup> 以上,乔木林样地在100m<sup>2</sup> 以上,样地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

第11题:某个植被样方调查面积为10m<sup>2</sup> ,调查结果如下表。

样方中物种乙的密度、相对密度分别为______。

A.0.2个/m<sup>2</sup> 、40%B.0.2个/m<sup>2</sup> 、50%C.0.3个/m<sup>2</sup> 、40%D.0.3个/m<sup>2</sup> 、50%参考答案:A本题实际考查样方调查中密度、相对密度的具体计算。

关键是要搞清其概念,覆盖面积信息用不上。

计算很简单。

物种乙的密度=2/10=0.2个/m<sup>2</sup> ,相对密度=2/(2+2+1)=40%。

第12题:寒温带分布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______。

(2010年考题)A.雨林B.针阔混交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针叶林参考答案:D本题实际考查对地带性植被类型的了解。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一书中没有说明,为生态学一般概念。

地带性植被定义为:在地球表面,与水热条件相适应,呈带状分布的植被。

与地带性因素相适应,地带性植被在地理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三维空间规律性:因气温的差异,在湿润的大陆东岸,从赤道向极地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称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因水分条件的不同,使植被类型在中纬度地区也出现了森林一草原一荒漠的更替,称为植被相性(经度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由于海拔的升高,出现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并具有一定垂直幅度的植被带,其有规律的组合排列和顺序更迭,表现出垂直地带性。

植被的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与经度地带性的统称)是通过基带相联系的。

第13题:采用样方法进行的某次植被调查的“种—面积”曲线如下图,最合理的样方数量为______。

A.10个B.40个C.60个D.80个参考答案:C本题实际考查确定合理的样方数量。

一般可用物种数量与面积的关系曲线确定样方数目,60个已包含了群落的大部分物种。

第14题:某乔木林样方面积为100m<sup>2</sup> ,样方调查结果如下表。

样方中物种丙的优势度、相对优势度分别为______。

A.0.4、40%B.0.4、50%C.0.5、40%D.0.5、50%参考答案:B本题实际考查样方调查中优势度、相对优势度的具体计算。

关键是要搞清其概念,计算很简单。

物种丙的优势度=40/100=0.4,相对优势度=40/(40+30+10)=50%。

第15题:进行自然植被现状调查时,要根据______确定样方面积。

A.样地面积B.植株密度C.立地条件D.植被类型参考答案:B本题实际考查确定样方大小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