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及地下室自评报告

基础及地下室自评报告

质量自评报告湖北鼎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0一二年十月十日汽车销售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2号综合大楼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自评报告一、工程概况(一)、工程结构简介1、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三十一层,建筑高度98.7m,结构体系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46769㎡。

2、本项目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一级,耐火极限为一级,设防裂度为六度。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下室及外面露天构件砼结构环境类别为IIa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3、本工程地下一为停车场及设备用房,层高4.3~5.7m;(二)、基础工程1、本基础工程根据武汉丰达地质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汽车销售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2号综合大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进行设计,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场地类别为I类,基础采用螺旋灌注桩、承台、筏板基础:桩基已验收合格。

;2、材料强度等级及保护层厚度:基础垫层为C15。

基础承台、基础梁及筏板砼强度等级为C45P6;地下室剪力墙及柱砼强度等级为C50P6,地下室顶板砼强度等级为C40P6;3、基础施工时应按上部柱、剪力墙配筋图预留插筋,构造按03G101-1,楼电梯门洞处同相应部位剪力墙,插筋不得遗漏。

4、凡桩、挡墙、基础梁相碰处一同现浇。

凡未特殊注明的桩中心同对应柱形心。

5、基础梁内纵筋按受拉要求锚入基础身内,即纵筋伸入桩身内的长度不小于La,且纵筋在中间支座应拉通。

基础梁和桩身内纵筋不宜有接头,有接头时应采用焊接,同一截面内接头钢筋面积不应超过全部纵筋面积的50%。

6、挡墙后填土用砂性土或碎石土或粘性土,填土应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为0.94。

(二)、工程责任主体单位本工程涉及的责任主体单位为:建设单位:武汉祥盛隆实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勘察单位:武汉丰达地质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湖北华泰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总承包单位:湖北鼎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自评依据(一)、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4)、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8)、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GBT50107-2010)9)、钢筋焊接验收规程(JGJ18-2003)1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等(二)、±0.000以下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其变更文件、施工总承包合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三)、施工记录、材料验收及复试、工程隐蔽验收、自检互检和监理验收检验、检测部门的检验报告等工程资料。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程序对各工序进行质量评定,详见下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主控项目验证合格,一般项目检验批全部合格;拆模后的现浇混凝土表面无漏筋、蜂窝、麻面等缺陷。

经实测与检查验证主控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符合规范规定与设计要求。

观感质量评定:好。

(四)、施工资料做到同步、完整、真实与准确基础分部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完整;所有资料的形成均与工程施工同步,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的规定已及时向监理单位全数报验,并经监理单位审核与签字确认合格。

三、检测情况1、地基持力层:桩基工程经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丰达地质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华泰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武汉祥盛隆实业有限公司共同验收,验收结论为:验收合格。

2、基础分部工程的筏基、承台、基础梁、地下室墙、柱、板、梁的混凝土强度,均按规范要求制作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32组,到达标准养护龄期后委托试验室试压,检测结果分类统计后,按《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GBT50107-2010评定为合格。

3、同条件养护: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D的要求,对本工程基础部分混凝土结构用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了强度评定,共制作同条件养护试件总数为6组,各组均按照累计气温600℃·d 进行试压,根据试压结果强度,经统计计算后,按《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GBT50107-2010评定为合格。

4、后期沉降观测:根据湖北大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分阶段沉降观测记录报告,本工程沉降均匀符合要求。

四、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一)、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的编制与审批1、本工程在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的层层深入的管理程序。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主持,编制过程中会同了各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做到集思广益。

首先,编制人对本工程的施工图纸和周边环境作了详细了解与调研,对各种施工工艺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还制定了各工序交叉作业及成品保护方面的具体措施。

最终编制了符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件经批准实施。

3、每项专业工序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依据编制了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细化与补充,在施工方案的编制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力求表达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应对措施,使各专业工长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有据可循。

4、本工程任何工序凡开工前均执行严格的技术与安全交底制度,交底由各专业工长负责实施,交底编写的依据为施工方案,编制的重点为将施工方案中理论性较强的部分,转化为易于面对操作者的语言,是指导一线施工的依据,使各专业操作工人对自己施工的内容熟记于心。

(二)、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1、严格质量管理制度本工程的质量管理执行三级质量控制体系,首先是公司质量管理门对本项目工程质量负有监督、指导、检查落实的管理责任。

其次,项目部作为工程质量的直接管理机构,对工程质量负有主要责任,其中,项目经理为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作为有资质的劳务公司与操作班组,在总承包项目部的领导下,对本工程质量负有按照制定的质量计划与方针严格执行的责任与义务。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程序运行,按照公司制定的质量方针,与项目部对本工程的质量计划,整合与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将质量管理作为项目部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

项目部质检员负责所有完成工序质量的检查和认可。

各工种、各专业作业队组设专职班组长,负责各自作业班组的质量自检;在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通过项目部专职质检员的检查,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严格按照项目质量管理制度运行。

2、质量控制(1)、原材料质量控制材料采购根据本工程采购评价标准及业主认质认价单的要求,进场时检查其产品实体、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不符合以上要求的材料禁止进入施工现场;材料进场后,项目部试验员在监理工程师见证的情况下按规定进行取样送检,再确认检验报告结论为合格的材料方准许在工程中使用。

本工程使用的是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质量保证资料共8份;钢筋物理性能检验 39批;钢筋接头连接(焊接、机械连接)检验18批;经委托的试验室试验检验全部合格,如实地反映了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状况。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测量放线的质量控制每次施工测量放线前均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激光铅垂仪、钢尺等仪器的检测情况进行确认,操作人员对仪器的精度进行初步判断后,方可开始本次测量工作。

检测、校准及放线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重点部位的操作及配合人数不少于4人。

按设计图纸要求,平面定位使用经伟仪定点和校对;高程控制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基准点和施工图要求确定本工程的±0.000m标高;定位轴线和标高测量完成后由项目质检员进行自检核对后、再向监理单位报验,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a、垂准测量①、内部控制网的施测,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资料及开始施工时建立的平面控制网而建立建筑物内部平面控制点,在建筑物内部设多个轴线控制点,所布设的控制点与整幢楼测量基准点进行联测,要求的测距精度不低于±(3mm+2×10-6×测距D),测角精度不低于±5″级全站仪或距测仪。

基准点处预埋10cm×10cm钢板,用钢针划十字线定点,线宽0.2mm。

基准点为长期保存点。

②、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

首层平面放线直接依据首层平面控制网,其他楼层平面放线,根据规范要求,应从地面控制网引投到高空,不得使用下一楼层的定位轴线。

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的投点仪器为激光垂准仪。

在控制点上方架好仪器,严格对中、整平。

在控制点正上方需要传递控制点的楼面预留孔处水平设置原仪器附带的光靶,仪器从0度、90度、180度、270度这4个方向向光靶投点,用0.2mm笔定出这4个点。

若4点重合则传递无误差;若4点不重合,则找出4点对角线的交点作为传递上来的控制点。

所有控制点传递完成后,则形成该楼面平面控制网。

在首层根据轴线设立坐标点作为平面控制点后,浇筑上升的各楼层楼面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150mm×150mm小方孔,并与首层对应,才能保证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

b、平面放样首先计算出各轴线交点与控制点之间相应尺寸(所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待放样时使用。

根据具体情况,在平面内设置临时控制点,控制点与临时控制点首先形成闭合,然后控制点、临时控制点与主轴线联测并闭合,使之楼层平面所需点在整个控制网中,确保平面放样的准确性,则完成细部放线。

测量基准点设置后不宜变动,如需变动,必须形成准备无误的控制网后方可变动并详细记录。

C、高程控制①、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作为基础水准点,绕地下室边坡周围设置首级水准控制网,水准网布设成闭合环形。

基础施工阶段先根据首级水准控制网在基础周围建立二级水准控制网。

施工时依据就近原则,从施工二级水准点引测施工控制标高与相邻的二级级水准点进行对照闭合。

②、基础施工完成后即将高程引测至基础上(建筑外墙有六个折角,每个折角设一个标高),并用红油漆三角标定。

以此标记为依据,用钢尺向上测量,结构每施工完一层,沿结构柱、墙垂直量上一段层高距离。

引测点经确认无误后,以红三角标定作为上层高程放样依据。

2)、钢筋加工、安装质量控制本工程使用的钢筋,进入现场后检查出厂合格证并取样复试,复试合格方可开始加工使用;钢筋料单由翻样人员按施工图编制后经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复核并签字,然后下发班组进行配料、加工。

在加工过程中,随时检查钢筋的加工形状和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安装过程中重点检查各部位的钢筋数量、规格、型号、间距、接头位置和长度、锚固尺寸、保护层厚度,经监理验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