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分泌系统代谢性疾病_护理

内分泌系统代谢性疾病_护理

第五章分泌系统代性疾病护理第一节分泌系统代性疾病一般护理一、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休息:轻者休息或卧床休息,危重或行特殊检查者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根据不同疾病给予不同饮食,饮水量应根据病情而定,如尿崩症应供给足够水分,以防脱水。

3.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指导,安定患者情绪,消除顾虑,愉快接受治疗。

4.保持口腔、皮肤及会阴部清洁,防止感染。

5.定时测量体重、身高,必要时记录出入量。

6.了解、掌握分泌疾病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并做好各种检查的准备工作,按时收集各种化验样本。

三、病情观察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血糖情况及有无感染征象,若有异常及时协助处理。

四、健康教育1.注意休息,适当安排活动。

根据不同疾病给予饮食指导,嘱患者严格遵守膳食制度。

2.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冒。

3.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勿擅自减药、停药。

4.定期复查。

五、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通风。

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定时更换体位。

2.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四防”。

3.做好基础护理,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尿道外口护理、各管路护理。

根据护理级别及病情认真巡视病房。

4.抽搐、昏迷时应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5.认真执行各项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详细记录护理记录单、出入液体量及血压记录。

6.密切观察输液成分、速度、反应。

巡视卡悬挂醒目,记录准确。

观察用药的效果及反应。

7.严密监测血糖、血电解质等生化指标的变化。

8.遵医嘱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做好特殊检查的宣教及准备工作,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9.合理饮食,改善营养状况。

第二节糖尿病护理【一般概念】糖尿病是指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互相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继而引起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代异常。

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病毒、基因突变、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及其他因素如生活方式改变、高热量饮食、体育锻炼减少等因素有关。

高血糖为其重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久病可致多系统损害,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其他急性代紊乱。

【护理常规】一、按分泌系统代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休息:重症者需卧床休息,轻、中型患者应动静结合,合理安排生活。

2.心理护理:对焦虑和消极情绪的患者给予理解和关心。

3.饮食:控制总热量,少量多餐,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定时定量,戒烟限酒。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5.避免袜紧鞋硬,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6.每周测体重1~2次,根据病情记录出入量。

三、病情观察1.观察有无三多一少症状、疲乏无力、视力下降、皮肤瘙痒、四肢疼痛、麻木等情况。

2.注意有无低血糖症状,如出冷汗、饥饿、乏力、恶心、心悸等,立即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

3.观察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加快、加深,呼气呈烂苹果味及脱水等酮症酸中毒表现。

4.观察有无泌尿道、皮肤、肺部等感染,女性有无外阴部皮肤瘙痒。

5.高渗性昏迷治疗中,应密切观察有无脑水肿的发生。

四、酮症酸中毒的护理1.快速大量补液(心功能不全者滴速不宜过快),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时,根据血糖调节用量,并详细记录。

2.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

3.患者出现抽搐或昏迷时,须专人护理,并认真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保留导尿。

4.及时采集标本,送验尿糖、尿酮、血糖、血酮、血钾、血钠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五、糖尿病足的护理1.早期识别引起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2.足溃疡者观察感染程度、渗液情况等。

3.行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症状。

(1)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24小时予心电监护,术后3日每日测体温2次。

(2)穿刺点的观察:术后24小时注意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注射肢体包扎敷料干燥、清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患肢血液循环的观察:每天观察足部皮温、足背动脉、胫前后动脉搏动情况,肢体有无疼痛及活动情况;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测踝肱指数,掌握患者血液循环恢复情况。

(4)免疫排斥反应的观察: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有无特殊改变,出凝血时间是否正常。

(5)监测血糖:每日监测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

六、药物护理1.口服降糖药:根据药物特点按时按量正确服药。

如磺脲类及双胍类餐前30分钟服用,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餐前15分钟服用,阿卡波糖嚼碎与第一口饭同服。

2.胰岛素(1)根据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安排注射时间,部位及方法,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做好胰岛素泵的使用与管理;使用胰岛素笔的患者按胰岛素笔的操作规程使用。

(2)观察胰岛素副作用胰岛素反应有全身及局部反应两类。

全身反应有低血糖反应(最常见)、过敏反应、胰岛素性水肿、屈光失常;局部反应有局部皮肤红肿、发热、皮下有小结、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等。

监测血糖变化,出现副作用及时处理。

七、健康教育1.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是为了预防或延缓并发症发生。

2.掌握饮食治疗的要求,并持之以恒。

3.生活规律,戒烟限酒。

进行足部卫生保健指导:定期检查,保持清洁,促进循环,防止外伤。

4.注意情绪调节,避免精神创伤及过度劳累。

5.了解运动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6.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掌握药物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7.了解血糖正常值,有血糖仪者要学会测定方法。

8.定期随访,随身携带疾病卡,并带甜食,低血糖时迅速食用。

第三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护理【一般概念】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主要与遗传、自身免疫、应激等因素有关。

临床以高代症侯群、甲状腺肿大及突眼为主要特征。

【护理常规】一、按分泌系统代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保持室清洁、安静、舒适、避免强光和噪声的刺激。

2.休息: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重者应卧床休息。

3.心理护理:耐心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及时消除焦虑和紧情绪,避免刺激性语言。

4.饮食: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类食物,忌食含碘高及粗纤维类的食物,禁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三、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及体重等变化。

2.注意有无甲亢危象发生,若出现高热、大汗淋漓、心率>160次/分、腹3.泻、谵妄应及时协助处理。

四、甲亢危象护理1.安置患者于安静环境中,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不良刺激,烦躁不安者置床档,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持续吸氧。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及心、肾功能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处理。

3.高热者迅速物理降温,可用冰袋、酒精擦浴等。

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如发生严重呕吐、腹泻和大量出汗者,应遵医嘱及时补充足够的液体及电解质,以纠正电解质紊乱。

5.遵医嘱迅速给予大量抗甲状腺药物,以降低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五、眼征护理1.给予高枕卧位及低盐饮食,以减轻球后水肿。

2.睡眠时眼部涂抗生素眼膏,并盖纱布,以防止感染及溃疡。

3.患者外出时应戴上墨镜,以防止强光、灰尘刺激。

六、药物护理1.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2.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时,注意有无药物热、皮疹、咽痛、牙龈肿痛等症状。

七、健康教育1.合理安排生活,保证足够的营养。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3.强调抗甲状腺药物长期服用的重要性。

4.指导眼部保护方法。

5.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T3、T4等。

第四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护理【一般概念】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分泌疾病。

根据起病年龄分为呆小症(克汀病)、幼年型甲减和成年型甲减。

成年型甲减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炎症引起。

临床表现为畏寒、纳差、肌肉软弱无力、心动过缓、粘液性水肿、嗜睡、便秘、女性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

【护理常规】一、按代性分泌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安排舒适的环境,调节室温。

2.休息重症者应卧床休息,伴有嗜睡或精神症状时应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以防便秘。

4.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并涂以润滑油,以防干裂或感染。

三、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若体温低于35℃,呼吸浅慢,心动过缓,血压降低,嗜睡等症状,及时协助处理。

2.观察体重和水肿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体重。

3.及早发现粘液性水肿昏迷先兆。

粘液性水肿昏迷者,除按昏迷护理常规外,还应及时保暖,静脉给予甲状腺素和氢化可的松,并持续吸氧。

4.应用甲状腺制剂时应注意有无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多汗、兴奋等防止用药过量表现,并慎用麻醉剂、安眠药、镇静剂,以免加重病情。

四、健康教育1.避免感染和创伤,注意保暖。

2.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3.慎用安眠、镇静、止痛药等。

4.坚持长期服药,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第五节甲状腺危象先兆及甲状腺危象护理常规【一般概念】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属甲亢恶化的严重表现。

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应急反应减弱,短时间大量T3、T4释放入血有关。

【护理常规】一、按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护理常规1.询问患者最近病情是否加重,有无口服TH过量、严重精神创伤、手术史等诱发甲状腺危象的诱因。

2.评估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

一旦患者出现高热、心率>140次/分,伴房颤或房扑、体重锐减、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畏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甚至虚脱、休克、嗜睡、谵妄或昏迷等甲状腺危象。

3.评估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FT3、FT4、TT3、TT4是否增高,TSH是否降低。

4.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安静,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安抚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对于躁动不安者使用床栏,以免发生坠床。

2.呼吸困难者,取半坐位,并吸氧。

3.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补液和给药。

已出现危象者,立即口服或鼻饲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的药物,如丙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缓慢静脉滴注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的药物,如碘化钠;对兴奋者给予镇静剂;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反应的药物,如普萘洛尔或利福平;提高应激能力,如糖皮质激素等。

4.给予心电监护,监护心、肾、脑功能变化。

5.根据病情和医嘱,做好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血浆置换等准备。

6.出现高热、昏迷等情形时,按相应的护理常规。

三、健康指导1.嘱患者遵医嘱服药,切勿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

避免劳累、感染、精神创伤等诱发因素。

2.交待患者定期门诊复查血象、肝、肾功能、甲状腺激素水平等。

3.告诉患者出院后,若出现高热、恶心、呕吐、腹泻、突眼症状加重等,应及时就诊。

第六节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护理【一般概念】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指垂体激素缺乏而引起的症候群,多见于女性,与产后大出血所致垂体缺血、坏死有关,儿童期发病者表现为垂体性侏儒症,男性成人多由垂体腺瘤引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