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信息的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3.情感目标: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什么是信息2、掌握什么是信息的特征教学难点:1、信息概念的理解2、正确分析信息的特征教学方法:课堂演示法、讲授法教学环境⎩⎨⎧专业版专业版,软件:台机一台,学生机算机硬件:多媒体教师计算2000Office XP Windows 30 教学过程:一、信息的概念1、导入课题: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课件展示游戏规则),生:学生开始做游戏。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个学生能通过另一个学生的动作猜出这个同学要表达的意思?生:学生思考回答:师总结:我们只所以能猜出这个表达的意思,这个同学的动作中蕴含着信息,通过这个游戏我们也可以看出信息对于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信息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目标)举例:野外生存训练得出当代社会的三大资源:物质、信息、能量。
2信息的概念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课件展示)师:这一段视频中有声音、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信息,(课件展示):我国古代有:“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现代社会中:(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2)“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等一等” ,新闻广播、天气预报等生:通过以上例子,分析总结:信息是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情景等表示的内容。
拓展延伸:信息论的理论二、信息的基本特征特征1、师:观看下面的视频和图片,思考信息具有什么特征?(师课件展示)师:信息普遍存大于自然、人类社会之中。
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也向我们传递着各式各样的信息。
生:分析思考,这说明了信息具有无所不在的特性特征2、师提出问题:古代人们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学生回答)在古代,烽火的含义是为了报警有外敌入侵。
但是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
课件展示举例:红绿灯、闹钟、报纸、电视、网络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必须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才能得以呈观。
这说明了信息具有载体依附的特性。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经验。
同样一则新闻我们在广播上听到了,在报纸上也看到了。
因此对于同样的信息,可以依附于多种不同的载体之上。
比如:课件展示:同样是杜甫的一首《春夜喜雨》,就有VCD版,网络版、声音版、电子书等,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故事,就有3D电影,连环画,有声读物等各种版本。
特征3、用投影显示(1)投影感觉剥夺实验,并得出:信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2)“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
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学生回答)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
由此故事可以得出信息的价值。
这说明了信息具有价值的特性。
特征4、展示案例1999年底,中央气象局发布广东将遭遇一次强寒潮袭击的气象信息。
由于当地农民没有及时收到这条天气信息,在这次强寒潮袭击中,寒流只逗留了几个小时,大批的农作物、水产和家禽冻死冻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8亿元。
如果当地农民及时收到这条信息,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至少有30%~40%的损失是可以避免的。
a.师生交流学生发表对这件事的见解。
(分2种情况:农民提前看到了气象信息,农民灾难过后才得各信息的结果)b.教师小结在这个事件中,因为农民没有及时获得气象信息,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说明信息具有价值性;当灾难降临之后,这条信息体现不出它的价值。
课件展示;天气预报,提问:今天发布的天气预报,过一个星期还准确吗?有时我们书面通知去参加一个活动,结果空等一小时,因为活动临时变更地点,而最新的电话通知因没带手机而没有接到”、“我们去某城市开车迷路,因为使用了旧地图”等等。
师总结:信息的价值和有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甚至完成失效。
通过这些案例都说明了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性。
特征5、课件展示:中国2008申奥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通过卫星全世界的华人都能看到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的名言;一个面包分给大家吃,分的人越多,每人吃的越少:而一句赞美的话说给大家听,听的人越多,快乐的人也越多。
以此来讲信息是可以共享的,快乐是可以无限复制的,所以大家请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话。
师总结:通过这些案例都说明了信息具有共享的特性。
三、拓展延伸:课件展示:1手机短信中奖 2、QQ号中奖,师提出问题: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觉得怎么做比较合适呢?师总结:现在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各种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向我们扑面而来,这里面有不少是虚假的信息,我们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和传播信息,注意信息的筛选和过滤,防止伪信息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就是信息的真伪性。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和探讨了信息的含义及其特征,并且在学习信息的每一个基本特征时都获得了一定的启示。
我们要充分应用信息载体,善于发现和挖掘信息的价值性,把握信息的时效性,合理利用信息的共享性,明辨信息的真伪性,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锻炼自己获取、交流、加工信息的能力,做一个信息社会的强者!《信息的特征》学情分析上课前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我采取了全员问卷调查及与部分同学直接交流两种方法。
调查得知,由于学生大多来源于农村,所有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习信息技术,全部学生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如windows、文本信息加工软件如记事本与Word或wps、表格信息加工软件如Excel、多媒体信息加工软件如PowerPoint、因特网信息的获取方式如通过进行信息搜索、通过E-mail进行信息交流、通过资源管理器进行计算机信息资源的管理等。
从调查也得知,很少有学生对信息技术脉络进行归类,比如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有什么异同?很少有学生想到它们都是文本信息加工的工具。
再比如说文字可以写在石壁上、竹片上、动物骨头上、纸张上、电脑上等等,但不论怎样发展,文字始终需要一个载体,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等等。
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学生都不是零起点,对于基础模块所涉及的各种常用软件比较熟悉,学生欠缺的是没有对各种软件进行归纳分类,还没有跳出“计算机”的概念范畴,把“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概念混为一谈。
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的信息技术学习,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学生知其然,而没有用明确的概念去规范它,学生每天都在和信息打着交道,而学生却没意识到它的重要,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告诉学生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特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使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素养。
《信息的特征》效果分析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三组答案中没有一个理想答案。
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
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
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
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获得深刻理解,因此进一步推出下面的实验。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在保证了物质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
教师从大家可以在家里看到雅典奥运会现场导入信息的普遍性,然后把信息案例分为学校组、医院组、交通组、天气组、表情与心理组、环境卫生与家庭文化组等6组,要求学生参加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信息案例的总结归纳,并由小组发言,充分进行信息共享。
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4.“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
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载体的依附性、可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
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
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
许云峰到沙平书店后,见书店多了一张床铺,问陈松林,知道书店新收了店员郑克昌,又发现郑表现异常,经常很晚才归,当晚来电话说11点才能回店,许马上意识到郑是特务,书店已经暴露,并决定立即撤离书店。
陈松林意识不快,但接收决定,莆志高将信将疑,不听忠告,结果被捕,最后叛变。
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三个人利用的程度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学生活动:充分讨论,分别回答。
教师活动: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
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
通过信息的价值性及其相对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时效性。
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演示。
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磁盘、U盘、移动硬盘,将不同目的盘发给不同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