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工程项目基坑支护方案

某工程项目基坑支护方案

华北油田总医院医疗综合楼工程基坑支护方案编制人:(职称或职务):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人:(职称或职务):项目经理批准人:(职称或职务):企业技术负责人河北华北油田万方建筑有限公司目录一、编制依据31.1相关设计资料 3 1.2主要规程、规范 3二、工程概述32.1工程概况 3 2.2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概况 3三、工程管理目标5四、支护桩施工和基坑开挖方案设计54.1设计依据及目的 5 4.2方案制定 5 4.3防止桩间土掉落和护坡做法的确定 6五、降水方案设计6六、基坑监测方案设计76.1基坑监测内容7 6.2观测点的布置7 6.3观测精度要求8 6.4观测时间方法8 6.5场地查勘与观测成果分析8 6.6注意事项8七、支护桩、止水帷幕和基坑开挖施工组织9十、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1510.1现场安全防护措施15 10.2现场施工安全措施16一、编制依据1.1 相关设计资料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基坑支护设计图纸》1.2 主要规程、规范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JGJ/T199-2010)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8)甲方提供的相关图纸二、工程概述2.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工程基坑支护工程,位于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总医院院内,地上十一层,地下一层,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上翻梁,基坑面积6000平方米,基坑北侧开挖深度6.8米,南侧开挖深度8.0米。

基坑北侧为空地,西侧地下室外墙距离4层浅基础科研楼10米,距离小车队车库最近约4.65米,南侧地下室外墙距离2-3层浅基础高压氧舱4米,距离2层砖混结构浅基础楼14米,东侧地下室外墙距离红线22米,红线内为空地。

本工程为二级基坑。

详见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2.2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概况根据甲方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其地貌单元属在地貌单元上属于滹沱河水系与大清河水系形成的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

在勘察区域范围内共划分12层,分别简述如下:①层杂填土:杂色,局部表层为水泥板和花砖下部位级配砂石或碎石,以下是以粉质粘土为主,土质不均匀,厚度为0.5-2.00米。

②层黏土:褐黄色~黄褐色,可塑状态,局部硬塑,土质较均匀,干强度高,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厚度2.9-4.5米。

③层粉土;灰黄色~灰色,中密为主,局部密实,湿,土质比较均匀,散粒结构,干强度低,低韧性,无光泽反映,摇振反应中等-迅速,厚度:2.5-4.4米。

③1层粉砂:灰黄色,中密,饱和,散粒结构,主要为英石及长石,厚度0.9-2.5米。

④层粉质黏土:灰褐色-灰绿色,软塑,个别位置呈流塑状态,土质较均匀,絮状结构,黏性一般,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厚度:3.4-6.5米。

⑤层粉质黏土:灰黄色,可塑,土质不太均匀,团粒结构,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厚度1.8-4.3米。

⑥层粉质黏土:灰黄色,软塑为主,局部可塑,土质较均匀絮状结构,稍有光泽,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可塑,厚度0.9-3米。

地下水: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4~2.8m。

属潜水类型。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居民生活用水补给,年降水幅度约0.5-1.0米。

本工程基坑降水设计拟采用大口井降水,采用无砂混凝土井管,降水井径800mm,井管管径500mm,井深分别为13米、12米,共设24口降水井,另设观测井,井深9米、共设8口观测井,详见基坑平面布置图,施工期间应保持降水井、观测井正常使用,降水井位置应避开梁柱位置,无砂混凝土井管滤料采用4-6 mm等粒径中粗砂或五粉碎石屑,基坑内配合纵横向盲沟排水,盲沟距离支护桩距离应大于1.5米,将集水井用纵横盲沟连通,盲沟深、宽不小于400 mm,随挖随用随时回填。

现场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开挖深度以下0.5-1m再施工。

三、工程管理目标3.1、质量目标符合现行的质量验收规范,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护坡工程确保边坡稳定,满足后期结构施工要求。

3.2、安全文明施工目标现场确保安全达标工地。

3.3、现场环境管理目标防尘、防污染、防噪音、防扰民,使用环保工程材料,营造绿色施工现场。

四、支护桩施工和基坑开挖方案设计4.1 设计依据及目的1) 保证坑壁土体稳定。

2)提供基础施工空间,使基础工程顺利施工。

3)确保边坡的稳定安全。

4)避免边坡位移和沉降量过大,确保周边建(构)筑物和道路的安全使用。

针对本工程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特点,选择基坑开挖方案时充分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安全的不利因素,同时兼顾经济、高效的原则,经过多方案计算、分析比较,制定本方案。

4.2 方案制定综合考虑周围环境、地层条件及开挖深度等因素,所以本工程北侧西部、西侧、南侧、东侧南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加一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支护方案进行支护,另加冠梁和水平支撑体系。

北侧东部、东侧北部采用放坡开挖基坑,开挖坡度1:1,采用两级放坡,平台宽度为不小于2米。

止水帷幕采用封闭式单排三轴水泥土搅拌桩。

详见支护设计图纸。

4.3 防止桩间土掉落和护坡做法的确定为防止灌注桩间土掉落,开挖后及时在基坑内侧挂网喷射C15混凝土面层,采用φ6间距@20cm方格形钢筋网片,面层混凝土厚度≥5cm.为保证放坡部位基坑壁土体稳定,基坑开挖完毕后,用塑料布或土工布对基坑坑壁土体进行覆盖,平台部位采用红砖压紧压平,基坑顶部水平覆盖不少于1米或采用水泥砂浆硬化不少于1米,以防坑顶遭雨水及地上水的侵入而使基坑土体坍塌。

另外在基坑顶部设置排水沟。

五、降水方案设计5.1本工程基坑降水设计拟采用大口井降水,采用无砂混凝土井管,降水井径800mm,井管管径500mm,井深分别为1米、12米,共设24口降水井,另设观测井,井深9米、共设8口观测井,详见基坑平面布置图,施工期间应保持降水井、观测井正常使用,降水井位置应避开梁柱位置,无砂混凝土井管滤料采用4-6 mm等粒径中粗砂或无粉碎石屑,基坑内配合纵横向盲沟排水,盲沟距离支护桩距离应大于1.5米,将降水井用纵横盲沟连通,盲沟深、宽不小于400 mm,内填无粉碎石屑,随挖随用随时回填。

现场地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开挖深度以下0.5-1m再施工。

5.2土方开挖期间,为保证基坑降水,防止车辆压坏降水井排水管网,在基坑周圈设置φ150硬质PVC管(在防护栏杆上焊接20cm长50×50角铁,采用架空敷设),用于引入各降水井排水管网,并在大门入口处设置沉淀池(长×宽×深=4×2×1.5m,采用MU10红机砖,M5水泥砌筑砂浆,240厚,内抹防水水泥砂浆,顶盖为200厚钢筋砼预制盖板,φ8@200双层双向布置,砼标号C25,上层覆土),然后排入市政管网。

5.3对于地表处的雨水、施工用水,采用基坑四周设置400×400砖砌排水沟(MU10红机砖,M5水泥砌筑砂浆,内抹1:2.5水泥砂浆)截流,引至城市下水管道的方法解决。

详见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六、基坑监测方案设计6.1 基坑监测内容本工程采用信息法施工,为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必须对基坑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分析,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使基坑不发生意外破坏和变形。

方案如下:1、对支护桩、冠梁及支撑体系的应力、桩顶水平位移以及整个支撑体系系统的挠度进行监测。

2、对支护桩的深层水平位移进行监测。

3、对附近地上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沉降进行监测。

4、密切关注观测井的水位变化情况,禁止倒抽坑外水。

5、经常观测支护桩、冠梁、支撑体系及周边地面及建筑物是否出现裂缝。

6、基坑周边地表沉降7、基坑监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6.2 观测点的布置1、在基坑边缘外相对稳定地方沿基坑边线延长方向设置测量基准点,作好标记为边坡顶部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2、有支护桩的部位在冠梁的适当位置设置水平位移、垂直沉降观测点;放坡开挖的部位在边坡适当位置设置水平、垂直观测点,测点原则上放在开挖阳角部位;测点间距可以适当调整。

测点做好明显标记,予以保护;6.3 观测精度要求水平误差控制<1.0mm,垂直误差控制<1.0mm6.4 观测时间方法1、基坑检测要求在基坑土方开挖到坑底,基坑施工到建筑±0.000的时段内进行监测,以便信息施工,开挖期间及开挖完成后两周内每天观测不少于2次,待变形稳定后可适当减少观测频次,并做好记录。

2、设专人专用水准仪及经纬仪进行观测,记录要准确工整严禁涂改,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3、如地面变形产生裂缝时,应增设观测点,随时观测裂缝的变化。

4、基坑开挖完成15天后,如边坡稳定不再继续变形,经过业主、监理、设计三方同意,所有位移点交由总包方直接观测,如遇有其他的异常变化,及时与相关方联系。

6.5 场地查勘与观测成果分析1、观测预警值:支护桩顶水平位移预警值为30mm;支护桩体深层水平位移预警值为35mm;地面最大沉降预警值为20mm.2、每次观测结果应详细记入汇总表。

正常情况下,分阶段每周进行观测成果汇总,定期报告变形情况;3、对观测结果集中进行讨论,分析变形是否过大或是否趋于稳定,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基坑支护设计人员。

6.6 注意事项1、每次观测应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

2、观测期间使用同一种仪器,同一个人操作,不能更换。

3、加强对基坑各侧沉降、变形观测,特别对有地下管线的各边坡要进行重点观测。

七、支护桩、止水帷幕和基坑开挖施工组织7.1施工准备工作A、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对图纸中的不解问题及时与设计、业主和监理单位联系处理。

对西侧及南侧建筑物进行安全性调查,进行记录归档。

B、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现场路勘、了解周边环境情况、地下管网及障碍物等,查清场地周围管线性质、平面位置的埋设深度。

C、支护桩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队伍进行。

D、测量放线: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及基础施工图,放出桩位线及基坑开挖上口线,并在场区四周围作标记,以备基坑开挖后测放边线。

7.2质量环境安全保证体系(1)施工现场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负责对工地进行日常安全管理与定期检查制度,配备专职安全员,并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2)建立各项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实行制度化、标准化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