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析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析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析导言: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同于国办高校,有其自身的特点。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有着维护学校稳定,提高学校美誉度、增强学校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研究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就要研究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基础,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分析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矛盾,实事求是地总结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经验及维护措施。

因此,本文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作一些探讨。

一、我国民办高校及其生源特征上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党和国家及时提出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和发展的战略。

这一政策的出台既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又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及巨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将有别于其它国家的发展模式,机遇和挑战并存,将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显著特征。

民办高等教育将面临与国办高校及民办高校间的激烈竞争,使得民办高校在竞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

同时,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及竞争力,发展速度也非常迅猛,全国上万人的民办高校已达十多所,呈现出蓬勃向上发展的态势,表现了新生事物的特质,竞争与发展将是一段时期内民办高等教育的主旋律。

尽管民办高校由于竞争关系相对封闭、缺乏交流,但探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会停止,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也在不断开拓创新中逐步成熟起来。

搞好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首先得认识民办高校学生相对于国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

(一)民办高校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管理难度大。

(二)民办高校学校与学生的主导关系发生了变化。

传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教育关系平衡发生了改变,学生因缴费上学,学生与学校关系变换成了消费者与提供消费者关系,学生摆上消费者顾客的位置,学生心态变化迫使管理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学校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

(三)民办高校学生普遍优越感强、自我意识强。

尽管民办高校中贫困生也不在少数,但普遍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优越,学生有一定优越感,自我意识较强,自我表现能力强。

(四)民办高校学生尽管不乏佼佼者,但普遍学习基础差,自律能力不强,自觉性较差。

学习上的自卑与生活上的优越性交替存在,学生心态变化动荡较大、稳定性差。

(五)民办高校学生业余专长较多,特长发展受到“自考”、“文凭考”应试教育的限制。

凡此种种,是民办高校管理者应当把握的管理“基础”。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就是在如此基础上进行,过高估计或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具有艰巨性和长远性。

二、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思想在正确认识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基础上,合理制定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指导思想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行为指南的作用。

(一)民办高校要把学生管理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民办高校流行一句话:招生工作是生存线,教学质量是生命线。

本人认为学生管理是一个基础面。

面与线的关系,正如数学所描述的,没有这两条“线”,就无法构成“面”;同样,没有这个基础“面”,就根本画不出这两条“线”,二者相互依存;招生工作完成后,学生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民办高校学生流动性大,不稳定因素较多,没有学生的基本稳定,其它工作很难开展或实现,抓学生工作首要抓稳定工作,民办高校应始终把学生稳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民办高校与国办高校相比而言,承担风险能力弱,抓住稳定工作,才能谈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没有学生的稳定,学校的发展就成了空中楼阁。

(二)树立严格管理的思想。

民办高校千差万别、良莠不齐的学生基础,正如一位学生家长所言,民办高校的学生,就象一壶烧了七、八十度的热水,如果再继续添一把柴火,这壶水就开了;如果不再加温,这壶水就会快速冷却至冰点。

这句话很生动、很形象、很准确地反映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的状态及发展变化规律,值得民办高校学生工作者深思。

民办高校的学生只有严格管理、逐步规范,借助整体优势才能推动学生整体向前移动甚至快步疾跑。

相反,就会百孔千疮,再来“堵”治就会困难重重。

严格管理思想应该是每一位学生工作者(三)树立服务育人、全方位服务、全员服务的管理思想。

学生管理工作就是一种为全体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生活环境的服务;在服务的同时,将学校的管理思想贯彻于服务的过程中,这样才能适应学校既是管理者,同时是服务者的双重角色的需要,也调适了民办高校学校、老师、学生的心理互容关系。

学生工作牵涉到学校管理、教学、后勤等方方面面,学校任何举措或表现都牵涉到学生直观表现或心理反应,因此,学校的管理服务思想包含着全方位服务和全员服务的宗旨,并把服务思想贯穿到学生管理全过程中。

(四)学生工作难度大,划小责任范围实行层层管理,各部门配合协调工作非常必要。

学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着学生转,学生表现状况优劣是学校多层次各部门协同配合综合管理的整体反映。

(五)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基础,决定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劣水平。

民办高校设置专职班主任,也是划小责任范围的重要形式,在一定时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人不再信奉“权威”,民办高校学生尤其为甚,一个学生可以不听从校长、处长的指导,但班主任作为“制度”和“情感”的维系,反而有着独特的“权威”性,在学生中有较强的威信力,正确评估班主任作用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保障。

(六)树立夯实基础、“补课”的思想。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不能照搬国办高校的管理思想,纠正以为严格管理就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的片面认识。

民办高校学生一般而言是在我国各层次筛考(小升初、初升高)的基础上走出来的,智力因素并非是学习基础差的决定因素。

学生学习基础差,主要原因是高中阶段学习习惯不好,甚至派生出其它方面养成习惯不好造成的,这是制约学生学习成绩甚至今后发展的障碍因素。

因此,本人认为,民办高校学生入校后的管理,应该首先补好高中阶段拉下的这一“课程”,夯实基础,就是要按高中阶段的行为管理方式,从早到晚保姆式的管理,用必要的形式“堵住”缺口或漏口,再辅之以“开放”式思想教育,丰富多彩的集体文化生活,巩固“行为”管理成果,采用“疏”、“堵”结合的办法,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加强养成教育,夯实管理基础。

(七)建立“授人以渔”的思想。

高校学生入学的年龄普遍在十八、九岁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明白事理的能力增强。

班主任及学生管理工作者,一定要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指导思想,多做学生思想工作,引导学生用积极心态、正确的思考方法来面对学校、面对老师、面对同学、面对学习、面对挫折;学会克服消极心理,引导学生对人生目标进行设计,让学生学会对目标进行管理,真正让学生能由“逼迫”式扭转到自觉性行为,才能真正达到管理作用和效果。

(八)树立民办高校学生无小事的观念。

做学生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务,正确调节好严格与宽松,创造性与应试学习之间的矛盾,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不扯皮推诿,要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对待学生中的问题。

否则小的矛盾逐渐积累一旦爆发就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三、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难点和矛盾分析我国民办高校都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必然会出现,并充斥着学生管理全过程及各环节。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牵一发而动全身,正确认识管理中的难点和矛盾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

(一)难于统一思想1.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历史不长,彼此都处于求探索求发展的状态,正在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然而民办高校之间竞争对手关系,相互之间互相封闭,彼此交流太少,不便于借鉴学习。

探索和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就是思想难于统一,认识难于一致,在大的层面上“混沌”,导致各学校内部一时缺乏统一共识的思想指导,行为上彼此偏离较远。

2.历史上原因造成国办高校走着与民办高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生源素质的差别,也难于借鉴。

3.民办高校的教师及管理人员大部分来于国办高校,国办高校经验积累很丰富,彼此之间的较大差别,很容易造成争执和摇摆。

4.教育主管部门及领导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缺乏现成的经验和条款,加之社会发展变化速度的加速运动,也容易造成政策上的举棋不定,难于形成统一力量。

鉴于以上原因,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上一时思想统一难度较大。

然而,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难度大及复杂性,不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不发挥整体优势和作用,很难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二)统一思想和分层管理的矛盾难于调和。

分层管理是划小管理范围,确认责任形式,加强管理的重要措分割的矛盾冲突,有时会造成部门或单位的“地方保护主义”及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性,漏洞也不少。

有的相互隐瞒,知“情”不报,对给定任务、指标应付了事,降低了工作效率,阻碍了工作效果。

(三)加强管理与结构效益、人手不足的矛盾。

民办高校经费普遍紧张,人手配备不足,又无现成经验,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调研。

诸如,培训班主任的工作、团的工作、学生会及社团的工作任务很重,需要资料充实和准备,人手不足的矛盾只能满足日常事务,没有时间研究、探讨,缺乏深度,培训只能泛泛而谈,研究能力差。

(四)学生管理难度大、要求高与人员结构之间的矛盾。

分层次管理除了配置校、院强有力管理队伍外,班级管理担子很重。

就班级管理队伍而言,民办高校普遍班主任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有经验的班主任不多,且过去管理思想定势已形成,缺少传、帮、带以后凝结的管理意识,思想不易统一;年轻班主任经验不足,过左过右现象较普遍,总体把握不太准确。

(五)学生考试压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的矛盾。

目前受国家控制的自考、学历文凭考试压力大,通过率不高,因考试通过率不高增加学生心理压力,造成学生心态不平衡。

(六)共性与个性发展的矛盾。

民办高校强调统一管理,往往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方式,造成个体差异多样性的矛盾。

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的矛盾和冲突,管理者不易驾御和把握。

四、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措施及对策分析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只有在正确认识学生管理基础,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充分重视管理中的矛盾和困难的基础上,制定相适应的管理措施及对策,学生管理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一)加强学校对学生工作的领导作用,建立最高领导者信息处理中心地位的作用。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既能按途径获得准确的信息通道,也能进行正确快速加工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及时反馈。

要求信息处理中心能统筹学校各部门、各环节,能独立调动协调指挥各环节统一行动,真正做到全校一盘棋,步调一致做好学生工作。

(二)充分发挥学院的作用。

学院是本院学生工作领导者和承担者,能承上启下,对上执行学校决定,服从学校大局管理,对下搞好内部管理,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三)充分重视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具体作用。

从政治地位、经济待遇上体现学校对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作用的认同。

加大培训力度,特别要从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二者结合之中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奖优罚劣机制,按月度按年度从两个层面拉开班主任工资待遇,提高班主任工资待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