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A学04-05————————————————————————————————作者:————————————————————————————————日期:2刑法学(1) 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刑法,就是规定_____犯罪________,______刑事责任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刑罚________的法律。
2.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___________所犯罪行______________和______承担的刑事责任________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从旧兼从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__社会危害性___________及其______程度___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____罚金_____,并对直接负责的______主管人员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他直接责任人员_______判处刑罚。
6.为了犯罪,____准备工具______、_____制造条件 __________的,是犯罪预备。
7.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_____方法行为__________或________结果行为__________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8.刑罚适用的主体是____国家审判机关___________.9.对犯罪的时候______不满18周岁________的人和审判的时候_______怀孕的妇女____________适用死刑。
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_____有期徒刑__________、______无期徒刑________________的犯罪分子。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c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BD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 D.对前段的例外3.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C )A.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4.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B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5.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
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BCD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6.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
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C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BCD )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 )。
A.想象竟合犯B,法规竟合C.结合犯D.吸收犯9.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D )。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劳改机关D.公安机关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l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D )。
A.吸收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L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2.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剥夺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
4.数罪并罚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5.刑罚执行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已经产生与存在。
(1分)(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
(2分)(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
(2分)(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
(1分)(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分)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就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2分)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主体要件:必须是二人以上。
(2分)(2)客观要件: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2分)(3)主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2分)3.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2分)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1)自动投案。
即犯罪分子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前,出于其本人的意志而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裁判的行为。
(3分)(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即犯罪分子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自己实施并应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
(3分)五、案例分析(16分)案情:徐某某,男,1984年10月21日出生,聋哑人,学生。
徐某某是家中的独生子,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与校外一些“混混”建立了关系。
2000年9月17日晚上,徐某某向母亲赵某提出自己明天不想去上学了,赵某见儿子又想逃学,顿时怒火冲天,抬手就打了儿子两个嘴巴。
当晚,徐某某趁赵某熟睡之际,将一包鼠药(毒鼠强)放进了赵某每天必喝的中药里,并从赵某的钱包里找到160元钱后到一网吧上网玩游戏。
次日早上,赵某喝下掺有鼠药的中药后中毒死亡。
徐某某回家得知其母死亡,便向其父承认是自己所为,并在其父带领下到派出所投案,交代了事情的全部情况。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徐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试卷代号:21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刑法学(1)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05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犯罪刑事责任刑罚2.所犯罪行承担的刑事责任3.从旧兼从轻原则4.社会危害性程度5.罚金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6.准备工具制造条件7.方法行为结果行为8.国家审判机关9.不满18周岁怀孕的妇女10.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LBC 2.ABD 3.C 4.B 5.BCD6.C 7,ABCD 8.A 9.D 10.D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2。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
4.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5.刑罚执行: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已经产生与存在。
(1分)(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
(2分)(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
(2分)(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
(1分)(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分)2。
共同犯罪,就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2分)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主体要件:必须是二人以上。
(2分)(2)客观要件: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2分)(3)主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2分)3.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2分)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1)自动投案。
即犯罪分子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前,出于其本人的意志而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裁判的行为。
(3分)(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即犯罪分子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自己实施并应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
(3分)五、案例分析(16分)评分要点:1.徐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
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分)3.徐某某故意以鼠药毒杀其母,致其死亡,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显然应当受刑罚处罚,且徐某某时已年满15周岁,已达到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因而其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分)4.徐某某犯罪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属于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分)5.徐某某属于聋哑人,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分)6.徐某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能适用死刑。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