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宋散文选读10 与尹师鲁第一书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宋散文选读10 与尹师鲁第一书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3.“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至“此事须相见,可尽其 说也”。
点评此段主要答复师鲁的疑问。分三层来写,层次井然。第一层 针对师鲁“疑修有自疑之意”来谈自己的心情,告诉朋友:自己只是怕 责备别人太过(指欧阳修写信斥责高若讷一事),以博取忠直的名声, 现在想来,不再怀疑自己的做法。第二层针对师鲁“暗于朋友”的话 来说明自己的心思:高若讷不是正人君子,我写信斥责他,“非以朋友 待之也”,没有什么可奇怪、惊讶的。第三层针对师鲁“非忘亲”的 话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当时欧阳修贬官夷陵,侍奉母亲郑夫人一起 前往贬所,深感不安,师鲁安慰他这不是不孝,欧阳修有不同看法,但 没有展开说,仅一带而过。从这三层内容可以看出,欧阳修虽被贬 谪,但对自己仗义执言的做法毫不后悔,对权贵毫不畏惧,对朋友则 毫无隐瞒,推心置腹,对母亲受连累则深感不安。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4.“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至“故略道也”。 点评此段作者通过古今风气的对比,批判了当时阿谀奉承、因循 苟且的官僚作风,并说明因言事获罪的事情古人天天有,并不值得 大惊小怪,表现了作者泰然的心境。作者先从当时的风气写起,说 明人们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然后以古人之事与今日之事作比较, 推想今世“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讽刺并批判了当时 谨小慎微、因循苟且的世风。最后告诉朋友,应该如何对待这次事 件。全段体现了作者把因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之情萦 怀的宽广心胸。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4.分古今 (1)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 古义:官名,掌书记。 今义:党、团等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2)往往有亲旧留连 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3)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古义:获罪。 今义:招人不快或怀恨。 (4)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 古义:感动发愤。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5.明句式 (1)其心欢戚无异庸人(省略句) (2)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介宾短语后置) (3)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被动句)
(1)如 其余皆如昔时(副词,像,如同)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连词,如果,假如)
自主预习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介词,表被动)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动词,看见) (2)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动词,接见)
汝真女子之见(名词,见解,见识)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介词,表被动) 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动词,借) 昨日因参转运(连词,因为) (3)因 因击沛公于坐(介词,趁机) 相如因持璧却立(副词,于是)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1.注字音加点源自 绐 汴. 君贶. 郢. 砧.斧鼎镬.
读音 dài biàn kuànɡ yǐnɡ
zhēn huò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加点字
诧. 老婢. 俟.
枕藉. 藉
狼藉.
读音 chà bì sì jiè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2.解多义 约使人如河上(动词,往,到……去) 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动词,依照,遵从)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全信有几答几疑?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全信有三答三疑,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今而思之,自 决不复疑也”;二疑欧阳修“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三疑欧 阳修“非忘亲”——“此又非也”,“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其核心 内容在于解释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为理智冷静,立场坚定, 态度鲜明。 2.前面四段记叙二人别后情形,作者为何大段叙述家常琐事? 提示叙家常,显友情,也为后面剖白心机,推心置腹作好感情铺垫。
合作探究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约使人如河上(动词,派) 使人惶迫不知所为(动词,使得,让) (4)使 使有而一人就之(连词,假如)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名词,使者)
3.辨活用 (1)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去) (2)始谋陆赴夷陵(名词作状语,从陆路) (3)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形容词用作名词,忠直的名声) (4)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惊诧)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文章突出的特色是什么? 提示①夹叙夹议,反复辩说。有什么样的写作动机就有什么样的 表达方式。与前两封书信不同,欧阳修的这封信主要是解答挚友师 鲁的疑问,并表明自己的心志,所以文章就事论事,采取了与之相应 的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摆出问题,一一进行辩说,说理通透,作者的 高尚情操不言而喻。 ②语由心出,自然朴实。作者面对信笺,犹如面对自己的挚友,思 想就如小溪里的水,轻轻地从心里缓缓倾注到笔端,或拉家常,或叙 行程,或披心迹,或叮嘱或勉励,都真挚温馨,委婉动听,使人读来如沐 春风。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0 与尹师鲁第一书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写作背景 尹师鲁,即尹洙,欧阳修的挚友。一生怀才不遇,郁郁而终。宋仁
宗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直言政事,贬饶州。余靖(即安道)、尹洙 上书反对,为范仲淹被贬一事仗义执言,也分别被贬逐。欧阳修在 余靖家听到司谏高若讷讥讽范仲淹的话,义愤填膺,致书高若讷,即 著名的《与高司谏书》。高若讷恼羞成怒,将此信上奏朝廷,欧阳 修即被贬为夷陵令。这是欧阳修到了贬所夷陵县之后写给挚友尹 师鲁的一封信。
2.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 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
翻译又听说夷陵盛产米、面、鱼,像汴京、洛阳一样,又出产梨、 栗子、橘子、柚子、大笋、茶叶,全都可以食用,更值得高兴庆贺。
点评历数夷陵物产丰富,充满喜悦之情,可见作者被贬夷陵令,毫 无悲戚之情,心境平静泰然,足见其心胸之豁达、开阔。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1.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 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翻译你的悲喜心情不问我也知道,最想问的是,分别后你是否安 好?家人相处得怎么样,不会十分埋怨你吧?六郎旧病好了没有?
点评对朋友的关心之情溢于言表。由朋友本人问及家人、孩子, 考虑多么周到,用心多么细致。一个“渴”字道出了作者极想知道朋 友是否安好的心情。口语化的语言令人感到亲切、温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