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复习学案
一、章节结构回顾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二、考点再分析
1、考点一: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喷出岩:侵入岩:
沉积岩: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成碎屑物,然后又变成岩石。
本质:从一类转化成另一类。
特征:两点(理解)
举例:
变质岩:在地壳内部的岩石,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发生作用,形成新的岩石。
本质:从一类转化成另一类。
举例:
2、考点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本质:和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解题关键:紧扣岩浆的位置,注意变式图。
成因特点地表形态实践意义
褶皱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
生的强大挤压力后,发
生的弯曲变形。
背斜-岩层向
上拱(中心老,
两翼新)。
向斜-岩层向
下弯(中心新,
两翼老)。
正态地形:背斜成山;向斜
成谷倒置地形:背斜顶部受
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
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
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背斜储油、
向斜储水;
背斜处建
地下隧道
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压力或张力,使岩层发
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
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上升岩块(地垒)—成山岭
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块(地堑)—成谷地
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
地)
隧道、水
库选址尽
量要避开
断层;泉
水、湖泊
分布地;
河谷发育
分布区外力作用侵蚀地貌沉积地貌其它主要在湿
润、半湿润
地区流水
沟谷、瀑布、峡谷(V
形谷),黄土高原千
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冲(洪)积扇、冲积
平原、河口三角洲
(有分选性)
喀斯特地貌
溶蚀作用:
峰林、石林、溶洞。
化学堆积作用:
钟乳石、石柱、石
笋。
干旱地区风力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沙丘、沙垄、黄土高原形成(有分选性)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川
U形谷、冰斗、刃脊、
角峰、峡湾
冰碛地貌(不具有分
选性)
5、考点五: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分布原因
高原地区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
河漫滩平原上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山区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
山前,或沿河流两岸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十
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三、典型例题
2011届高考第二轮复习课堂练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2004 江苏)
图4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
读图回答7—8题。
7.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A.a图B.b图C.c图D.d图
8.a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沉积作用B.湖泊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2005 江苏)
5.石灰岩受岩浆烘烤变质形成
A.砂岩B.板岩C.玄武岩D.大理岩
16.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A .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D.向两侧迁移
(2006 江苏)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咸固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图12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25-26题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平原区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
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
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26.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沙尘暴B.水土流失 C.泥石流D.土地荒漠化
(2007 江苏)
图3 为我国江南园林小景。
读图回答5 一6 题。
5.图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
6.江南园林中常用太湖石构景,形成奇峰怪石的山景。
这种山景属于
A.喀斯特地貌景观B.水文地理景观图C.地质地貌景观D.人文景观(2008 江苏)
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
读图回答第1题。
1.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2009 江苏)
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5~6题。
5.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
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
6.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
是
A.I——① B.Ⅱ——③
C.Ⅲ——⑤ D.⑥——I
(2010 江苏)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l~2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啊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
图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5题。
5.两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