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交通安全设计

道路交通安全设计

浅析道路交通安全设计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安全也备受关注。

道路设计在道路工程建设中起着主要地位,其设计原则是为了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性。

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及交通安全因素,预防道路交通事故。

关键词:道路设计;交通安全;城乡结合路段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投资,我国交通环境得到改善,交通事业快速发展。

但交通安全也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我国交通事故中,除了人为等因素,其主要根源是道路设计不规范、交通秩序差、混合交通严重、交通安全设施不足。

先进的道路设计是提高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

因此,道路设计对目前交通安全的影响就面临较大的考验。

1 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
合理的道路设计要考虑自然环境、运营安全、道路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一定要采取平纵线形,以消除在道路事故多发点的安全隐患,保证行车安全。

在道路的设计上,安全是首位,采取道路立体线形的设计,可以为驾驶员提供舒适、和谐的驾驶环境,提供最大化的安全保障和人性化的服务。

在道路设计方面,因为地物是客观存在而无法改变的,所以要求在设计上必须要和道路几何
图形相结合,而方向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整个交通工程的设置,对道路营运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道路因素的重要内容
2.1道路线形
平曲线半径与交通事故率关系很大,曲率愈大,事故率愈高,尤其是曲率大于10°以上时,事故率急剧增加;道路竖曲线半径过小时,易造成驾驶员视野变小,视距变短,易发生事故;长、大纵坡对载重汽车行驶很不利,重车车辆往往需要长时间地连续爬坡,致使车速减慢,妨碍后续的快速车辆,因此超车需求增多,“强超硬会”的可能性增大。

同时,下坡会使制动器制动效能减弱,更易发生交通事故;交通安全的可靠性与道路的线形组合是否协调密切相关,线形组合不利会导致事故增加。

2.2道路标志标线
道路交通设计中,改善道路标志标线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限制速度和利用交通标志标线来改善视距。

视距和速度是成反比存在的,速度越高视距越小,视野越窄。

视距不足,紧急状况下驾驶员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出避开危险的操作。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标志标线采用了国际标准,但是对于一、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仍采用了一些旧的标准,所以在这些道路的实际行驶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为交通标志的欠缺和不标准,导致事故频发。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缺乏正确应用道路“路
权分配”标志;第二,采用非标准设计,造成车辆的不平滑运动,严重干扰公路交通流;第三,二级以下的公路道路中线和地面标线已经老化、模糊不清,引不起驾驶员足够的注意。

2.3路侧安全性
我国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路边防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特别是一些路况差的山区,根本没有刚性防护栏,形成黑点,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还有一些公路采用的是非车辆防护装置,只能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却无法防护车辆冲出。

2.4道路路面质量
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是影响道路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

不平整的路表面会增大行车阻力,并使车辆产生附加的振动。

城市内快速环道具有车速高的特点,其路面结构中较小的破损都可能导致大的交通事故。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交通事故调查中发现,路面湿润、降雪、结冰时的事故率分别为路面干燥时的2倍、5倍和8倍。

2.5道路平面渠化
道路渠化的作用是将不同类型、不同速度及不同方向的车辆分流,这是一种采用物体分离的方法和措施。

其优点是效果好、成本低、工期短。

我国对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渠化较少,或者是因为渠化方法不合理,造成“空间路权”模糊不清,而驾驶员为了尽快找到车辆出口而盲目地违章行驶,造成交叉口处车辆的冲突和碰
撞,引发交通事故,而且事故的责任人很难定性。

3 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问题的改善措施
3.1设置合理、良好的视距
在道路设计中,视距问题尤其重要,经常用到的有停车视距、超车视距和会车视距,另外,还必须保证驾驶员在平面交叉口、平曲线弯道内侧具有良好的视距。

如果有障碍物存在于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内,就会在某些地方形成盲区,既会使司机缺乏安全感,也容易造成被交道路的车辆冲突,使紧急情况来临时驾驶员做不到及时反映,从而因采取措施不当而造成事故。

公路的弯曲地段很容易造成驾驶员的视距不足,为了增大视距司机们习惯把车辆靠到道路中心线甚至对向车道,这种做法很危险,如果出现对面迎来的行驶车辆,很容易造成两辆车正面相撞,或者司机为了互相躲避而撞向侧面。

2.2 道路平行线形设计
在我国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中,道路平面线形的使用主要是直线、圆曲线、回旋线,对各种线形的选择,应结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

直线是道路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线形,直线在设计过程中有勘测设计简单、距离短的优点,但直线单调。

驾驶人员容易产生乏味感,降低集中力。

驾驶人员在直线路段一般都会加速行驶,故过长直线的运用不利于行车安全。

设计选用直线线形时,一定要十分慎重,要对该路段的圆曲线半径、超高、视距、运行速度进行检验。

2.3道路纵面线形设计
纵面线形的选择要考虑到驾驶员的视觉感受,采用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较为适宜。

纵面线形应注意纵向坡度和变坡点处的竖曲线设计,与平面线形相比,在视觉上往往是影响线形质量好会的主要因素。

道路设计原则上按在同一设计车速路段保持同一行驶状态来进行设计,纵向坡度受车辆和行驶性能的影响较大。

爬坡能力明显不同的车辆混在一起,如不采用适当纵向坡度和在路段设置爬坡车道,就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和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纵坡坡度一般以平缓为宜,要在经济容许范围内按尽可能较少的降低车辆速度的原则来确定,最大纵坡与不同纵坡最大坡长一般不宜采用。

当不得已而设置陡坡时,应对运行速度进行验算,以确保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符合要求。

2.4 平纵组合设计
在对道路的平纵组合进行设计时,要首先遵循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的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到汽车司机在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

在视觉上,平纵组合的设计要能够使驾驶员视线连续并得到自然的诱导,同时,只有平纵面线形的指标大小均衡,才能与驾驶员的视觉、心理保持协调。

2.5线形与道桥、隧道的配合设计
对于行驶速度要求较高的道路,除特殊结构的大桥外,均应符合路线总体布设的要求,使桥头引道与路线的线形连续、均衡,避免线形的突变而引发交通安全事故,桥头引道的纵坡不宜过大,过
大容易引起桥梁结构的安全。

隧道、隧道洞口连接线与路线的衔接应符合路线布设的总体要求,隧道进出口前后是交通安全事故多发路段,因此,隧道进出口附近的平、纵面线形均应满足要求,进出口前后 3s 范围内的线形设计应保持一致,进出口纵坡也应满足车辆行驶要求。

2.6合理设置交叉口的位置和数量
平面交叉口最好设置在直线段上,如果情况特殊,必须设置在平曲线上,其曲线半径必须不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平面交叉口尽量不要设置在凸型竖曲线的顶部及其附近;进出交叉口的纵坡和交叉口范围内的纵坡的变化要适当。

要严格控制一级和二级公路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

如果两条公路相交,其交叉口的角度要不小于540,交角不够大很容易造成迎面行驶车辆的对象冲突,而且也影响了驾驶员对被交道路的距离和交通状况的准确判断。

结语
道路的设计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在道路的整体设计上,我们不仅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还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道路的设计更加人性化,避免任何安全隐患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设计、有效的施工,使运行道路达到良好的道路线形、平整坚固的路面结构、清晰易懂的交通标志、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能为驾驶员提供安全可靠的行车条件,减少交通事故、避免或减轻生命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陆键.公路交通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8).
[2] 高建华,王玮.公路线形设计[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