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x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15年3月编制xxxxxxxxxx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按照生命和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级:(一)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2、有人员中毒死亡的;3、事件危害可引起大面积污染,跨区域污染,并有迅速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二)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2、有人员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3、事件危害影响到周围地区、经自救或一般救援不能迅速予以控制,并有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三)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2、有人员出现中毒症状的事件;3、事件危害在一定范围内,经自救或组织救援能予以控制,并无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四)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环境污染事件。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xxxxxxxx生产厂区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电磁辐射,以及核、生物化学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
l.5 工作原则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公司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2 组织指挥与职责2.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副组长:主管环保副总及本地环保局专业负责人成员:各部门经理及本地环保局相关专业人员2.2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指挥部)主任:主管环保副总(重大级以上由总经理兼任)副主任:企管部经理、分管安全经理成员:各部门环保专业人员及本地环保局相关专业人员2.3工作任务和职责(1)重大环境危险源控制组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并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立即组织专用的防护用品及专用工具等。
该组由安全部组成,人员有消防队和各专业专家组成。
由安全部负责。
(2)人员抢救组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该组由总务部医务室人员或指定的具有相应能力的医院组成,医疗机构应根据伤害和中毒的特点实施抢救预案。
由总务部负责。
(3)灭火救援组负责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设备容器的冷却、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
由公司安全部消防组及公司义务消防抢险队伍组成。
由安全部负责。
(4)安全疏散组负责对现场及周围安全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
由公司主管安全领导和安全部人员组成。
由安全部负责。
(5)安全警戒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
由总务部保卫科负责。
(6)环境监测组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及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由环保部化验组及当地环保部门负责。
组织机构图如下:3 预防和预警3.1环境污染事故源 3.1.1企业基本信息(1)单位情况:该项目位于以南,以西,项目用地面积137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284.12平方米,其中1#车间建筑面积20535平方米,2#车间(尚未建设)建筑面积15984平方米,3#4#综合楼建筑面积各为4382.56平公司主管环保副总灭火救援组 安全警戒组环境危险控制组安全疏散组环境监测组人员抢救组公司总经理安全经理 环保经理 企管部经理方米,容积率1.21,建筑密度42.5%,绿地率14%,停车位数量67个;项目现有人员98人,其中住宿人员56人;(2)自然环境:A、水系:建设场地地下水位埋深11.70—12.5米,年变化幅度1.50—2.50米。
B、气候特征:距近十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温度为12.2℃,年平均最高气温19.2℃,年平均最低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为40.2℃,极端最低气温为-21.4℃;年平均降雨量596.8mm,年最大降雨量1215.7mm,年最小降雨量372.3mm,年平均空气湿度为67.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8.7小时,最大积雪深度为20cm,最大冻土深度500mm;全年盛行南风,频率为15%,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7m/s,春、夏、秋、冬四季盛行风向为偏南风。
(3)项目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从国内采购,原辅材料明细表如下:主要原材料一览表(4)产品方案项目投产后,可达到年产10亿件电子配件的生产能力。
产品方案表(5)主要生产设备生产设备一览表(6)生产工艺流程图‹2›模具生产流程:‹3›注塑件(耳壳、前壳、顶部底盖、前盖等)生产工艺流程图工艺过程简单介绍:(1)栅环类产品生产工艺简介原料使用铜材和铜带,铜材经过自动车床加工后,在经过研磨机研磨即成成品;另一种铜带经过冲床加工后通过送料机送至研磨机研磨后得到栅环类产品。
(2)配件模具产品生产工艺简介磨具生产的原料是钢板(45#、NAK80、S136)经过铣床、NC加工中心、线切割、火花机、磨床、车床、卧式锯床等设备加工成模架等零部件,再插入模芯,最后用标准件(导柱、导套、顶针)定位,即成产品。
(3)注塑件(耳壳、前壳、顶部底盖、前盖等)生产工艺简介将注塑件的磨具安装到注塑机中,将原料ABS/PC+ABS/PC放入注塑机中进行注塑成型,最后用PE内衬袋进行包装。
生产期污染工序及采取措施: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模具维修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焊接烟尘、机加工产生的粉尘、注塑过程产生的注塑废气和粉碎机产生的粉碎粉尘。
(1)模具维修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焊接废气由于本项目维修模具需要激光焊接和氩弧焊接,维修量很小,每月大约维修12次,焊丝年用量极少,焊接会产生少量的焊接烟尘,根据《焊接车间环境污染及控制技术进展》(上海环境科学),焊接烟尘产生量为5~8g/kg,因此,本项目焊接烟尘的最大产生量约为0.216kg/a,建议车间设置轴流风机,加强车间通风,根据焊接车间需要设置轴流风机的风量(2880m3/h、1个)、每次焊接工段工作时间及焊材的用量计算,产生浓度为0.78mg/m3,通过以上处理后能够满足《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1996-2011)表3中其他颗粒物最高排放浓度限值的标准(1 mg/m3),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2)机加工过程产生的粉尘项目车、钻、铣、磨等加工工序产生金属粉尘,根据类比其他项目可知,无组织粉尘产生量为0.09kg/h,产生量为0.216t/a。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的估算模式预测知,环境无超标点,建议在车间安装换气装置,加强车间通风措施,加强清洁生产管理,加强清洁生产管理,可以满足《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1996-2011)中表3中其他颗粒物最高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3)注塑废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注塑机注塑会产生注塑废气,注塑机加热器是密封的,废气产生量很小,由于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注塑工艺在220~240℃左右,聚碳酸酯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裂解温度在270℃左右。
因此聚碳酸酯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在注塑过程中,无裂解废气,仅产生少量的非甲烷总烃,为无组织排放,由于注塑温度不是很高,所以产生的废气量较少且成分不复杂。
根据相关资料聚氯乙烯注塑废气为原料用量的0.1%计,则每年的排放量约为120kg/a,按塑料生产车间容积12960m3,自然通风下车间换气3次/小时计,则车间非甲烷总烃平均浓度为1.29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1中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4mg/m3)。
建议项目安装通风排气扇,加强车间通风。
本项目对成型后的边角料、次品等进行破碎回用,破碎过程中有粉尘产生。
根据同类项目类比,注塑项目成品率98%,则年产生固废量5.0t/a,全部破碎回收利用。
经调查,粉尘排放量约为破碎量的1%,则粉尘产生量为50kg/a,则粉尘排放速率为0.02kg/h。
建议项目设置专门的破碎间,该破碎车间为密闭式工作,破碎机漏斗处加盖、出料口采用袋式出口,以减少粉尘的排放量。
设置布袋除尘器,处理效率95%,废气量2000m3/h,粉尘经处理后通过15米高的排气筒排放,处理后排放浓度为0.5mg/m3,能够满足《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1996-2011)表2中标准(颗粒物≤30mg/m3),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运营期间对周围的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建成后,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水,项目定员500人,生活用水按照生活用水量50L/人计,年用水量7500m3/a,产生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5%计,污水产生量为6375m3/a,主要污染因子是COD、SS、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