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安全扑救(一)、扑救森林火灾的对策扑救森林火灾,根据气候条件(如早上、中午、晚上,火险等级、风力风向等)、地形地势(低山、丘陵、高山)、植被类型(有林、无林、稀密)、火行为特征(上山火、下山火、火强度)及发展态势(是否向重大设施蔓延)的不同,所采取的战略战术也不同。
扑救森林火灾的指导思想:要直接灭火为主间接灭火为辅,在不具备直接灭火的条件时,用间接灭火方式控制林火蔓延。
火强我弱间接打,我强火弱直接打,突破火边分开打,队伍扣头合力打,上山火撵着火打,下山火堵着火打,险地火不能去打,安全地带坚决打,集中优势彻底打,火变我变灵活打。
扑火与军队作战一样,行兵布阵,必须讲究对策,采取何种对策,要根据火场火势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态势、自然环境条件和到达火场的扑火队员的数量、素质与装备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当火势小时,扑火队伍应相对集中,避强打弱;或开设隔离带以火攻火,直接灭火与间接灭火相结合,并保障扑火人员安全。
1、确定主次灭火地带根据火灾蔓延发展方向和威胁程度不同,可划分为主灭火地带和次灭火地带。
火头发展蔓延方向,火场无天然或人为阻隔带,火势可自由蔓延,这是灭火的主灭火地带。
火尾,有天然或人工防火阻隔带,火势不易扩大,当火势蔓延会减弱或自然熄灭,这是灭火的次灭火地带,先扑救主要地带的火后消灭次要地带的火。
2、集中优势兵力,控制火势发展山火的扩展,主要是由于火头和外围火线向外蔓延,其中火头是影响全局的关键,在扑火过程中,首先要控制火头的蔓延,后消灭两翼的火线。
3、直接灭火为主,避强打弱、打防结合扑救森林火灾,应以直接扑打为主。
实践证明,大多数森林火灾是可以直接被扑打的,对中、低强度地表火,应积极主动,采取直接灭火的方法把火扑灭,对火势猛烈等高强度火,而不能直接扑打,可开设防火隔离带或利用自然障碍物以火政火,以阻隔林火的蔓延扩大。
在扑火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况,应把握风向、地形环境等因素进行扑火;①风向与风力的变化:当顺风火势猛烈、扑打无效,可等待利用风向的摆动,当风向由向火场外吹变成向火场吹时,或风力短暂停息时,乘火势瞬时减弱的机会,快速扑打;②地形的变化:在高火险天气,上山火一般十分凶猛,快速又危险,此时应干脆放弃不打,待火烧过山背、山顶,开始转变为下山火、火小时再打;③阳坡与阴坡的差别:一般阴坡的火较弱,容易扑打,阳坡的火较强,不容易扑打。
4、抓信有利时机,速战速决从一天来讲,早晚气温低、湿度大、风小,特别是半夜以后至次日早上6时,林冠火会转为地表火,强地表火会转为弱地带火,此时火势最弱,是扑救山火最为有利的时机。
上午8时开始气温开始升高,湿度变小,扑火开始转入较难控制局面;中午12时至下午5时,气温高、温度小,风大火猛,是扑火最危险最困难时段。
扑火经验,我们要立足“打好四种火”,即:一是山火初起时的初发火;二是黎明前有露水的凌晨火;三是从山上往山下蔓延的下山火;四是风小火弱的夜间火。
5、扑火队员要服从指挥员的指挥,严明纪律,分工要明确。
6、保证后勤供给。
如水、干粮、等要充足。
7、彻底清理火场,预防死灰复燃。
明火被扑灭后,火线边的残火与隐燃火还会复燃,或火场中的枯树被烧成火炭,从山上滚落山下,重新引起新的山点。
余火复燃是扑火经常发生的现象,也是扑火中最头痛和最烦恼的问题。
“打明火容易、清理火场难”,许多大的林火,往往不是一直没有扑灭,而是几经扑灭,多次返火所造成的。
因此,扑火中一定要做到“打中有守、守中有打”,“三分打、七分守”,严防返火。
(二)、扑灭山火的方法1、直接灭火法①直接扑打灭火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打弱度的地表火。
使用的工具有二号工具、长柄镰刀等。
扑打时,扑火队员站在火线外侧,由外向里,轻举猛打,边扑打,边留下人员清理余火,瞻前顾后,互相配合。
当地表火火势较大时,且又是下山火或侧坡火可采取“先减弱、后扑灭”的方法,把扑火队员分成三部分,前面的人员用镰刀在火头前3至5米处先处理可燃物,待火烧到时可降低火势和火强度,后面的人将明火扑灭;边扑打,边留下人员清理余火。
使用这种方法灭火,扑火队员的体力消耗很大,再加上烟熏火烤,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因此,打扑时最好使用“交替战术”轮流作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扑火队伍的战斗力。
②风力灭火法:风力灭火机不但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工具,也是以火攻火的有效工具。
风力灭火机手侧身于火线外侧,风机口距离火的距离越近越好,因为风机出口距离燃烧处越近,高速气流的强度越大,灭火能力越强,扑火效果越好。
如果距离掌握不好,距离燃烧处太远,不但扑不灭火,还会成为助火机。
但是,风为灭火机的应用受三方面的制约:一是技术要求高;二是山地情况;三是本身的质量与重量。
2、间接灭火法:①以火攻火:就是在火线前方的一定位置上,寻找植被较稀疏的地方,边点火边扑打,在人为控制下使用这条人工点烧的火线向火场烧去,留下一条隔火带,达到控制火场、扑救山火的目的。
实施以火攻火,必须注意:一是必须在统一指挥的前提下,由经过训练和富有实践经验人员负责现场指挥,坚决杜绝随意实施以火攻火;二是点火技术必须正确,在有阻隔或开设有阻隔线的条件下,要从上往下,从里往外点火,否则以火攻火失效,甚至会引发伤亡事故的发生。
②开隔离带法:这种方法用于扑救林冠火和高强度地表火,并结合点烧迎面火,以火攻火。
隔离带的宽度应考虑植被树木高度、火焰高度、当时的风力大小、地形条件及人力的多少等因素,综合分析而定,一般应不小于5-10米。
风口、陡坡、树木及植被繁茂的地段要加宽。
开设隔离带的时候,要把带的可燃物,如倒下的树木、芒萁、杂灌等彻底清理掉,扔到火场外侧,绝不能扔到侧。
最好在隔离带中间铲开一条宽约50公分宽的裸露土带。
开设隔离带灭火,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确定合理的距离。
火线与隔离带的距离要根据林火蔓延的速度和完成开设隔离带的时间来确定,完成开隔离带的时间一定要低于林火蔓延到隔离带的时间。
否则,隔离带没有完成,林火就蔓延过来了,前功尽弃。
二是要正确选择开设位置。
不能沿山谷开设,不宜沿山脊中间开设,正确的开设位置要选择在迎火头的山脊背坡。
三是开设的隔离带应在一条直线上,不能弯曲。
四是回火应从上往下、从里往外点火,否则会导致回火失效,或造成人员伤亡。
(三)、各种森林火灾的扑救技术1、三个有利时段的林火扑救①山火初起时的初发火森林火灾初发时,火势弱、火场小,是扑火的最有利时机。
扑打初发火,一般采取“中间穿插控制火头,尾随夹击扑打两翼”的战术,负责穿插的队伍,要从迹地进入火场紧跟火头,避强打弱,寻找战机;一旦战机出现,迅速突破,奋力扑灭。
“尾随夹击、扑打两翼”的队伍,紧贴火边,先减弱,后扑灭,扑打时轮番攻击,轮流扑打,边扑打,边清理,自下而上稳扎稳打,稳步推进。
特别注意的是清理火场的队伍,一定要确保不返火,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再度形成从下面上的上山火势。
②风小火弱的夜向火傍晚10点至第二天凌晨5时,这段时间气温较低,空气湿度大、风小、火强度大幅下降,山火比白天容易扑灭。
但时,夜间扑火,由于受照明条件和对地形不熟悉因素影响,队伍在行进路上容易发生事故。
所以夜间火原则上围而不打,应组织开设防火隔离带进行控制。
从多年来晚上扑火得出的经验,在夜间扑火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地形地势较平缓;二是扑火必须是专业队伍;三是指挥员要有夜战经验;四是一定要请熟悉地形的当地人带路,并全程跟随队伍;五是配备照明工具和加强通信联络;六是火扑灭后,要清点人员,防止扑火队员走失。
③黎明前有露水时的凌晨火白天没有将山火扑灭,又不具备夜间扑火的条件,则必须立足打好凌晨火。
凌晨5时至8时是扑救山火的最佳时机。
这一时段露水大、湿度高、温度低、风小火弱,最易扑打。
为打好凌晨火,上半夜必须做好周密部署,于凌晨5时队伍必须“全线出击、多点突破、分段作战、分段包干”,速战速决。
2、上山火、下山火的扑救①上山火:初发火往往形成上山火,上山火的扑救和山火初起时的扑救方法一样。
但要注意:组织扑救上山火,不能在山腰处拦截火头,不能从上山火火头的前面进入火场,否则,会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②下山火:当火越过山顶或山脊从山上往山下蔓延时,火势相对较弱,此时可以“多点突破,分兵合围”,“分段作战、分段包干”,全线出击打歼灭战。
(四)、森林火灾扑救的安全措施当今世界上将扑救森林火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人身安全,其次才是森林资源和自然或文化资源的保护。
因此在扑火中,首先考虑的是以人为本,确保人员安全。
森林火灾扑救安全主要包括着装安全、行进安全、火线安全、宿营安全和饮食安全等。
1、着装安全:扑火中扑火队员要保护好自己不被火灼伤,要穿阻燃服或棉料服装,不能穿化纤的服装,特别不穿化纤的裤子和裤。
化纤服装受热熔化,紧贴在皮肤上,增加对皮肤的伤害。
扑火队员要着套装,要穿长袖、长裤,皮肤不能裸露在外,避免高温灼伤。
扑火队员要配备解放鞋、戴防护头盔、手套、砍刀、毛巾、水壶、打火机等。
2、行进安全①不要从上山火的火头上方进入火场;②不要冒险翻越山脊鞍形场;③经过峡谷或山沟时,要特别留心,防止大火的袭击;④临近火场,看不见火线,却感到烟尘的存在,谨防大火袭击;⑤要随时保持通信畅通;⑥指挥员要配备扑火地形图;⑦异地扑火和夜间扑火要有向导带路;⑧夜间扑火要配备照明工具,夜间扑火要紧跟队伍,防止走失;3、火线安全①不能在山腰或山腰凹形谷地直接拦火或开隔离带拦截上山火;②扑打火头,应从两翼接近火线,严禁正面逆风迎火头扑打;③不能从山上往山下扑打上山火;④危险天气、危险地段不要进入陡坡、狭窄山脊、葫芦谷(单口山谷、三面环山地形)山脊鞍部、草塘沟等危险地形;⑤特别警惕上山火的袭击,不能在将会发生上山火的山坡上休息;⑥夜间不能在行动不便的陡峭山上扑火;⑦不能顺风逃生,不能从鞍部逃生。
4、火场自救办法:①退入安全区:直接在火线上扑救的人员一般不易出问题,但有时火情会突变,如果被火包围,此时扑火队员应迅速撤往旁边的火烧迹地。
如果在山脚、山谷被火包围,应退至开阔平坦、植被稀少的地区或河沟、水库、湖泊、成片生长茂盛、密度较大的阔叶林地也有良好的避火作用。
②点火自救:扑火人员一旦被火包围,不能顺着火头乱跑,而应斜顶着风朝火势弱的火头的侧后方向转移;万一来不及转移,则应立即就地点火自救,走进自己用火烧过的地方卧倒避险。
卧倒要讲究方法:卧倒的方向是顺着火的燃烧方向,并在面部朝地的位置应先扒开一层湿土,以免被烟熏。
一般有100平方米左右的圆形或形的火烧迹地,安全即有保障。
③逆风对火突围被火包围后,确实到了最危急的关头,无其它办法可采取时,这时应临危不惧,迅速选择火势较弱、火焰较低的地方,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迎着火头往外冲。
经观察,火线宽度一般只有3-7米,按人体能承受的极限热负荷及奔跑速度完全可以自救跑出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