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古族舞蹈代表作品简单赏析

蒙古族舞蹈代表作品简单赏析

蒙古族舞蹈代表作品简
单赏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蒙古族舞蹈代表作品简单赏析
姓名:江南才子学号:班级:
摘要:草原游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彪悍,勇敢,直爽,奔放的性格,蒙古族人也将这些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了舞蹈里,塑造了蒙古族舞蹈热情彪悍有力的基本风格,蒙古族人将他们多彩的生活融入舞蹈中,使其舞蹈富有草原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蒙古舞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独具风格的舞蹈艺术形式。

关键词:蒙古族安代舞筷子舞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有着丰富文化色彩的古老民族,蒙古族至今仍被视为能歌善舞的民族典范。

而我虽然不是蒙古族,却来自有着神奇色彩的内蒙古自治区,所以我希望也有必要对蒙古族引以为傲的舞蹈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蒙古舞蹈丰富多彩,其中富有代表性的有安代舞,摔跤舞,筷子舞,盅碗舞等等。

下面我们就几种典型的加以介绍。

一安代舞
由来:被称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安代舞,是流传内蒙古通辽市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舞蹈。

安代舞发源于库伦旗,据考证约形成于明末清初。

当时库伦体制是"政教合一",寺庙林立,僧侣众多。

清朝中期,各地闯关东的移民大量涌入草原,不同部落、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相糅合铸就了库伦蒙古族文化,孕育了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安代舞。

特点:安代舞的一个特点是手的动作突出。

在每年的秋收季节,人们能从傍晚跳到天亮。

连续七天,甚至二十一天,最长达四十九天。

舞者数目不定,最少十几个人,多达几百个人。

跳安代舞的场所是宽敞的平地,翻土三尺,铺上马粪
或草,再用湿土盖硬,所以有很好的弹性。

场中央埋一空碗,上面架起座车轴,轴顶用布盖紧。

传统安代舞中常以歌相伴,歌唱是安代舞的主要特征。

安代舞的动作,舒缓和节奏融为一体,跳到高潮时使人们的朝气大发、产生雄伟的姿态。

从而有死尔复活般的魅力。

"踏步"、"跺脚"、"甩巾"及自定围圈是安代舞通常使用的基本步伐。

在安代舞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人加入了大量的民歌、好来宝、祝赞词。

舞与歌,舞蹈与说唱有机的结合为一体,逐步形成了几十种曲目。

安代舞的音乐曲调风格独特,有强烈的感染力,便于歌手根据不同情景表达不同的情感。

安代的唱词除开场和收场部分因仪式需要基本确定不变之外,其他皆不固定。

那些才思敏捷、善于辞令的歌手可以尽情地用诙谐幽默的唱词抒发情感,或赞美,或嘲讽,或嘻笑怒骂,不拘一格。

传统的"安代"从艺术角度来看,是一种以唱为主,伴之以舞蹈动作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

当进入六十年代以后,"安代"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随着舞蹈事业的发展繁荣,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时的"安代"按舞蹈运动规律,增加了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吸腿、腾空蜷曲、左右旋转、甩绸蹲跺、双臂轮绸等高难动作。

舞蹈语汇新颖丰富,具备了稳、准、敏(速度)、洁、轻、柔、健、韵、美、情等审美特征。

被各种形式、内容的歌、舞等表演艺术普遍应用,成为比较完善的,能表现传统,戏剧,心理结构式作品的舞踏艺术。

安代舞经过众多艺术家的努力,逐渐由民间艺术发展成舞台艺术,不断地在城乡落户,成为庆典宴席,接见奉送时不可缺少的内容。

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库伦旗全面开展了安代舞的发掘、整理工作。

1958年,安代民间老艺人额尔敦巴拉在北京表演安代,引起轰动。

如今,安
代舞已成为蒙古民族最为耀眼的文化标识。

1996年,内蒙古库伦旗被命名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代逐渐变为自娱性民间舞蹈,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由民间进入剧场,成为喜闻乐见的蒙古民族艺术形式。

安代舞逐渐发展为以舞蹈为主,舞蹈动作也由三四个发展到二十多个。

目前状态:近年来,由于文化形态的变迁,安代舞的传承方式与生存空间日益受到限制,舞种延续受到极大威胁,急需整理和抢救。

二筷子舞
简介:“筷子舞”因用筷子伴舞而得名,多在喜庆宴会上由男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双手各持筷一束,和着众人的歌声和各种敲击声,在跪、坐、立等姿态中,随着腿部的、身体的扭动,用筷子击打手、臂、肩、背、腰、腿、脚等部位,间以击打地面动作,边打边舞。

动作敏捷,干净利落,节奏感强。

“筷子舞”流传于伊克昭盟和乌审召旗,原是、喜庆节日欢宴时,在弦乐演奏及人声伴唱中,由男艺人表演的单人舞蹈,表演者右手握一把筷子,用它敲打手掌、肩部、腰部、腿部等处,击打的同时肩部环绕耸动,腕部灵活翻绕,敲打声轻脆,节奏鲜明,情绪热烈。

形式:伊克昭盟人民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

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

动作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双手胸前击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手打肩一手转圈打击地面蹲转;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顺着打腿,再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交叉打肩等。

脚下舞步有平步行进与后退,亦有点地步行进后退,或各种转和跳跃动作随舞者即兴而做。

慢舞稳重深沉,快舞则飘洒矫健。

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可在各种动作上击打身体的各部位,场面轻松热
烈。

筷子舞凝结着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也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生活组成部分。

结语: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

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

蒙古舞作为民族舞中重要的一支,凭借着它独特的艺术内涵在舞蹈之林中屹立几千年而不倒。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舞蹈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怎样做好舞蹈的传承工作,也许是我们该做该想的事了。

参考文献:
【1】曹亚辉,蒙古族安代舞发展滞后原因之探究,大理学院艺术学院,2005【2】诺敏,蒙古族舞蹈的产品传播探究,内蒙古大学,2011
【3】问尧,谈舞蹈鉴赏课对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意义,中国地质大学,2006【4】陈林宜,民间舞蹈与民俗文化,沈阳师范大学,2000
【5】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北京戏剧出版社,,2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