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中高三9月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最新高中高三9月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精品】高三9月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O和Al2O3都属于两性氧化物B.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均为液态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丁烷的沸点比异丁烷的高,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高B.乙苯的同分异构体(不含乙苯)有3种,且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羊毛、蚕丝、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丙烯和苯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g质量分数为46%C2H5OH溶液中所含O—H数目约为7N AB.7.8gNa2O2分别与过量的CO2和过量的S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均为0.2N A C.标准状况下,2.24L丙三醇(甘油)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3N AD.向含0. 1 mol Na2SiO3的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的H2SiO3胶体中胶粒的数目为0.1N A 4.化合物如图的分子式均为C7H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M、N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W、M、N的一氯代物数目相等C.W、M、N分子中的碳原子均共面D.W、M、N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下列选项中,为完成相应实验,所用仪器或相关操作合理的是A.A B.B C.C D.D 6.NaClO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某研究小组探究NaClO溶液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22ClO Cl2H Cl H O--+++=↑+B.实验②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22ClO2I2H Cl I H O--+-++=++C.实验③中该条件下氧化性强弱3ClO Fe-+>D.实验④中ClO-与3Al+相互促进水解7.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B.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时,不涉及电子转移C.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原子利用率为100%D.催化剂a、b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二、原理综合题8.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室温下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则CO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工业上利用CO和H 2合成清洁能源CH3OH,其反应为:CO(g)+2H2(g)CH3OH(g) ∆H=-116kJ/mol,如图①表示CO的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和压强变化的示意图中横坐标X表示的是_________,Y1______Y2(填“<”、“=”、“>”);(3)合成甲醇的反应原理为:CO 2(g)+3H2(g)CH3OH(g)+H2O(g),在0.5L的密闭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molH2,在500℃下生反应,测得CO2(g和CH3OH(g)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②所示。

①反应进行到4min时,v(正)____v(逆)(填“<”、“=”、“>”),0~4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__;②该温度下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③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A.v正(CH3OH)=3v逆(H2)B.CO2、H2、CH3OH和H2O浓度之比为1:3:1:1C.恒温恒压下,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D.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4)为提高燃料的能量利用率,常将其设计为燃料电池。

某电池以甲醇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以具有催化作用和导电性能的稀土金属为电极写出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

9.铁被誉为“第一金属”,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基态Fe3+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KSCN溶液、苯酚()检验Fe3+。

N、O、S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苯酚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

(3)FeCl3的熔点为306℃,沸点为315℃。

FeCl3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

FeSO4常作补铁剂,SO42-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

(4)羰基铁[Fe(CO)5]可用作催化剂、汽油抗暴剂等。

1 mol Fe(CO)5分子中含________molσ键,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一种)。

(5)氮化铁晶体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该晶体中铁、氮的微粒个数之比为_____。

(6)氧化亚铁晶体的晶胞如图2所示。

已知:氧化亚铁晶体的密度为ρg·cm-3,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在该晶胞中,与Fe2+紧邻且等距离的Fe2+数目为_____;Fe2+与O2-的最短核间距为___________pm。

10.有机物K是某药物的中间体,合成路线如图所示:−−−→R-CH2-NH2已知:i.R-CN2H催化剂ii.R1-NH2+R2COOC2H5催化剂−−−−−→+C2H5OH回答下列问题(1)A的名称是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反应②的类型是_____。

(4)反应③中的试剂X是_____。

(5)E属于烃,其结构简式是_____。

(6)H中所含的官能团是_____。

(7)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8)H经三步反应合成K:H HCN−−−→I→J→K,写出中间产物I和J的结构简式_____。

三、工业流程题11.BaCl2可用于电子、仪表等工业。

以毒重石(主要成分为BaCO3,含少量的CaCO3、MgSO4、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模拟工业制取BaCl2·2H2O的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K sp(BaC2O4)=1.6×10-7,K sp(CaC2O4)=2.3×10-9(1)盐酸浸取时需要适当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

(2)用37%的盐酸配制15%的盐酸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A.量筒B.烧杯C.容量瓶D.玻璃棒(3)滤渣I的成分为__________;(4)Mg(OH)2的溶度积常数K sp=_______,加入H2C2O4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_______,加入H2C2O4应避免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

(5)母液中除了含有Ba2+、Cl—外,还含有大量的_________(填离子符号);(6)滤渣III(不含结晶水)是结石的主要成分滤渣Ⅲ经过洗涤干燥后在空气中进行热重分析,取128.0g该纯净物,在200~470℃灼烧,最后得到100.0g产物,200~470℃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四、实验题12.呋喃甲酸()俗名糠酸,其在塑料工业中可用作增塑剂、热固性树脂等。

呋喃甲酸可由呋喃甲醛制备,其制备原理如下所示:反应1:+NaOH→+;反应2:+HCl→+NaCl;已知:I、反应1是放热反应;II、乙醚的沸点是34.6℃,易挥发,遇明火易燃,其蒸气可使人失去知觉;III、呋喃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升温过程中溶解度变化较大;实验步骤:向三颈烧瓶中加入16.4mL(约0.2mol)呋喃甲醛按以下流程图制备并获得粗品,粗品进一步提纯得到精产品9.5g(1)若用如上图装置作为反应1的发生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的地方是________。

(2)步骤①中,为控制反应温度在8~12℃,可采取的措施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

(3)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___,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4)在对乙醚层进行分离时,用下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代号)装置更好,与另一装置相比,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5)经过结晶得到的粗呋喃甲酸若要进一步提纯,要经过热水溶解→活性炭脱色→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抽滤→洗涤→干燥。

(6)呋喃甲酸的产率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D【解析】【详解】A.Al2O3为两性氧化物,而MgO为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一般情况下,乳浊液的分散质为液态,而悬浊液的分散质为固态,故B错误;C.淀粉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溶液为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但葡萄糖分子较小,葡萄糖溶液不属于胶体,故C错误;D.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用高锰酸钾可以除掉乙烯,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明确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能够溶于水的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到水中形成胶体。

2.B【详解】A.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所以正丁烷的沸点比异丁烷的高;乙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强于二甲醚,所以沸点高于二甲醚,故A正确;B.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可为二甲苯,有邻、间、对,且还有不属于芳香烃同分异构体,则一定大于3种,故B错误;C.羊毛、蚕丝、塑料、合成橡胶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材料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D.苯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起取代反应;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结构中含有甲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选B。

3.A【详解】A.乙醇溶液中,乙醇、水分子都含有O-H键,所以100g46%乙醇溶液含有乙醇46g,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1molO-H键,含有水54g,物质的量为3mol,含有O-H键6mol,所以共含O-H数目7N A,故A正确;B.7.8 g 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分别与过量的CO2和过量的SO2充分反应,分别生成Na2CO3和Na2SO4,生成Na2CO3时,只有一半的O22-被还原为-2价,还有一半生成氧气;生成时Na2SO4,所有O22-均被还原为-2价,故转移的电子数目分别为0.1N A和0.2N A,故B 错误;C.标准状况下,丙三醇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无法计算2.24 L丙三醇(甘油)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故C错误;D.向含0.1 mol Na2SiO3的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生成H2SiO3胶体,由于胶体粒子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所以生成H2SiO3胶体中胶粒的数目小于0.1N A,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乙醇分子中含有1个O-H,水分子中含有2个O-H。

4.D【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 W不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M、N 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B. W的一氯代物数目为4种,M的一氯代物数目3种,N的一氯代物数目4种,故B错误;C. 根据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分子和苯分子的共面结构可知,W、N分子中的碳原子均共面,M中的碳原子不能共面,故C错误,D. W 中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了有氢原子,M和N均含碳碳双键,故W、M、N均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故D正确;答案: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