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规划简答题及答案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前言沿海港口的布局与经济社会、城市发展、资源利用、人民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等密切相关,港口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近二十余年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经济、社会和外贸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综合运输网的完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依据我国沿海地区形成的产业布局、岸线利用以及港口现状和规划,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地区规模化的港口群体,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在港口布局、规划建设、安全运营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和贸易日益发展的需要,岸线、环境、土地等资源亦呈现日益紧张的局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要求,为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有限的深水岸线资源,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的需要,逐步完善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使沿海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特制定《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一、布局评价(一)发展现状目前,沿海港口规划、建设和运营状况良好,总体上呈健康、平稳、持续发展态势:运输需求旺盛,港口吞吐量特别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呈持续高速增长;吞吐量增长点主要集中在管理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大型港口,集中在煤炭、原油、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类上;政府投资正逐步从港口经营性领域退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开始形成,港口建设和经营已步入随市场需求变化而自主调整和发展的阶段;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后,港口企业开始以创新理念和开拓市场的意识逐步改变经营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二)布局评价近20年来沿海港口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深水深用、合理开发的原则,整体上已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港口布局形态:从货类布局看,已初步形成了围绕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物的专业化运输系统,即:由北方沿海的秦皇岛、唐山、天津、黄骅、青岛、日照、连云港7港为主的装船港和华东、华南地区公用和企业专用卸船码头为主组成的沿海“北煤南运”煤炭运输系统,对保障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舟山、泉州、惠州、茂名、湛江等港口5-30万吨级泊位组成的石油运输系统,为石化发展提供重要保证;由大连、营口、青岛、上海、宁波、舟山、湛江等港口10-30万吨级泊位组成的铁矿石运输系统,对降低运输成本、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以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深圳等港口为干线港,相应发展支线港及喂给港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对国家外贸的高速、稳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形成与香港港口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
此外,还初步形成了粮食、商品汽车等运输系统。
从区域布局看,已初步形成了围绕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地区五大区域的港口群体,其发展对我国沿海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区域和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产生集聚效应,促进了生产力合理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如:适应电力、冶金、石化、加工等工业的布局要求,对我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港口规模看,大型、深水、专业化的煤炭、石油、矿石和集装箱码头及其货、客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逐步向大型、综合性港口集聚,并带动周边港口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港口群体。
2005年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33.8亿吨,超过1亿吨的港口有10个:上海4.4亿吨、宁波2.7亿吨、广州2.5亿吨、天津2.4亿吨、青岛1.9亿吨、秦皇岛1.7亿吨、大连1.7亿吨、深圳1.5亿吨、苏州1.2亿吨、南京1.1亿吨,10港吞吐量占沿海港口总吞吐量的62%;其中:上海、深圳、青岛、宁波、天津、广州、厦门和大连等8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占沿海港口集装箱总量的85%以上。
(三)存在问题经过近三十年大规模的建设,港口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相比差距很大,运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港口吞吐能力严重不足,实际吞吐量大大超过设计能力,许多重要港口超负荷运转。
特别是缺乏大型、深水、专业化的煤炭、原油、矿石和集装箱泊位,迫使大量的进口铁矿石在通用散货泊位接卸、集装箱在多用途或通用泊位装卸,效率低、成本高且环境污染严重;二是主要港口的进出港航道等级低,不能满足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要求;三是铁路、公路、内河航运等港口集疏运通道不畅,影响港口能力的发挥;四是港口航道、防波堤等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严重滞后。
港口布局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布局规划滞后于生产力发展、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二是在运输系统内部,港口布局上大、中、小泊位的匹配,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三是港区布局、建设和运营与所在城市的发展矛盾日益突出,不利于两者的共同繁荣;四是港口深水岸线相对紧缺,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较发达地区,大陆上便于开发的港口岸线已出现匮乏迹象。
二、布局原则(一)布局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二)布局原则1、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2、发挥沿海港口衔接各种运输方式的枢纽作用,体现综合运输、系统化布局的原则;3、提高港口群体的综合竞争力,合理布局大、中、小港口,体现突出重点、布局层次分明的原则;4、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动跨地区的港口资源整合,体现资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可持续发展的布局原则;5、统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体现区域协调、布局均衡的原则。
三、功能定位作为国家级沿海港口的布局,服务于国家经济安全、社会进步、贸易发展、结构调整以及国防建设,体现国家发展综合运输、现代化港口的意志,承担内、外贸货物和进、出境旅客运输,提供高效、专业、集约的货物服务和安全、便捷、舒适的旅客服务,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路交通保障。
四、布局方案沿海港口的布局与社会经济、城市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生存环境密切相关,港口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其发展是为了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依据已形成的沿海地区产业布局、岸线资源利用以及港口建设的现状和规划,注重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八大运输系统的自身发展,加强各运输系统之间和各系统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与包括城市在内的周边环境、岸线及土地资源利用等有效衔接,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地区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
具体是:(一)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通过各自区域内、外铁路、公路、跨渤海海峡轮渡和航空及油气管道等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服务于我国北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其服务区域相对较为清晰。
辽宁沿海港口群: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营口港为主,包括丹东、锦州等港口组成,主要服务于东北三省和蒙东地区,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辽宁沿海以大连、营口港为主布局大型、专业化的石油(特别是原油及其储备)、液化天然气、铁矿石和粮食等大宗散货的中转储运设施,相应布局锦州等港口;以大连港为主布局集装箱干线港,相应布局营口、锦州、丹东等支线或喂给港口;以大连港为主布局陆岛滚装、旅客运输、商品汽车中转储运等设施。
津冀沿海港口群: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秦皇岛港为主,包括唐山(含曹妃甸港区)、黄骅等港口组成,主要服务于京津、华北及其西向延伸的部分地区。
津冀沿海港口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运输装船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依然维持“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运输格局,与铁路网和输送能力配套,以秦皇岛、天津、黄骅、唐山等港口为主布局专业化煤炭装船港;以秦皇岛、天津、唐山等港口为主布局大型、专业化的石油(特别是原油及其储备)、天然气、铁矿石和粮食等大宗散货的中转储运设施;以天津港为主布局集装箱干线港,相应布局秦皇岛、黄骅、唐山港等支线或喂给港口;以天津港为主布局旅客运输及商品汽车中转储运等设施。
山东沿海港口群:以青岛、烟台、日照港为主及威海等港口组成,主要服务于山东半岛及其西向延伸的部分地区。
山东沿海以青岛、日照港为主布局专业化煤炭装船港,相应布局烟台(龙口)等港口;以青岛、日照、烟台港为主布局大型、专业化的石油(特别是原油及其储备)、天然气、铁矿石和粮食等大宗散货的中转储运设施,相应布局威海等港口;以青岛港为主布局集装箱干线港,相应布局烟台、日照、威海等支线或喂给港口;以青岛、烟台、威海港为主布局陆岛滚装、旅客运输设施。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经济、贸易、金融、信息、运输、口岸、服务、管理等优势,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充分发挥舟山、温州、南京、镇江、南通、苏州等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的作用,通过区域内、外铁路、公路、内河航道和航空及油气管道等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服务于我国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布局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主,包括南京、南通、镇江等长江下游沿江港口共同组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相应布局连云港、嘉兴、温州、台州等支线和喂给港口;以上海、南通、宁波、舟山港为主,相应布局南京等港口的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系统;以宁波、舟山、连云港港为主,相应布局上海、苏州、南通、镇江、南京等港口的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以连云港港为主布局煤炭装船港口和由该地区公用码头、能源等企业自用码头共同组成的煤炭接卸及转运系统;以上海、南通、连云港、舟山和嘉兴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港口组成的粮食中转储运系统;以上海、南京等港口布局商品汽车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温州等港口为主布局陆岛滚装运输系统;以上海港为主布局国内、外旅客中转及邮轮运输设施。
根据陇海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在连云港港适当布局进口原油接卸设施。
(三)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布局以厦门、福州港为主,包括泉州、莆田、漳州等港口组成。
通过区域内、外铁路、公路、内河、航空等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服务于福建省和江西等内陆省份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台“三通”的需要。
福建沿海地区港口群布局以沿海大型电厂为主,建设煤炭专业化接卸设施;以泉州港为主的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储运系统;以厦门港为干线港,相应布局福州、泉州、莆田、漳州等支线港的集装箱运输系统;由福州、厦门和莆田等港口组成的粮食中转储运设施;布局宁德、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等港口的陆岛滚装运输系统;以厦门港为主的国内、外旅客中转运输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