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最新整理)

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最新整理)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出血的住院患者。

一、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出血(1CD—10编码:16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饶明俐主编,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临床常见证候: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协作组制定的“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12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出血性中风(脑出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出血性中风(脑出血)的患者。

2.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者,即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小脑出血≤lOml或直径≤3cm,无合并重症全脑室出血(脑室铸形)。

3.继发于脑梗死的出血,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肿瘤性出血,血液病、淀粉样脑血管病、感染性动脉炎、动脉炎引起大动脉炎、药物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头颅CT;(2)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3)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4)凝血功能检查:(5)血压、心电图:(6)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7)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加做颅外段)。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眼底检查、头颅MRA、DSA或CTA、C 反应蛋白、颈动脉B超、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痰热内闭证: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2)元气败脱证: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3)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平肝潜阳,息风清热。

(4)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清热化痰,息风通腑。

(5)气虚血瘀证:补益元气,活血通络。

(6)阴虚风动证:滋养肝肾,潜阳息风。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治疗4.推拿治疗5.中药熏洗疗法6.其他疗法7.内科基础治疗8.康复训练9.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1.病情平稳,主要症状如神昏、肢体无力、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利等有所改善。

2.影像学提示脑水肿完全控制,或脑血肿绝大部分吸收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影像学检查提示血肿体积明显扩大具有手术指征或再次脑出血,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大出血等,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出血性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出血性中风(脑出血)(TCD编码:BNG080、lCD-10编码:161.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第1天)年月日(第2-3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危险性评估等□早期脑疝积极考虑手术治疗□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完善辅助检查□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防治并发症□完成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完善入院检查□需手术者转神外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病重或病危通知□病情较重者可重症监护□低盐低脂饮食或掂尿病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内科基础治疗□病情平稳者早期康复临时医嘱□完善入院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长期医嘱□中风病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病重或病危通知□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病情较重者重症监护□中医辨证(1次/日)□口服中药汤剂□静点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内科基础治疗□病情平稳者针灸治疗□病情平稳者康复训练临时医嘱□继续完善入院检查□病情加重者及时复查头颅CT□电解质□凝血检查□血压监测□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头颅CT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完成护理记录□I级护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静脉抽血□配合急救和治疗□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生活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年月日(第4-14天)年月日(第15-21天)年月日(第22-27天)年月日(第28天)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防治并发症□治疗效果、危险性和预后评估□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进行中医康复评价与实施□防治并发症,明确病因□干预危险因素,确定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进行健康宣教□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口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口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口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口加强中医康复评价与实施口防治并发症,明确病因口干预危险因素口确定个体化二级预防方案口康复疗效、预后和出院评估口进行健康宜教□初步形成康复和二级预防方案口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口完成出院总结口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口中风病护理常规口分级护理口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口中医辨证(2次/周)口口服中药汤剂口静点中药注射液口内科基础治疗口病情平稳者针灸治疗口病情平稳者推拿治疗口病情平稳者早期康复治疗口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口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中医辨证口择期复查头颅CT长期医嘱口中风病护理常规口分级护理口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口中医辨证(2次/周)口口服中药汤剂口内科基础治疗口针灸口推拿口康复训练口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口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口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中医辨证口择期复查头颅CT口酌情检查MRI、MRA或DSA等长期医嘱口中风病护理常规口分级护理口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口中医辨证(2次/周)口口服中药汤剂口内科基础治疗口针灸口推拿口康复训练口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口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口酌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口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中医辨证□脑血肿未完全吸收者复查头颅CT长期医嘱口出院带药口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口配合治疗口生活与心理护理口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口配合康复□配合治疗口生活与心理护理口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口配合康复口配合健康宣教□配合治疗口生活与心理护理口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口配合康复口配合健康宜教□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口出院指导口健康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震荡的住院患者。

一、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髓震荡(TCD编码:BGUOIO)。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震荡(1CD—10编码:S06.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脑髓震荡(脑震荡)协作组制定的“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诊疗方案”。

脑髓震荡(脑震荡)临床常见证候:气闭清窍证瘀阻清窍证惊扰神明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脑髓震荡(脑震荡)协作组制定的“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髓震荡(脑震荡)。

2.患者适合井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4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髓震荡(脑震荡)的患者。

2.颅脑外伤后24小时以内,无严重合并症。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颅脑CT或MRI;(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4)血糖、凝血功能:(5)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x线片、脑脊液检查、血型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闭清窍证:理气宣窍醒神。

(2)瘀阻清窍证:袜瘀通窍醒神。

(3)惊扰神明证:镇惊定志安神。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针灸治疗4.特色疗法(1)中药封包疗法(2)推拿治疗5.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头痛、头胀、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无改善或改善不理想,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颅内继发性病变如颅内迟发性出血等,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髓震荡(脑震荡)(TCD编码: BGUOIO、ICD—10编码:S06.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入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日期年月日(住院第1天)年月日(住院第2-6天)年月日(出院日,14天内)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口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口中医证候判断口完成病历书写口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口向家属交待病情和治疗注意事项□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口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口上级医师查房口调整或补充诊疗方案口完成病程记录口完善入院检查□交代患者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方案口完成出院总结口通知出院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口专科常规护理口二级护理口禁食或流质饮食口口服中药汤剂口口服中成药口中药静脉制剂口针灸疗法临时医嘱:口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口支持对症治疗长期医嘱:口专科常规护理口二级护理口普食口口服中药汤剂口口服中成药口中药静脉制剂口针灸疗法临时医嘱:口处理异常的检查结果口支持对症治疗长期医嘱:口出院带药口门诊随访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口入院宣教口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口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口完成辨证施护□护理常规口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口中医情志调摄、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口完成辨证施护□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口出院指导变异记录□无□有,具体原因:1.2.□无□有,具体原因:1.2.□无□有,具体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泄泻(急性肠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部分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肠炎的门诊患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