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感想和做法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晚上好!
我是高中部二年级六班的班主任——蔡昭阶。
很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的工作!
我知道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各位都是行家里手,所以不敢称之为什么经验,只是将我在平时工作中的几点想法和做法简要地汇报一下。
恳切盼望各位领导、教育同仁给予指导,以改进我今后的工作。
一、注重班主任的思想素质、人格力量在教育中的影响
一提到人格力量,我们自然就想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等。
我说的是班主任的思想高度、人格力量。
作为班主任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牢记住自己是老师,对方是学生是自己的教育对象,自己肩负着教育引导他的责任。
思想定位在这个高度,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无论他犯了怎样的错误,就都能处理好。
我刚接这个班的时候,公办学校的工作方式没能彻底改进,一次班会上,我站在讲台上讲,一名学生在我三令五审不准出声的要求后,仍然,念念有词,我当时就说:某某同学不要说话,没想到这同学“腾”一声站起来,大声申辩说“我没有说话”,好家伙还敢当面撒谎,我也急了,吼一声:你出去。
人家一甩头,就向门口走去,我猛然醒悟:坏了,这就宣布我的教育失败了,我得赶紧挽回,好在他还没到门口,我就激他:“你真的没有说话?”他倔强地大声说;“我没有”,我顺势说:“确实没有说,怎么还吓得跑?”他一愣神,红着脸回到了座位。
我转头对同学们说:“看来我失误了,咱们继续开会。
”这件事以后,这个同学无论是上课还是上自习,再也没有乱说过话。
这就达到了我们教育的效果。
那么当时的事实是怎样的,已经不重要了。
其实如果像法官判案,事情是不难澄清的,但如果忘记了自己是为教育他的这个职责,就达不到我们教育的目的了。
事后确实有同学不服气地告诉我“老师,他确实说话了。
”我说:“他为什么不敢承认?说明他知道那是不对的。
你看,他现在不是进步了吗?”这个学生说“老师就是老师,你真有涵养!”通过这件事不仅教育了违纪的学生而且以人格力量影响了其他的同学。
教师的胸怀应象包容百川的大海,对待学生永远充满爱和宽容,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即使学生冒犯了你,你都应该大度海涵,毕竟那是你的学生,你是他们的老师,他们需要你的教诲和引导,才能逐渐长大成人成才。
在你的人格力量感召下,学生也会原谅别人,宽以待人,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甚或在你不记前嫌、一如既往的关爱下,奋发向上而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学生辛某性格倔强且攻击性强,有一天他公然对同学大打出手。
我把他请到办公室询问情况接着批评了他,可能时间长了些,他猛然大眼一瞪:“老蔡,你别狂,我这个孩子将来出了校门混混,说不定比你强。
”语惊四座。
其他老师都看着我。
我也激动了,拍案而起,声音也提高了八度:“说得好,有志气。
不要加‘说不定’,必须比我们强,这是我们的培养目标。
如果一代比一代弱,我们的教育不就失败了吗?人类不就倒退了吗?”趁他傻愣愣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我语气缓下来,“为什么打架,反省反省自己,写清楚交给我。
如果再没什么事的话,抓紧去上课,时间快到了!”他郁郁地转身,悠悠地走到门口,猛回头重重地说:“老师,对不起。
”撒腿就跑。
作为老师尤其班
主任,思想一定要有高度、胸怀要宽广、人格要高尚。
这样,学生才会服你。
二、教师语言的温度
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那么就决定了人类的语言是有温度、有重量、有距离的。
我们只就教师语言的温度来探讨一下。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半声六月寒。
”可见语言温度的力量。
教师语言的温度应该是暖的。
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
学生迟到了,在门口碰到班主任,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找理由,不挨批。
如果说“怎么又迟到了”、“为什么总是不改”或者是“说吧怎么回事?”这语气就冷了。
我一般不让学生先说,先用关心的语气问“没发生什么事吧?病了吗?现在
感觉怎么样?要不要去医务室?我能帮你什么吗?”其实病没病,我见到他,再说上几句话,一观察心里就明白了。
迟到已经发生了,当前的目的是惩前毖后,以后别再犯了,应追求最大的教育实效?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怀,他的心才能靠近你。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只有接受了你这个人之后,才能接受你的教导,你的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曾给一位学习松懈的同学谈话,其结束语是这样的:再加把劲,努力学习,要时时的记着:在你的背后有好多双眼睛,有你父母的、你爷爷奶奶的、外公外婆的、你朋友的。
还有一双长的虽然小但瞪得最大的眼睛那是我的。
这些眼睛在巴望着你学习好、能成功,有的眼睛急切得快要冒火出了,你松懈了,慢了,背上应该感到灼热了的。
再慢,这好多股灼热的眼光就把你烤糊了。
三、不可忽略优等生
很有一部分班主任在组织管理班级时,采用“赶”的战略,就像一群羊,谁落后,他就赶谁,谁脱离了群体,他就做谁的工作。
总是做补救性的工作,整个群体前进缓慢,想跑出去的越来越多,集体凝聚力就越来越小,以致班主任没少干活,出力了,流汗了。
收获甚微乃至没有收获只是停留在维持的层次上。
我认为一些必须督促的工作固然要做,但还有更重要的应做,这就是要让优等生保持前进的动力。
不少的班主任确实也认识到树立旗帜的重要性,而且经过一番努力也树立了起来,可是“扶上马”没有“送一程”,其实几乎所有的学生,不仅需要送一程、而且还要“送二程”、“送三程”,为什么?世界上没有永动机,没有耗不尽的能量,树立起来榜样后应不断跟踪矫正纠偏,不断地鼓励,使之永往直前。
(当然,还因为周围的人没有心理准备。
)
还有一个原因,心理学上有现象叫“诱导效应”,当一个神经区活跃时,那么,该神经区周围相临区域的神经系统就会相对麻痹。
可以推理,学习好的优等生,其实在学习以外的领域里是很幼稚的,遇到一些问题不会应付,甚至应付不了。
这就是为什么学习好的学生,不出事则已,一出问题,就足以使教师家长及周围的人目瞪口呆的原因。
所以我也要始终关注优等生,不仅关心他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心理。
否则即使成绩再好,到了大学,也会偷了东西再放火,也可能去动物园拿硫酸灌狗熊!
四、教育学生理智的对待问题
高中生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越来越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断增强,教育他理智的看待、处理身边的问题极为必要。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格面前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格面前是这样,如果泛化为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不尊重老师,不服教育管理,则是绝对错误的。
举一例就可以让学生接受:茶杯和茶壶都是陶瓷,这就相当于法律面前人格面前人人平等。
但是茶杯的位置比茶壶高,即便壶
中的水再多,也倒不进杯里。
2、矫正“大家都……我也……”的错误思维
一件事做与不做的关键原则,看它对还是不对、应该还是不应该,而不能以做这件事的人的数量作为决定因素。
3、谈谈“个性”
正确的坚持,我们称之为“执著”;明知是错的还硬坚持,决不是个性,是放赖使泼。
4、往外转学问题
我曾经这样与学生说:“东海学校的条件是国内一流的,你看到了,至于管理,当然是严的,这是成绩的保障。
你转到别的学校,如果比这更好的学校肯定和这里一样严;如果到了新学校以后,老师对你松垮违纪视而不见,我敢说那个学校肯定就好不了。
那么你转学的根本目的就没有达到。
以上几点粗浅的见解,以及不成熟的做法,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