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 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新课标的理念1.课程宗旨: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征、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数学课程目标,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精选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注重处理好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过程与结果、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关注与义务教育课程的衔接。

3.教学活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数学的育人价值,增强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落实“四基” ,培养“四能” ,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能”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评价:评价的依据是相应学习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旧课标的理念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二、课程目标的不同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新课程目标 旧课程目标1. 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 1. 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 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想、基本活动经验) ,提高“四能”(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解4.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对现实世 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和应用能 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 力 出判断2. 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2. 提高空间想像、 抽象概括、 推理论证、运数学建模、 直观想象、 数学运算和数据分 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析),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3. 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3.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自5.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 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树立敢 心, 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6. 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 逐步认识数学的科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 应用价值和文化价 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值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的不同概念 包 含的 内 涉及的方面 描述与层次划分容 数 是具有数 数学抽象 情境与问题 情境包括:现实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学 学基本特 层次:简单、较为复杂、复杂 核 征的、适 问题:指情境中的问题,心 应个人终 层次:熟悉的问题、关联的问题、综合的问题素 身发展和 逻辑推理养 社会发展 知识与技能 主要指能够体现相应数学核心素养的知识、技能 需要的人 层次: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经历、体验、探索的关键能 数学建模力与思维品质直观想象 思维与表达数学运算 交流与反思 这两者是学生在具有情境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养成、表现出来的,是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感悟,是数据分析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新课程旧课程结构图学必修: 8 学分必修:10 学分分选修 1 :6 学分选修 2 系列: 6 学分选修2 :6 学分选修 4系列: 3 学分(每个专题1 学分,共 10个专题,高考修3 学分)学必修: 144 学时必修:180 学时时选修1 :108 学时选修2 系列: 108 学时选修2 :没建议学时选修 4 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1,高一上必修1,必修 4高一下必修 1高一下必修5,必修 2,必修3高二上选修1,选修 2高二上选修2 系列,选修4 系列1.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是预备知识、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44 学时, 8 学分。

2.选修 1 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 108 学时, 6 学分。

3.选修 2 课程分为 A,B,C,D,E五类。

6 学分。

A 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 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 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 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 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 1 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 2 课程分为 A,B,C,D,E 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 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形课标内容的对比如下表: 主题 学 课 包含的内容 与 现 形 课 标 的 对 必 修 分 时 照,在现形课标中 课程 的位置 主题一 8 19 集合 A 版:必修 1 第一 (预备 章 1.1 节 知识) B 版:必修 1 第一章 全部内容 常用逻辑用 A 版:选修 2-1 第一语 章 1.1 节, 1.2 节, (与 A 版内 1.4 节容较接近) B 版:选修 2-1 第一 章 1.1 节, 1.3 节一元二次函 A 版:必修 1 第二章数、方程和 2.3 节中与幂函数有不等式 关的一元二次函数(与 B 版内 提了出来容接近) 必修 5 第二章3.1节, 3.2 节, 3.4节中关于不等式的知 识与现形课标对比,内容的不同考查知识点基本不变 考查知识点基本不变基本不变新课标增加了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知识点基本不变 不等式与现形课标相比少了二元一次不等式及线性规划B 版:必修 1 第二章 2.2 节中的 2.2.2 , 2.2.3 中的一元二次 函数知识识 主题二 54函数概念与 A 版:必修 1 第一章 (函数 性质 1.2 节, 1.3 节 及 应(与 A 版内基本不变基本不变;函数的性质并入了三角函数来了解函数的周期性用) 容接近)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 数函数 (与 A 版内容接近) 三角函数 (与 A , B版内容相差不大) 函数综合应 用(与 A 版内容接近) 主题三 44 平面向量及(几何 应用与 代 (与 A , B数) 版 相 差 不 大) 复数 (与 A 版内容接近)立体几何初 步(与 B 版内容接近) 主题四 18 统计(统计 (与 A,B 版与 概 内容相差不 率)多)概率(与 A ,B版内容相差不多)B 版:必修 1 第二章2.1 节A 版:必修 1 第二章 2.1 节, 2.2 节, 2.3节B 版:必修 1 第三章 3.1 节, 3.2 节, 3.3节A 版:必修 4 第一章全部内容及第三章全部内容B 版:必修 4 第一章全部内容及第三章全部内容A 版:必修 1 第三章全部内容B 版:必修 1 第二章2.3 节, 2.4 节A 版:必修 4 第二章全部内容B 版:必修 4 中第二章全部内容A 版:选修 2-2 第三章全部内容B 版:选修 2-2 无教材 A版:必修 2 第一章全部内容及第二章全部内容B 版:必修 2 第一章全部内容 A版:必修 3 第二章 2.1 节, 2.2 节 B 版:必修 3 第二章2.1 节, 2.2 节A 版:必修 3 第三章全部内容B 版:必修 3 第三章 3.1 节, 3.2 节, 3.4 节增加了函数的最值与周期性基本不变基本不变基本不变基本不变基本不变增加了函数模型基本不变基本不变增加了选学内容“复数的三角表示”基本不变基本不变基本不变;知识点统计图表中加入了“梳理义务教育阶段学过的统计图表”基本不变基本不变基本不变主题五 5 数学建模与(数学 数学探究 建模与 数学探 究)选 修 主题一 6 32数列 1 (函数 (与 A 版内 及 应 容接近) 用) 一元函数导 数及应用 (与 A 版内 容接近) 主题二 42 空间向量与 (几何 立体几 与 代 (与 B 版内数) 容接近) 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课题研究,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

学生需要撰写开题报告,根据选题内容,报告可以采用专题作业、测量报告、算法程序、制作的实物或研究论文等多种形式。

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升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据分析、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静养。

A 版:必修 5 第二章全部内容B 版:必修 5 第二章全部内容 A 版:选修 2-2 第一章全部内容B 版:选修 2-2 无教材A 版:选修 2-1第三章全部内容B 版:选修 2-1 第三章全部内容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

增加了“数学归纳法”增加了“数学归纳法” 1. 删掉了“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这一知识点2. 微积分的创 立与发展没有提到通过实例。

基本不变;用向量方法解决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相互平行的直线、相互平行的平面距离问题这一知识点中加入了“能用框图描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思路” 同上 平面解析几 A 版:必修 2 第三章 何 全部内容及第四章(与 A , B 全部内容版内容相差 选修 2-1 第二章全不多)部内容基本不变第二章2.2 节, 2.3 节选修 2-1 第二章全基本不变主题三(统计与概率)26计数原理(与 A 版内容接近)统计与概率(与 A版内容接近)部内容A 版:选修 2-3第一章全部内容B 版:选修 2-3 全部内容A 版:选修 2-3第二章全部内容、第三章全部内容及必修3 第二章 2.3 节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基本不变基本不变概率中“正态分布与超几何分布”要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主题四(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4数学建模与探究B 版:选修 2-3 第二同上章全部内容、第三章全部内容及必修3 第二章 2.3 节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课题研究,也可以在必修“数学建模活动”或“数学探究活动”所作的研究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探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