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公路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最近几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公路建设中泥石流灾害日趋严重,所以对其的预防措施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针对山地公路建设中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山地公路道路建设泥石流预防
在众多地质灾害中,泥石流灾害属于突发性灾害,由于其出现时速度比较快,破坏力大,通常是不可预见的,时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为能快速准确了解泥石流的危险性,以便达到预测防治的目的,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泥石流潜在危险程度的研究。

特别是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泥石流造成路桥垮塌、阻塞的情况比较严重,公路建设中泥石流造成人身、财物巨大损失的灾害情况也时有发生。

一、山地公路建设与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是在松散的固体物质来源丰富和地形条件有利的前提下,通过暴雨、融雪、冰川、水体溃决等因素的激发而产生的。

由于泥石流往往发生在山地,对山地公路建设而言,与平地相比,遭受泥石流的危害的可能性就更大。

而一旦发生泥石流灾害,将摧毁山体及其设施,淤埋建设中的公路,伤害施工人员,造成停工。

泥石流爆发时,混浊的泥石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有些泥石流可直接淹没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导致交通被迫中断,还可让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发生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他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泥石流可使正在建设中的公路停工、损坏或掩埋设备设施等。

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为能快速准确了解泥石流危险性,在我们应对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预防泥石流的发生,或者将泥石流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山地公路建设中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与预防措施
在山地公路建设中,关于泥石流危险程度,即危险度,是指遭到泥石流损害的可能性大小,它是一个概率概念。

针对它的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综合评分法、灰色理论判别法、频率方法、模拟方法等,其中以综合评分法最为常用。

但由于泥石流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多样性、变异性和复杂性,因而在综合评分法等方法中的各评价因素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不精确性。

这种不确定性、不精确性既具有随机性,更具有模糊性,因而不少学者将模糊数学引入泥石流危险度的探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对泥石流的危险度作出判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就目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研究泥石流的应用深度来讲,一方面在进行评判时对于评判因子一般采用的是一级评判,针对泥石流这种复杂系统,由于
其成灾因素很多,且各因素之间往往还有层次之分,如果采用一级评判,就难以比较系统中事物之间的优劣次序,得不出有意义的评判结果。

另一方面,在评判时对于隶属函数的构造虽有很多方法,但对于评判因子与危险度之间关系的描述,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和函数能够准确刻划,原因在于影响泥石流产生的因素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一般的线性解法很难建立一个实用的模型。

此外,在选取评判因子时,没能很好结合具体研究的泥石流的特点来选取合适的评判因子,或是遗漏了关键的评判因子,或是增加了一些与危险度关系甚微的因子等,导致评判效果欠佳。

为克服以上困难和不足,采用多级模糊评判以及非线性的隶属函数,并依据《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稿)来对山地公路建设中泥石流的危险度进行评价。

对于山地公路建设中泥石流发生概率较大的地段要采取预防措施,加强防护。

对泥石流沟进行全流域工程地质勘察,查明流域内土质教危险土层(包括已有崩、滑坡分布、体积,大块石直径)斜坡的稳定状况,可能产生滑坡、崩塌的地段和规模;松散土层的分布、厚度,大漂砾直径,土层下伏岩层的埋藏深度、岩性和物理力学指标。

收集、观测该区域的降雨量和水文资料(包括水量、水位、泥砂含量和洪水发生时的树枝杂草含量等)。

拟定包括生物、工程措施在内的多种防治计划,对比技术、经济论证,推荐优选方案,进行综合防治。

三、结语
泥石流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其发生很突然,所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人们往往认为其说来就来,不可预测。

其实不然,泥石流在发生前往往都有前兆。

在山地公路的建设中,我们尤其要关注泥石流发生的前兆。

如山坡出现异常,泉水和井水的变化、地下发出异响等,这些都可能是泥石流将要到来的征兆。

大量的历史经验让我们知道,在雨季是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季节,夜晚发生的泥石流较白天发生通常会带来更大的破坏。

在山地公路的建设中,我们要把泥石流的防护作为第一要务,积极的去预防,避免带来过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昕.泥石流沟危险度的模糊评判[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2-25.
[2]X4李泳.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问题[J].山地学报,2008,(3):53-5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