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理要点a

环境监理要点a

1—10章环保28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环保法律的基本原则: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3.污染者付费的原则;4.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5.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生物群落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自然保护区内部,一般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生态恢复与优化的原则:1.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重的原则;2.因地制宜的原则;3.临时占地应不低于原生态的原则;4.乡土和归化植物优先、外来物种慎用的原则;5.建设和养护并重的原则;按土壤侵蚀外营力将全国土壤侵蚀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水力侵蚀为主区、风力侵蚀为主区、冻融侵蚀为主区),根据地质、地貌、土壤等形态将3个一级区又分别划分为若干二级区。

交通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1.侵蚀时期短而集中2.侵蚀类型复杂,方式多样3.侵蚀发生具有潜在性和突发性4.侵蚀区域差异大,强度剧烈水土保持的指导方针和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水土流失治理方针,以及“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护相结合”的原则交通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指导方针应为:(1)预防为主,开发建设与防治并重。

(2)积极采用综合的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3)可根据其工程建设特点采取分区分散防治,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护相结合。

(4)水土保持与工程建设相结合,恢复和改善工程范围内及周边影响范围的水土保持设施,保证主体工程安全运行。

(5)交通建设水土保持管理与地方水土保持管理相结合。

环境噪声污染源:(1)交通运输噪声(2)工业生产噪声。

(3)建筑施工噪声。

(4)生活噪声计量声音的物理量(1)声功率。

(2)声强。

(3)声压交通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1.隧道施工的影响2. 施工物料流失及取、弃土场冲蚀的影响3.施工人员和机械污水点源排放的影响4.工地实验室污水的影响水下爆破的影响:水下爆破导致水体浑浊度增高和悬浮物增加,这将妨碍水生生物的卵和幼体的正常发育,影响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抑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水生动物饵料等。

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交通建设引发的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施工车辆尾气、动力船舶机械产生的尾气及沥青烟气,其中以扬尘和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

沥青混凝土拌和扬尘及沥青烟气:(1)沥青混凝土集中拌和,合理安排沥青混凝土拌和场。

采用先进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装置,并配备除尘设备、沥青烟气净化和排放设施。

(2)沥青混凝土拌和场不得选在环境敏感点上风向,与其距离应在300m以上。

(3)沥青摊铺时污染物影响距离一般在50m之内。

沥青摊铺和拌和场操作人员应配备口罩、风镜等,实行轮班制,并定期体检。

堆场扬尘(1)粉状建材堆放地点选在环境敏感点下风向,距离100m以上。

(2)遇恶劣天气加蓬覆盖。

(3)控制堆存量并及时利用,必要时设围栏,或作洒水防尘。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固体废物处理应本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三化原则”,充分从固废中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

隧道弃渣、路基弃渣可尽量用于填筑路基或房基。

钻孔泥浆可经沉淀、干化处理后运至弃渣场。

清表表土可收集后用于后期土地复耕或绿化。

清表草被可采用堆肥处理后,用于肥田或工程绿化。

交通建设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1)建设前期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档案资料齐全;(2)环境保护设施、水土保持设施及其他措施等已按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文凭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或者落实;(3)环境保护设施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4)具备环境保护设施工常运转的条件;(5)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6)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规定的要求落实,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以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水土保持指标满足水保要求;(7)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有关规定的要求;(8)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已按规定要求完成。

第十章交通建设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监理概述环境达标监理:监理任务: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污染排放监理范围:施工现场、工作场地、生活营地、施工道路、料场和取弃土场、办公区及附属设施、敏感区等监理内容:噪声、废气、污水、固废等排放达标,施工过程符合敏感区环保要求环保工程监理监理任务:保证环境保护专项工程的实施监理范围:水污染防治工程、噪声控制工程、水土保持等绿化工程、土地复垦工程等监理内容:工程质量、安全、环保、进度、费用等施工环境保护监理的目标一是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振动)、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等排放达到国家相应标准。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措施符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

三是声屏障、绿化、污水处理等环保工程设施施工符合相应规范和合同规定。

四是施工期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环境保护监理组织设置原则(1)效率原则(2)责、权、利统一原则(3)分工合作原则(4)灵活性原则施工环境保护监理的依据一、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二国家有关的条例、办法、规定等三、地方性法规、文件四、国家环境标准五、公路水运工程标准规范六、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报告及批复、环境行动计划等七、工程设计文件八、监理合同、施工合同以及有关补充协议九、施工过程的会议纪要、文件监理工作程序(1)依据监理合同、设计文件、环评报告与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以及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等编制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规划)。

(2)按照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规划)、工程建设进度、各项环保对策措施编制施工环境保护监理实施细则。

(3)依据编制的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规划)和实施细则,开展施工期环境保护监理,检查承包人制订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验收、计量与支付。

(4)工程交工阶段编写施工环境保护监理总结报告,整理监理档案资料,提交建设单位。

(5)参与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水土保持验收。

施工准备阶段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1)参加设计交底,熟悉环评报告和设计文件,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环保目标。

(2)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对环保实施方案提出审查意见,包括施工中须保护的环境敏感点、具体的环保措施、环保管理制度和环保专业人员等。

(3)审查施工单位的临时用地方案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临时用地的恢复计划是否可行。

(4)审查施工单位的环保管理体系是否责任明确,切实有效。

(5)参加第一次工地会议,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环保目标和环保措施提出要求。

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1)对工地进行巡视或旁站监理。

(2)向施工单位发出环保工作指令。

(3)检查环境保护措施和成果。

(4)协助环保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处理突发环保事件。

(5)建立、保管环境保护监理资料档案。

(6)参加工地例会。

交、竣工阶段及缺陷责任期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1)参加交工检查,确认现场清理工作、临时用地的恢复和取(弃)土场的复绿等是否达到环保要求。

(2)评估环保任务或环保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尚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继续监测或处理的方案和建议。

(3)定期检查施工单位对环保遗留问题整改计划的实施,并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议施工单位对整改计划进行调整。

(4)检查已实施的环保达标工程和环保工程,对交工验收后发生的环保问题或工程质量缺陷及时进行调查和记录,并指示施工单位进行环境恢复或工程修复。

(5)检查施工单位的环保资料是否满足竣工环保验收的要求。

(6)整理施工环境保护监理竣工资料。

(7)参与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水土保持验收。

施工环境保护监理的工作方式(1)监理工程师应常驻工地,对施工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其工作方式以巡视为主。

(2)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项目施工区污染源分布的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个工点进行巡视,对于敏感的施工地段,巡视频率应适当增加。

(3)监理过程中如发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情况,监理工程师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限期整改。

(4)每一位监理人员都负有环境保护监理的职责,均应按照各自岗位职责负责自身工作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

施工环境保护监理工作制度1文件审核、审批制度2工作记录3报告制度4会议制度5函件来往6人员培训施工环境保护监理文件的构成一.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1)工程项目概况(2)实行环境保护监理的依据(3)环境保护监理的范围(4)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式(5)监理单位组织机构、人员安排、岗位职责(6)人员、设施或设备的进出场计划(7)环境保护监理程序和工作要点二.施工环境保护监理实施细则三.施工环境保护监理总结报告第十一章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环境保护监理在施工准备阶段,环保监理工程师应作好以下准备工作(1)熟悉工程资料,掌握工程整体情况。

(2)初步审查承包商提交的临时工程设计文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提交业主组织审查。

(3)编制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规划)。

(4)根据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规划),编制各单位工程的环境保护监理实施细则。

(5)根据工程情况,配置满足工程需要的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

(6)建立环保工作网络,要求施工单位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7)审查承包商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审查施工污染防治方案对遗漏的环节和内容要求增补。

(8)参加第一次工地会议,对施工单位进行环境保护交底。

取、弃土场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及环保要点(1)熟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同时结合实地踏勘,对取、弃土场选址和范围进行识别和确认;(2)对于剥离的表层土,应予以保存,既可用于其它地面的土地改良,也可用于沿线受破坏土地的恢复,在表层土的再利用之前,要求并协助建设方设置专门的场地用于堆置和保存,并配置相应的防雨和排水设施;(3)对可恢复的临时用地,应会同建设方对现场初始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等自然特征进行客观的文字描述和完整的影像记录,建立档案,以作为将来恢复的依据和参考;(4)向建设方就临时防护工作提出要求,重点应关注临时防护设施的选择以及实施的时间(如生态防护),并通过巡视进行日常的监督和管理;(5)对于砂石料冲洗废水,应明确要求建设方设置沉淀池,废水必须进行沉淀后排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