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默写训练综合附详细答案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默写训练综合附详细答案

一、高中语文默写训练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____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2)则仆偿前辱之责,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4)________,________。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 。

(郑燮《竹石》)【答案】(1)一箪食;一瓢饮(2)虽万被戮;岂有悔哉(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解析】【分析】本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的易错字有“箪”、“瓢”、“戮”等。

故答案为:⑴一箪食;一瓢饮;⑵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⑷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⑸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

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挥霍无度,将珍贵的宝贝视作平常之物。

(3)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一句化用典故来表现诗人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之中。

【答案】(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庄生晓梦迷蝴蝶【解析】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

如以”“己”“奈”“尽”“锱铢”“沙”“晓”“蝴蝶”,理解字义去记忆。

故答案为: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⑵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⑶庄生晓梦迷蝴蝶【点评】此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从内容上看,这些名句名篇,或是揭示人生哲理,或是反映生活真谛,或是描绘人物情貌,或是表现事物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

考查多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据字义记字形,以免写错别字,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理解性默写,做题时要审清题意,根据有关信息(作者、文题诗题、句意、题中关键词等)准确断定默写的诗句。

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_____。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2)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答案】(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悱”“憔悴”“损”“锱铢”“凌”“捷”“襟”。

故答案为: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⑵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点评】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写“________,________染出阴沉昏暗的雨前景象,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直接写出了浔阳城里的民歌声音嘶哑,反衬出琵琶声的美妙动听。

(3)苏轼在《赤壁赋》中善用对比手法。

例如同是饮酒,自己是“举酒属客”,曹操则是“________同时乘舟,自己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则是“________”。

【答案】(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3)酾酒临江;舳舻千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前者。

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顷、漠、笛、呕哑嘲哳、酾、舳舻。

故答案为:⑴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⑵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⑶酾酒临江;舳舻千里【点评】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信誓旦旦,________。

(《诗经·氓》)(2)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

(《论语·述而》)(3)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荀子·劝学》)(5)________,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

(苏轼《赤壁赋》)(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________,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答案】(1)不思其反(2)于我如浮云(3)辩乎荣辱之境(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海上生明月(6)凌万顷之茫然(7)赢得仓皇北顾(8)无意苦争春【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

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反”“辩”“知”“仓皇”。

故答案为:⑴不思其反;⑵于我如浮云;⑶辩乎荣辱之境;⑷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⑸海上生明月;⑹凌万顷之茫然;⑺赢得仓皇北顾;⑻无意苦争春【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_______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_______”,喟叹终日。

(2)《劝学》中,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心中的疑虑消除,于是同苏轼“________,________”,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答案】(1)曾不事农桑;念此私自愧(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曾”“愧”“锲”“镂”“枕藉”“既”。

故答案为:⑴曾不事农桑;念此私自愧;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⑶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揭露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背弃忠直,苟合于世,以求容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万物不变的角度指出人与江河山川一样延绵不绝,不必自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弯度合乎圆规,“__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4)《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

【答案】(1)背绳果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2)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般需要看清题干要求。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前者。

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绳、竞、羡、槁暴、挺、耻等。

故答案为:⑴背绳果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⑵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⑶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⑷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点评】此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