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经典语录100句,余秋雨经典语录余秋雨经典语录100句1.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余秋雨《文化苦旅》2. 人生如戏,角色早就定了,有人永远是打手,有人永远挨打。
余秋雨《吾家小史》3. 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
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
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
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余秋雨《文化苦旅》4. 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
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
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
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
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余秋雨《文化苦旅》5. 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
余秋雨《文化苦旅自序》6. 早晨喝几口木兰的清露,晚上吃一把秋菊的残朵。
只要内心美好坚定,即使便是面黄肌瘦也不觉甘苦。
我拿着木根系上白芷,再把薜荔花蕊串在一起,又将蕙草缠上菌挂,搓成一条长长的绳索。
我要追寻古贤,绝不服从世俗。
余秋雨《译离骚》7. 长大了知道世间本有太多的残酷事,集中再多的善良也管不完人类自己,一时还轮不到牛。
然而即使心肠已经变得那么硬也无法面对斗牛,因为它分明把人类平日眼开眼闭的忘恩负义,演变成了血淋淋的享受。
余秋雨《行者无疆》8. 为什么把择定终身的职责,交给半懂不懂的年岁;为什么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过的荒原? 余秋雨9.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
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他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
在它的环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
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
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
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余秋雨《文化苦旅》10. 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
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
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它们而保持平静。
余秋雨《文化苦旅》11. 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伟大见胜于时间,是韵味。
古罗马除气势外还有足够的韵味,使它的气势也沁水笼雾,千年不燥。
余秋雨《行者无疆》12. 所谓伟大的时代,也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
余秋雨《借我一生》13. 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
余秋雨《文化苦旅》14. 在迪伦马特笔下,罗慕洛斯面对日耳曼人的兵临城下,毫不惊慌,悠然养鸡。
他容忍大臣们裹卷国库财务逃奔,容忍无耻之徒诱骗自己家人,简直没有半点人格力量,令人生厌。
但越看到后来越明白,他其实是一位洞悉历史的智者。
如果大车必然要倒,妄图去扶持反而是一种骚扰;如果历史已无意于罗马,励精图治反而是一种反动。
余秋雨《行者无疆》15. 妓女生涯当然是不值得称赞的。
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
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
这种结构是那样的宏大和强悍,使生命意识的激流不能不在崇山峻岭的围困中变得恣肆和怪异。
这里又一次出现了道德和不道德、人性和非人性、美和丑的悖论: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
《西湖梦》余秋雨《文化苦旅》16. 上海人的宽容并不表现为谦让,而是表现为各管各。
在道德意义上,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在更深刻的文化心理意义上,各管各或许更贴近现代宽容观。
承认各种生态独自存在的合理性,承认到可以互相不相闻问,比经过艰苦的道德训练而达到的谦让更有深层意义。
为什么要谦让,因为选择是唯一的,不是你就是我,不让你就要与你争夺。
这是大一统秩序下的基本生活方式和道德起点。
为什以可以各管各,因为选择的道路很多,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谁也不会吞没谁。
这是以承认多元世界为前提而派生出来的互容共生契约。
余秋雨《文化苦旅》17. 最让人动心的是苦难中的高贵,最让人看出高贵之所以高贵的,也是这种高贵。
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
余秋雨《山居笔记》18.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19. 面对诬陷,不要反驳,不要申诉。
不要企图与诬陷者对话,不要企图让旁观者怜悯。
没有阴影的高楼,一定还未曾建造;没有藤缠的大树,一定还气节未到。
余秋雨《北大授课》20. 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贴;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余秋雨《文化苦旅》21.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驰了,坍驰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
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
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风如浪。
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余秋雨《阳关雪》22. 人生,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还有无限的可能。
余秋雨《霜冷长河》23. 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
余秋雨《文化苦旅》24. 熟悉也有毛病,容易失落初见时惊艳的兴奋,忘却粗线条的整体魅力,目光有仰视变为平视,很难说是把握得更牢了,还是松弛了把握。
这就像我们交朋友,过于熟悉就变成寻常沟通,有时突然见到他翩然登台或宏著面世,才觉得要刮目相看。
余秋雨《行者无疆》25. 许多更强烈的漂泊感受和思乡情绪是难于言表的,只能靠一颗小小的心脏去慢慢地体验,当这颗心脏停止跳动,这一切也就杳不可寻,也许失落在海涛间,也许掩埋在丛林里,也许凝练于异国他乡一栋陈旧楼房的窗户中。
余秋雨《山居笔记》26. 既然大树上没有一片叶子敢于面对风的吹拂、露的浸润、霜的飘洒,整个树林也便成了没有风声鸟声的死林。
余秋雨《山居笔记》27. 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终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
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中,短短几句话,让你大惊失色,引为莫逆之交。
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余秋雨《关于友情》28.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余秋雨《行者无疆》29. 我轻轻地叹息一声,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余秋雨《山居笔记》30. 这些天我已经领悟了太多的沙漠和废墟,太多的寺庙和洞窟,都是一样,让我闪躲,让我谛听,让我发呆。
我读过很多解释它们的规范文本,但一走到它们眼前就觉得全然不对。
写得并不错,但没有把最重要的东西写出来。
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好像只能感觉,无法概括。
一经概括,感受立即受损,而且往往损及灵魂。
余秋雨31. 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
在流光溢彩的日子里,生命被铸上妖冶的印记。
余秋雨《文化苦旅》32. 空虚的傲然傲然到了天际,枉然的雄伟雄伟到了永远。
余秋雨《行者无疆》33. 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
余秋雨《千年一叹》34. 它因深厚而沉默,也许,身后正是沉默的原因。
余秋雨《文化苦旅》35. 青春的力量无可压抑,即便是地狱也能变成天堂。
余秋雨《行者无疆》36. 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余秋雨37. 中国文化从来离不开社会灾难。
我借清初和清末的民族主义激情来讨论中国文化的思维灾难,借东北的流放者来讨论中国文化的生存灾难;借渤海国的兴亡来讨论社会灾难与群体生命的关系;借苏东坡的遭遇来讨论社会灾难与个体人格的关系;借岳麓书院来讨论文化应该如何救助愚昧的灾难,借山西商人来讨论文化应该如何来救助贫困的灾难。
余秋雨《借我一生》38. 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
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
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余秋雨《文化苦旅》39. 就人生而言,也应该平衡于山、水之间。
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
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
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
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知日月。
余秋雨《行者无疆》40. 该庆幸的是年岁还轻,时光未老。
怕只怕杜鹃过早鸣叫,使百花应声而凋,使荃蕙化而为芽。
余秋雨《译离骚》41. 莫高窟被那些文物拉得很长很长,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
那么,我们的心情也被拉长了,随着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延伸到整个世界。
余秋雨《文化苦旅》42. 它最大的优点是不单调。
既不是永远的荒凉大漠,也不是永远的绿草如茵,而是变化多端,丰富之极。
雪山在远处银亮得圣洁,近处则一片驼黄。
一排排林木不作其他颜色,全都以差不多的调子熏着呵着,托着衬着,哄着护着。
有时好像是造物主怕单调,来一排十来公里的白杨林,像油画家用细韧的笔锋画出的白痕。
有时稍稍加一点淡绿或酒红,成片成片地融人驼黄的总色谱,一点也不跳跃刺眼。
一道雪山融水在林下横过,泛着银白的天光,但很快又消失于原野,不见踪影。
余秋雨43. 有人辩解,说这是一种剥除了道义逻辑的生命力的比赛,不该苛求。
要比赛生命力为什么不去找更为雄健的狮子老虎?专门与牛过不去,只因它特别忠厚。
余秋雨《行者无疆》44. 如果忘记了善良和仁慈,只知一味地与别人争夺成功,那才叫真正的平庸。
余秋雨《霜冷长河》45.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余秋雨《行者无疆》46. 在google上输入故事,可以得到条结果,但输入结局,却只能得到条结果。
可见,并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结局。
余秋雨47. 你的过去我无法参与,你的将来我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