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企业简介1、**种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种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人员38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和专业技术人员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
公司位于**马鞍村,占地面积400余亩,拥有年产5000吨饲料加工设备一套,提灌站一处,蓄水池5口,沼气池6口,化粪池1口,各类花卉12000株;建有优质仔猪繁育基地1个,有标准化猪舍23栋,存栏种猪600头,仔猪3000头。
公司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构建健康养殖、“猪—沼—林”循环农业为经营目标,公司严格按照“优质、高效、健康、安全”的原则,以“公司+专家大院+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产业化组织形式,通过新美系大约克猪的引进与繁育,大力推进我市生猪高效健康养殖。
公司通过走产学研联合之路,与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农业大学、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公司设有“德阳市仔猪繁育专家大院”,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百强协会、“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省级德阳市农业科技示园区功能园”、“德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龙头企业”。
已取得德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优质仔猪繁育基地建设),德阳市“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三等奖1项(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一等奖1项(蛋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2011年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全国乡村农业一等奖。
公司通过近十年的科学管理和发展,不断引进种养殖新品种,带动农户共同致富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目前公司有能产二元杂交种母猪200头,纯种母猪400头,年产仔猪12000头,出栏肥猪1000头,实现年销售收入1370万元,利润247万元。
我公司本着带头致富,共同致富的社会责任,现已发展养殖专业大户320户,带动农户3568户,仅东湖乡发展养殖户和带动农户,2012年实现了年产值19071万元,利润3940万元。
2、**产品专业合作社**产品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 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1月,2013年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有职工5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5人,占70%,本科以上学历5人,专家顾问6人,其中国家级专家1人,研究员3人,是一家集生猪养殖、蛋鸡养殖、紫花苜蓿种植、畜禽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省级示专业合作组织。
合作社现有成员360余户,年可出栏无抗生猪15000头,存栏优质蛋鸡6万羽,生产无抗鸡蛋1000余吨,仅生猪、鸡蛋就实现产值达6000余万元,利润280万元,合作社净资产达1270万元。
合作社品牌产品** 无抗鲜肉和鸡蛋已进入以红旗连锁超市为主的1100家连锁超市卖场和** 专卖店,市场份额不断攀升,无抗系列产品已形成市场品牌效应。
** 合作社率先引进国家“863”计划科技成果——苜草素饲料添加剂专利技术“苜蓿提取物作为增强动物免疫机能和抗逆性的动物功能性食品的应用”,并形成了以“科研+畜禽健康养殖+紫花苜蓿种植+预混料+物流配送+连锁专卖销售”为一体的畜禽健康养殖产业化闭环经营;成立了以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佟建明教授为核心的畜禽健康养殖技术研发中心,集成以苜草素为核心“五位一体”的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建立了以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主体,示户为基础的生猪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体系;形成了以“** ”无抗猪肉、“** ”无抗鸡蛋等系列产品为核心,连锁专卖店和大型超市卖场专柜相结合的终端销售渠道,强力推进“大学生创业——** 店长计划”,实现了“** ”生猪、蛋鸡的产业化、品牌化、效益化经营。
** 合作社作为旌阳区建设畜禽健康养殖产业示区省级示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科技支撑,品牌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实现了生猪养殖综合效益每头增加300元,蛋鸡综合效益每吨增加350元。
** 无抗猪肉、鸡蛋经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检验,全部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在带动畜禽养殖户开展生猪和蛋鸡养殖中,实行“统一技术、统一饲料、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价格、统一品牌”五统一原则,合作社成员年均增收30%以上,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2011年,** 合作社被中共省委农工办评为“省级示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年,** 合作社苜草素饲料添加剂专利技术被德阳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专利”;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旌阳区委、区人民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被旌阳区畜牧食品局评为“先进专合组织”;在德阳市第四届国际农业博览会上“** ”系列产品获得“名优农产品”、“消费者喜爱产品”、“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3、** 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28日,系德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注册资金1600万元,专门从事构树生态猪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致力于打造从种植构树木本饲料、构树生态猪肉到消费者餐桌的全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猪肉食品。
公司所使用的核心技术是大学** 教授的发明专利“构树叶饲料生产方法”。
为加强科技创新、丰富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本着“产学研结合、科技强企”的目标。
目前我公司正在进行“复合益生菌剂生物饲料”和“生猪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的专利申报工作。
公司于2012年,在** 初步建成了构树生态猪健康养殖示基地,即建立了以杂交构树种植、构树叶无抗发酵饲料加工、优质仔猪繁育、生猪无公害生态养殖、沼气设施处理养殖粪污、沼液灌溉构树等为主要容的“猪-沼-树”循环种养殖模式,生产安全、健康、营养、味美的猪肉产品。
构树生态猪健康养殖示基地占地40亩,员工25人。
基地硬件设施完备,防疫设施齐全,管理规,标准化程度高,拥有年生产能力3000吨的构树叶发酵饲料加工车间400㎡、标准化育肥猪舍9栋4500㎡、种猪舍4栋2300㎡,有后备种猪200头,以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沼气设施和沼液灌溉设施等,基地具备年出栏1万头猪的养殖生产能力。
公司发动300余户农户采取租用土地的模式已种植杂交构树1000余亩,待进入丰产期后可年产鲜构叶4000至5000吨。
公司已与雨润集团绵竹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生猪代宰代售业务,同时我公司在建立了销售体系,构树生态猪肉已于2012年11月正式面市。
构树生态猪产业示项目分别于2011年4月13日在德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2011年11月24日在德阳市旌阳区发展和改革局立项0299号)。
2013年公司已种植构树30万株。
截止目前,公司已投资构树生态猪项目1600万元。
未来三年,公司将在德阳种植杂交构树700万株,年产构树发酵饲料5万吨,发动和带动养殖户养殖构树生态猪,可年出栏构树生态猪20万头。
将解决农民就业3000人,增加农民收入45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构树生态猪肉销售将覆盖省大部分地级市和县。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核心技术之一是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国家发明专利“苜蓿提取物作为增强动物免疫机能和抗逆性的动物功能性食品的应用”进行专利转化,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之二是利用大学的国家发明专利“构树叶发酵饲料生产”进行专利转化,该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核心技术之三是对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进行研究与集成创新。
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建成5000亩“渝苜一号”紫花苜蓿种植基地1个;建成苜草素饲料添加剂及预混料生产厂1座,年产苜草素饲料添加剂500吨,无抗、环保型预混料1000吨;建成6000亩杂交构树种植基地1个;建成构树叶生物发酵饲料厂1座,开发构树发酵饲料配方8个,年产构树叶生物发酵饲料5000吨;开发生猪无抗、环保型饲料配方8个;扩建新美系大约克种猪标准化扩繁场1个,饲养种猪800头;建成长白X约克父母代种猪场3个,饲养种猪2000头,年生产优质DLY 仔猪5万头;建成标准化核心示场2个,年出栏无抗生猪20000头;发展农户350户,年出栏无抗生猪20000头;建80KW沼气发电站1座,年发电30万度。
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1282.5万元,新增利税1276.5万元;发展种养殖户500户,实现增收6000万元,户均12万元,户增纯收入3-5万元,人均增收6000-10000元。
三、国外技术现状及技术比较优势健康养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养殖过程中动物本身的健康;二是动物产品对于人的健康有利而无害。
生猪健康养殖即是在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猪肉产品安全卫生,猪场排泄物达标,保持当地生态平衡和猪场的持续发展。
健康养殖生产的产品首先必须被社会接受,是质量安全可靠,无公害的畜产品;其次,健康养殖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生产模式;再次,健康养殖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良性的,其生产模式应该是可持续的,其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体现了现代畜牧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1、国外生猪健康养殖发展现状与趋势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选择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预测,中国人口已增长到14亿,有效利用生物能源,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迫切的需要,而且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步伐正在加快。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营造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环境,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提供安全优质的畜产品,已成为当今畜牧业发展的主旋律。
我国是猪肉生产、消费大国,近年来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65%左右,占全球猪肉总产量的50%左右,为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3%升至2010年的38%,其中养猪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强。
养猪业在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民营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12年我国肉类产量达到8384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335 万吨,占世界猪肉总量(1.108亿吨)的48%,但猪肉出口仅占到产量的0.12%,其根本原因就是疫病、农药残留和国外贸易壁垒。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以肉类质量安全问题不能保障为由,将我国的猪肉拒之门外。
近年来我国规模化养猪业得到明显发展与提高,兴建了一批年出栏300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养殖场。
适度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在养猪整体产业总产值中的地位在逐年提高,出现了较为理想的良性发展势头。
但调查发现,生猪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规划中缺乏省市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核与监督和有关科研院所专家的技术指导,布局、规划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忽略布点的均衡性及区域土地承载能力,忽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养分平衡,安全生产的隐患非常严重。
很多猪场仅仅是房舍的简单集中、猪群的简单集中和饲养管理人员的简单集中,没有规化布局设计、建筑设计与设施保障,相当一部分养猪场处于没有规划、盲目建设、无标生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