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机型继电保护基础

微机型继电保护基础

概述
微机保护装置硬件的核心是微处理器。微 处理器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速度,二是功 能,三是通用性,四是工作环境。微处理器的速 度选择以能在两个相邻采样间隔内完成必要的工 作为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位数越高越好。随 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微处理器正在向两个 方向发展:一方面,往功能强的方向发展;另一 方面,在同样的集成度下,不集成高功能的快速 的微处理器,而是把许多其它功能如A/D转换、 通信接口、定时器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往功能
全的方向发展。为了便于购买和升级换代,一定 要选择大公司的主流芯片。由于继电保护对可靠 性、安全性要求很高,再加上保护装置工作环境 恶劣,所以,要尽可能选择工业级的嵌入式微处 理器。目前,国内外微机保护装置所用的微处理 器有两大类:一类是单片机;另一类是数据处理 芯片。下面予以分别介绍。
§2.1 单片机简介
单片机的多机应用系统可分为功能集散系 统、并行多机处理及局部网络系统。
1)功能集散系统。多功能集散系统是为了满足 工程系统多种外围功能要求而设置的多机系统。
例如,一个加工中心的计算机系统除完成机床加 工运行控制外,还要控制对刀系统、坐标指示、 刀库管理、状态监视、伺服驱动等机构。
2)并行多机控制系统。并行多机控制系统主要 解决工程应用系统的快速性问题,以便构成大型 实时工程应用系统.典型的有快速并行数据采集、 处理系统、实时图像处理系统。
一.单片机的应用
单片机问世以来,应用日趋广泛,性能不 断地改善和提高,在许多应用场合取代了现有的 微型计算机系统,但其性能价格比却更为优越, 体积也大为减小。单片机的潜在能力愈来愈为人 们所注意。按照单片机的特点,它的应用可分为 单机和多机应用两种。
(1)单机应用
在一个应用系统中,只使用一片单片机,这是 目前应用最多的方式,单片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4)智能接口。在计算机系统,特别是较大型的 工业测、控系统中,如果用单片机进行接口的
控制与管理,单片机与主机并行工作,可以大大 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例如,在大型数据采集系 统中,用单片机对模/数转换接口进行控制不仅 可提高采集速度,还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数 字滤波、线性化处理、误差修正等。
(2)多机应用
公司也研制成F8微处理器.这些微处理器虽说还 不是单片机,但从此拉开了研制单片机的序幕。
第二阶段(1974—1978年):初级单片机 阶段。以INTEL公司的MCS—48为代表。这个系 列的单片机内集成有8位CPU、并行I/O口、8位 定时器/计数器,寻址范围不大于4K,且无串行 口。
第三阶段(1978~1983年):高性能单片 机阶段。在这一阶段推出的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 口,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16位定时器/计数器、
误差修正、线性化处理等难题迎刃而解。
3)机电一体化产品。单片机与传统的机械产品 结合,使传统机械产品结构简化,控制智能化, 构成新一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例如,在电传 打字机的设计中由于采用了单片机,取代了近千 个机械部件;在数控机床的简易控制机中,采用 单片机可提高可靠性及增强功能,降低控制机成 本。
功能较强,性能优良的单片机。目前国内很多继 电保护装置都采用此类单片机。
l)测控系统。用单片机可以构成各种工业控制 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例如, 温室人工气候控制、水闸自动控制、电镀生产线 自动控制、汽轮机电液调节系统、车辆检测系统、 机器人轴处理器等.
2)智能仪表。用单片机改造原有的测量、控制 仪表,能促进仪表向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 综合化、柔性化发展。如温度、压力、流量、浓 度显示、控制仪表及智能电度表等。通过采用单 片机软件编程技术,使长期以来测量仪表中的
节,有的片内还带有A/D转换器。这类单片机 有 INTEL 公司的MCS-51 ,Motorola 公 司的 6801等。由于这类单片机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 各公司正在大力改进其结构与性能。
第四阶段(1983年以后):8位单片机巩 固发展及16位单片机推出阶段。此阶段主要特征 是一方面发展16位单片机及专用单片机;另一方 面不断完善高档8位单片机,改善其结构,以满 足不同的用户需要。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它是把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各功能部件:中央处理器CPU,随 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或可擦除 只读存储器EPROM、I/O接口电路、定时器/ 计数器以及串行通讯接口等部件制作在一块集成 芯片中,构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由于它的 结构与指令功能都是按照工业控制要求设计的, 故 又 叫 单 片 微 控 制 器 ( Single Chip Microcontroller ) 。 目 前 国 外 已 开 始 把 它 称 作 单 片 微 型 计 算 机 (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单片机出现的历史并不长,它的产生与发 展和微处理器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同步,也经历 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1~1974年):1971年 11月美国INTEL公司首先设计成集成度为每片上 有 2000只晶体管的 4位微处理器 Intel 4004, 并且配有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和移位寄存器等芯片,构成第一台MCS-4 微型计算机。1972年4月INTEL公司又研制成了 功能较强的 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在此期间 Faircnild
3)局部网络系统。单片机网络系统的出现,使 单片机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目前单片机构 成的网络系统主要是分布式测、控构成各种测、 控用子级系统。
随着应用的进一步深入,8位单片机已不能 满足需要。例如,MCS-51系列单片机(8位单 片机)只能用于速率为300波特的马达控制,对 速率为2400波特新型马达的控制就显得无能为力 了。又如,每秒100~200个字符的打印机,可 用MCS-51系列单片机加以控制,但每秒200— 400个字符的打印机控制则需要性能更强的16位 单片机,如 MCS-96系列单片机。MCS-96系列 的16位单片机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