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财产制
一、夫妻财产制概述
夫妻财产制又称婚姻财产制,是指规定夫妻财产关系的法律制度。
其内容包括各种夫妻财产制的设立、变更与废止,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家庭生活费用的负担,夫妻债务的清偿、婚姻终止时夫妻财产的清算和分割等问题。
(一)分类
1、按夫妻财产制的发生根据分类
可分为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
法定财产制,它是指在夫妻婚前或婚后均未就夫妻财产关系作出约定,或所作约定无效时,依法律规定而直接适用的夫妻财产制。
法定财产制按其适用情况不同,又可分为通常法定财产制与非常法定财产制:
通常法定财产制:它是指在通常情况下,婚姻当事人双方无约定时依法律的直接规定而适用的财产制。
目前各国的通常法定财产制主要有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剩余共同财产制等形式。
非常法定财产制:是指在特殊情况下,当出现法定事由时,依据法律之规定或经夫妻一方的申请由法院宣告,撤销原依法定或约定设立的共同财产制,改设为分别财产制。
非常法定财产制依产生的程序不同,分为当然的非常财产制和宣告的非常财产制:A当然的非常财产制。
它是指夫妻一方受破产宣告时,基于法律的规定,其夫妻财产制当然设定为分别财产制。
B宣告的非常财产制。
它是指依据法定事由,经夫妻一方或债权人申请,由法院裁决宣告撤销原共同财产制,改为分别财产制。
约定财产制:是指由婚姻当事人以约定的方式,选择决定夫妻财产制形式的法律制度。
2、按夫妻财产制的内容分类
可分为统一财产制、联合财产制、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剩余共同财产制统一财产制:是指婚后除特有财产外,将妻的婚前财产估定价额,转归丈夫所有,妻则保留在婚姻关系终止时,对此项财产原物或价金的返还请求权。
联合财产制:又称管理共同制,指婚后夫妻的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仍归各自所有,但除特有财产外,将夫妻财产联合在一起,由夫管理。
共同财产制:是指除特有财产外,夫妻的全部财产或部分财产归双方共同所有。
A一般共同财产制:是指除特有财产外,夫妻婚前、婚后所得的一切财产均未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制。
B动产及所得共同制:它是指除夫妻婚前的不动产及特有财产外,夫妻婚前的动产及婚后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制。
C婚后所得共同制。
它是指除特有财产外,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制。
D婚后劳动所得共同制,它是指夫妻婚后劳动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非劳动所得的财产如继承、受赠所得财产以及其他特有财产等,则归各方个人所有的财产制。
分别财产制:是指夫妻婚前、婚后所得的财产均归各自所有,各自独立行使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但不排斥妻以契约形式将其个人财产的管理权交付丈夫行使,也不排斥双方拥有一部分共同财产。
剩余共同财产制:是指夫妻对于自己的婚前财产及婚后所得财产,各自保留其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收益权及有限制的处分权,夫妻财产终止时,以夫妻双方增值财产的差额为剩余财产,归夫妻双方分享。
德国便是如此规定。
按夫妻财产的归属分类
可分为特有财产制与共同财产制
夫妻特有财产:又称夫妻保留财产,是指夫妻婚后在实行共同财产制的同时,依法律规定或夫妻约定,夫妻各自保留的一定范围的个人所有财产。
又可分为法定的特有财产与约定的特有财产。
法定财产制范围大致如下:A夫妻个人日常生活用品和职业必需用品。
B具有人身性质的财产和财产权
C夫妻一方因指定继承或受赠而无偿取得的财产
D由特有财产所生的孳息即代位物等。
约定的特有财产:
综上可见,夫妻财产制种类繁多,内容多样,但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是其他财产制发生的根据;法定财产制又分为通常法定财产制与非常法定财产制,前者适用一般情况,后者是在特殊情况下对法定财产制或约定财产制的变通;而共同财产制与分别财产制,则是夫妻财产制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现代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宗旨与立法原则
立法宗旨:坚持男女平等原则,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财产权益及第三人的利益,尤其注意维护弱者的利益,以达到保护婚姻家庭,保障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秩序,促进社会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目的。
立法原则:约定先于法定原则;夫妻双方的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平等原则;保障弱者利益原则;保护夫妻合法财产权益与维护第三人利益相兼顾原则
二、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
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采取的是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夫妻财产制。
(一)法定财产制(婚后所得共同制)
依婚姻法规定,法定财产制仍实行婚后所得共同财产制。
我国习惯称之为夫妻共同财产制。
它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除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外,均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平等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的财产制度。
夫妻共同财产所有权的主体:
夫妻共同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时间
夫妻共同财产的来源
1、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第一,工资、奖金。
要区分作为工资组成部分的奖金与基于个人荣誉取得的奖金,二者性质不同。
第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既包括劳动收入也包括资本性收入。
第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夫妻婚后一方所得知识产权的预期经济利益是否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第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
第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第六,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财产
2、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
夫妻特有财产,又称保留财产,是相对于共同财产而言的,指夫妻婚后在实行共同财产制时,依法律规定或依夫妻约定,夫妻各自保留的一定范围的个人所有财产。
主要包括: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夫妻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夫妻一方婚前财产在婚后所得孳息的归属
3、夫妻共同财产和夫妻个人财产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法第17条明确规定: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条规定的司法解释:(一)夫或妻在处理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
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
(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
4、夫妻共同财产制的终止及夫妻财产清算
(三)约定财产制
关于约定财产制,国外立法上主要有两种立法例:一种是自由式约定,即立法对约定的限制较少,对婚姻当事人约定财产关系的范围和内容均不予严格限制。
另一种是限制式或称选择式约定,即立法对约定的限制较多,对于约定财产的范围、内容、程序等方面进行限制。
1、约定财产制的内容
我国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适用本法第十七、第十八条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夫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其一方的财产清偿。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婚姻法第十九条所称“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
因此对约定财产应明确以下几点:
约定的条件和方式:夫妻就财产关系进行约定是一种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以下构成要件,才能有效:第一,约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夫妻双方。
第二,约定必须双方自愿。
第三,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
第四,约定的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约定的时间和范围:时间可以在婚前、结婚时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约定的具体内容,可以约定婚前财产或婚后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约定的效力:指夫妻就财产关系进行约定后,对双方当事人及第三人发生的法律约束力
约定的变更和废止
约定的无效和撤销
约定的适用:我国实行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夫妻财产制。
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