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品牌运营现状及对策分析周慧娟,马军平泰尔网2006-11-17 08:35:35 来源 [ 广东通信技术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品牌管理摘要从目前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品牌运营的现状着手,分析了运营商的品牌运营取得的成绩和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出发,引出了提升各运营商品牌运营水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品牌品牌运营电信1、引言目前中国电信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业务品牌、客户品牌目不暇接,令人眼花缭乱。
各运营商注重推广业务品牌,但却常常喧宾夺主;各项业务及其品牌接二连三推出,但却忽视了品牌系统的统一管理。
中国已经“入世”,面对国外电信巨头的介入以及3G 业务运营的巨大压力,品牌运营显得更加刻不容缓。
本文从电信品牌运营的内容出发,分析了国内电信运营业品牌运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运营商如何加强品牌运营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2、运营商的品牌运营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各大运营商都加速了品牌方面的建设,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客户市场得到细分,品牌经营已经逐步开始“精耕细作”,但同时也意味着各运营商针对品牌运作方面的竞争加剧。
2.1我国电信运营商品牌运营现状(1)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的“全球通”和“动感地带”是在内涵塑造上比较成功的两个品牌。
“全球通”传播的品牌理念是“突破渴望”、“我能”,其用户的身份特征是“成功、尊贵和卓越”;“动感地带”品牌推出时间较晚,个性主张“我的地盘,听我的”,经济实惠的短信套餐,精彩纷呈的数据业务,以及创新的体验形式,无不体现出运营商打造该品牌的良苦用心。
“动感地带”真正体现了品牌的专属化、个性化和增值化,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已经由单一的移动通信向生活和文化领域渗透,成为时尚一族和现代生活的代名词。
与“全球通”和“动感地带”并行的第三大客户品牌“神州行”,移动一直是把该品牌作为低端产品来推广的,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神州行”品牌已开始老化,必须进行进一步的产品重组,如进一步降价、捆绑新应用等。
(2)中国联通中国联通的品牌分为基本业务品牌和增值业务品牌。
而基本业务品牌主要有“世界风”、“联通新时空”、“Up新势力”及“如意通”四大品牌。
在这四种基本业务下面可以开通个性化、客户化的增值业务,比如“联通新时空”的客户可以开通“联通无限”、“如意邮箱”或“一号通”等增值业务。
“联通新时空”是联通在品牌塑造上比较成功的,它以“进入新时空,享受新生活”的品牌理念,以“辐射小,绿色环保”、“音质好,更清晰”等业务优势,赋予了“联通新时空”个性化的品牌内涵。
目前,联通已经将其通向3G的门户品牌名称确定下来。
uni将是中国联通公司提供的面向3G的移动综合性媒体门户,该3G增值业务将分为“uni娱乐”、“uni生活”、“uni商务”三块,而联通原有的增值业务如联通无限、联通在线等子品牌,将来都会集合在uni这个门户上。
未来联通增值业务的名称都叫“WAP发现”,“联通无限”等品牌名称则将淡化。
(3)中国电信2003年9月,中国电信顺应宽带的发展趋势发布了全国统一的应用业务品牌互联星空,中国电信对它的定位是“平台、聚合、服务、共享”。
在运营初期,中国电信有序地聚集各SP的运营精华,建立与合作商的紧密合作关系,做大宽带产业,从而使互联星空品牌深入人心,真正实现了“光芒因你而聚”。
2004年,为了减少用户对多业务的认知难度,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中国电信开始整合其互联网接入业务品牌,统一并入“捷入互联Inet”旗下。
2005年,中国电信发布“商务领航”,该品牌的核心内涵是做好企业客户一站式解决方案,以此来体现中国电信高素质、高水平的服务。
(4)中国网通自中国电信南北拆分后,中国网通一直致力于品牌的建设和整合。
2003年4月,中国网通将163、169用户拨号上网接入号统一,推出了“宽带中国CHINA169”业务品牌。
2003年8月,中国网通全面掀起了宽带发展热潮,强势推出了宽带业务品牌“宽带e线”,将“接入宽广境界、体验小康生活”的理念迅速传遍千家万户。
2003年12月,中国网通集团宣布其所辖北方十个省区市的小灵通实现短信互通,与此一起推出的还有一个重要品牌——小灵通增值业务品牌灵机e动。
2004年,中国网通重新定义推广了以“中国网,宽天下”为核心理念的企业品牌,依然将宽带视为未来最大的舞台。
为了应对宽带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今年5月中国网通推出了全新的宽带业务品牌:“CNC MAX—宽带我世界”,把原有的包括宽带家园、宽带e线等在内的宽带内容,接入产品品牌,整合到新的宽带业务品牌“CNC MAX—宽带我世界”中,在市场上形成一个统一的品牌形象,同时也将容纳来自合作伙伴所提供的各类宽带内容、服务的产品,增强品牌的整合性和包容性,巩固和丰富了中国网通整体品牌的内涵和价值。
2.2国内电信品牌运营需要解决的问题虽说国内各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注重品牌运营,并且取得一定成就,但在品牌推出的系统性、品牌内容的充实性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品牌名称百花齐放,品牌内涵有名无实一个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它的文化、个性和价值,这3个要素构成了品牌的内涵和基础。
只有当品牌内涵与消费者的需求和情感发生振荡时,品牌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继而产生好感、偏好,直至依赖、忠诚,也才能够为产品和企业增值。
可见,打造持久、深意、稳定的品牌内涵才是一个企业品牌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任务。
目前已有的业务品牌大都过分强调强调品牌名称的个性化,忽视了品牌文化、价值、个性的建设和推广,造成品牌内涵缺乏,从而失去了吸引用户的资本。
提起“小灵通”,人们想到的是低辐射、单向收费、信号差;而提起“互联星空”、“宽带中国China169”,人们仅仅知道提供宽带业务。
用户对品牌的偏好、依赖和忠诚根本无从谈起。
(2)市场推广喧宾夺主,客户选择眼花缭乱业务品牌宣传就是将业务信息传递给终端用户,吸引用户使用该业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业务量。
但要取得高效的传播效果,所宣传的信息除了简洁明了,另外一个传播焦点就是要突出重点,让用户知道你所宣传的是什么业务,而不仅仅是为宣传品牌名称本身而宣传。
很多运营商在进行业务宣传时大部分将重点放在了品牌名称本身,对业务内容的宣传则是凤毛麟角,使得用户在进行业务选择时,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适合用户需求的业务。
用户在对业务功能模糊不清的情况下,盲目选择,试用一段时间后觉得失望,又换其他品牌业务。
如此反复,就会对某家运营商失去信心,在转换成本不高的情况而离网。
业务宣传的本意不仅没有达到,反而使用户忠诚度降低,客户离网率升高。
(3)用户定位大同小异,市场争夺风起云涌各个运营商在业务定位时,常常大同小异,业务的重合导致了目标用户群趋同。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重点业务目标用户群都集中在15岁到35岁之间,尤其是以移动数据业务为主的增值业务。
中国电信的“捷入互联INet”和中国网通的“CNC MAX—宽带我世界”的主打业务也是面向30岁左右的年轻、时尚群体,而且与移动运营商的品牌目标用户也有很高的趋同性。
目标用户群趋同极易造成品牌之间针锋相对的竞争,引发价格战,使品牌营销的初衷大打折扣。
同时,对于15岁以下的儿童和35岁以上尤其是老年人的业务开展却是门可罗雀,往往导致了业务品牌的“真空地带”。
固然30岁左右的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品牌业务的宣传比较明显,对业务量的贡献也比较大。
但是,这些细分市场是不容忽视的,往往一个新的细分市场的发现,会导致一个新的市场格局的形成。
(4)政府监管尚未明朗,企业套餐花样百出目前政府对电信行业的监管主要采取非对称管制策略,监管内容也主要集中在通信资费、网间接续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在建立有关电信业务品牌建立规范、法制保护以及注册申请和审核等诸方面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由于在资费方面政府已经有很明确的管制策略,而在品牌建立等方面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还没有出台,监管策略尚未明朗,电信运营企业推出各种品牌套餐,明为推出新的业务组合,实则为降低资费,大打“价格战”。
由于套餐品牌的曲线降价,将政府规定的资费“套”进去,在管制政策上打“擦边球”,越过了政府的资费管制明令,事实上并未走出价格战的圈子。
品牌套餐中含有的隐性降价因素正是电信行业恶性“价格战”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目前电信行业市场各种品牌泛滥的原因。
(5)品牌运营星星点灯,品牌危机有待规避品牌的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创立、推广、认可、普及等不同阶段,需要经过较长的周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品牌是体现电信运营企业形象和所提供电信产品形象、特点、功能、质量、信用等的有机整体,不能将其分裂开来。
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品牌运营方面,往往是星星点灯,缺乏系统性管理,使业务品牌与客户品牌、增值业务品牌与基本业务品牌等各种品牌错综复杂,往往连业内人士也很难分清。
在竞争已经相对充分的移动通信业务方面,品牌运营尚有一定的规模,但在传统固网业务方面,品牌运营的观念还比较薄弱。
如果没有系统的品牌管理和品牌运营,很有可能使电信企业面临品牌危机。
面对未来中国电信业复杂的社会环境、庞杂的信息和激烈的竞争,各运营商面临的潜在危险也就越来越大。
品牌危机一旦发生,由于品牌本身的脆弱性,会对品牌形象造成巨大的破坏,并引发由于品牌价值的降低带来的多方面的损失,使组织陷入困境。
由于品牌危机的巨大危害性和破坏性,对它的防范将是运营品牌的一个重点。
就当前的情况看,运营商对品牌危机的防范有所忽视,尚未建立有效快速的危机防范和预警系统,一旦危机发生,企业只能仓促上阵,被动应付。
3、突围品牌运营困惑,把握品牌运营新思路3.1我国电信市场的品牌竞争格局当前,电信市场形势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国内通信和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基础电信领域,包括国际、长途、本地、移动等各类主要业务,都已同时有两家以上运营企业开展竞争;在增值业务和信息服务业务领域,则形成了更加开放的竞争格局。
虽然近几年整个电信市场格局基本保持为移动市场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固网市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双寡头垄断竞争,但新兴运营商的崛起也值得重视。
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加和通信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新的市场形势要求电信企业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品牌运营,以此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2推进品牌运营之“七剑”对于期待在未来3G时代站立于世界潮流之巅的国内运营商来说,应该“有的放矢”地借鉴国外电信运营商的先进品牌运营的理念和实际操作经验,结合国内电信市场的特殊性,对品牌运营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冷静思考,早日做好自身的战略调整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1)建设品牌文化,延伸品牌价值品牌是运营商占据市场份额的主要筹码,但同时它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