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图像问题ppt
初中物理图象专题复习
杨双田
一、引入课题
1,小宁为了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
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挂在一合金块A,开始时他将合金A浸在装有水的
容器中。容器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实验时,打开阀门B缓缓放水,
在此过程中金属块始终不与容器底部接触。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放水时间变化的规
y=kx+b m总=ρV+m
3、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甲、
乙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段,
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段。
s/m B
A O
甲
v/m·s-
C
1E
F
D
O t/s
t/s
乙
例2,如下图甲中所示的电路中,R1为滑动变阻器,R0、R2均为定值 电阻,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改变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位置,两电 压表的示数随电流的变化的图线分别画在图中乙所示的坐标中,要根
V
P
ab R0
S 甲
U
O A
U
U
U
L
xO
L
B
xoC L x 乙
o Lx D
二、物理图象中各部分表示的物理意义
y
s/m
G/N
Y
S
G
o
Xx
图1 y=KX
M/Kg m
o
t t/s
图2 s-t图象
I/A I
o
m M/kg
图3 G-m图象
o
v V/m2
图4 M-v
o
u u/v
图5 I-u图象
图1: 正比例函数,K为常数。
解:R0、R1、R2是串联;
由图可知:I1=1A V1表的示数为10v
U=10v+1A×R0
(1)
由图可知I2=4A
V1表的示数为4v
U=4v+4A×R0
(2)
联立(1)(2)解之得:
U=12v R0 =2 Ω
例3、某地在湖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如图是使 用吊车向湖底投放圆柱形石料的示意图,在 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0.1m/s下降 。图乙是钢丝绳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从开始投放到石料刚好接触湖底前)。忽略 水的摩擦阻力,g取10N/kg。 求:(1)湖底的深度,及湖底受到水的压强
据以上条件可知电阻R0的阻值为————Ω。
U/v
V2
10 C
R2
R1
A
8
V1
6
V1
4
B
2
V2 A
R0
2
4
I/A
甲
乙
U/v
V210 CR2来自R1A86
V1
V1
4
B
2
A V2
R0
2
4
I/A
分析:滑片在最右端时→R1接入的电阻最大→ R=R0+R1+R2最大→I=U/R最小 对应着横轴的电流I=1A
V2 表的示数:U2=IR2最小,对应乙图A点U2=1V V1 表的示数:U1=U-IR0最大,对应乙图C点U1=10V 当滑片向左端滑动时,R1变小,R变小,I变大,U2变大,U1变小 当滑片在最左端时,R1=0, V1 V2 示数相同。R最小,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对应着图中的B点。 读出图中特殊点的数据。
0 图7:v-t的图象
4 t/s
图象中各部分的物理意义:
“线”: 表示一个特定的物理量。 “线段”: 表示一个物理过程。 “点”: 表示一个物理状态。 “面”: 可能表示一个物理量。
三、物理图象提供的信息,反映的物 理过程,基本解决方法
例1,如图8所示是不同时刻测量一段(随温度发生均匀变化的)
镍铬合金线的电阻值的R-t测量图象,与时刻t1相比,时刻t 2的
律如图乙所示。(g取10N/kg)
⑴合金块A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N。
⑵合金块A的密度是
kg/m3.
⑶在容器中用一条水平的实线作出放水40S时水面的大致位置。
F/N
32
B 甲
20
o
10 20 30 40 50 t/s
乙
2,已知导体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在如 图甲所示的电路中,ab为粗细均匀长为L的电阻丝,滑片P与ab接触良好 并可自由滑动,R0为定值电阻。若以电压表示数U为纵坐标,P离a点的距 离X为横坐标,当闭合开关S后,U随X变化的图线应为图乙中的(电源电 压不变)
(2)圆柱形石料的密度
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G=F=1400N 对应着AB段
F浮=ρ水g V排 F浮=G-F F=F浮-G 钢丝绳的拉力减小 对应着BC段
F浮不变,F不变 对应着CD段
解:由图可知,圆柱体下底从接触水面到下底接触湖
底所用的时间为t=120s-20s=100s
(1)湖水的深度为:
h=vt=0.1m/s×100s=10m
2、为锻炼身体,小明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拉 力计,图甲是原理图。硬质弹簧右端和金属滑片P固定在 一RR01起==52(Ω5弹Ω,簧,a的、电电b源是阻电一不压根计U长=,3为PV与,5cR电m1间流的的表均摩的匀擦量电不程阻计为丝),O。~阻定0值值.6电A。阻
=
=
Q1
m1Δt1 Q2
=
Q1 m1Δt1
m2Δt2
×
Q2
m2Δt2 2Q
m ×20℃
1
m ×40℃ × 4Q = 4
2、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 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 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 出有关图线如图所示,在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 的总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 )
湖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P=ρgh=1×103kg/m3×10N/kg×10m=105Pa
(2)由图可知:AB段时圆柱体处于平衡状态
G=F=1400N
m=G/g=
=140kg
由图中B、C两点可知G=1400N F=900N
F浮=G-F=1400N-900N=500N V排=F浮/ρ水g=500N/(1.0×103kg/m3 ×10N/kg)
= 5×10-2m3
因为石料在C点时完全浸没,所以V=V石=5×10-2m3
ρ=m/V=
=2.8×103kg/m3
1、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小灯泡 上标有“2.5V”的字样,图乙是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它两 端的电压关系的图像。
求: (1)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时,灯丝的电阻。 (2)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
图2: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理 量“速度”。
图3: 表示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即物理量“重力加速度”g=9.8N/kg
图4:
反映物质的某种特性,即物理量
“密度”
图5:
反映导体的性质,即物理量“电
阻”。
温度/℃
B
0
3
D
C 6 时间/min
A --3 3 图6:冰的熔化曲线图
V/m·s-1 2
温度较
(填“低”或“高”)
R
R1 R2
0
t1
t2
t
图8
1、用稳定的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设物体吸收的 热量与时间成正比,得到它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那么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 是( ) A.1:2 B.1:1 C.1:4 D.2:1
Q吸=CmΔt
C=
Q吸 mΔt
C1 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