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法

国际经济法

名词解释
1.fundamental breach of contract:根本上违约,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行为,致
使该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
2.remedies cumulative clause:累加救济条款,即约定的上述救济措施是累加于法律规定的
救济措施(外部救济措施)之上的,并不妨碍贷款人另行采取解除融资协议、请求损害赔偿、要求支付已到期本息以及申请借款人破产等法定的救济手段
3.take-or-pay contract:提货或付款协议,是项目公司与项目产品购买人签订的一种长期买
卖协议,主要规定,不论项目公司能否提供足够的或合乎要求的产品,购买人都必须支付约定的价款,这项约定的价款应足以偿还贷款人的贷款及项目的有关费用
4.concession agreement:特许权协议,是指一个国家同外国私人投资者,约定在一定期间,
在指定地区内,允许其在一定条件下享有专属于国家的某种权利,投资从事于公用事业建设或自然资源开发等特殊经济活动,基于一定程序,予以特别许可的法律协议
5.resident tax jurisdiction: 居民税收管辖权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居民的环球所得享有
的征税权。

纳税人承担的是无限纳税义务。

居民的认定标准:自然人主要有住所标准、居所标准和居住时间表准。

法人居民身份主要以及法人注册登记标准,实际控制与管理中心所在地标准或总机构所在地标准
6.Income source tax jurisdiction: 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是指征税国对跨国纳税人在共同
境内的所得行使征税的权力,它是属地原则在国际税法上的体现,它以作为征税对象的非居民所得是来源于征税国领土作为连接因素,这种根据来源地行使税收管辖权的原则,也称为从源征税
7.lumpsum price: 总付,指许可合同中规定一个固定的数额作为全部技术转让费,由被许
可方向许可方支付
8.royalty price:提成价格
9.no-challenge clause: 权利不争条款, 是指被许可方在获得许可专利技术后,在整个合同
有效期内,不得对该专利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提出异议或进行无效诉讼。

技术出让方亦不承担有关第三者控告该技术的使用构成侵权的应诉义务
简答题
1.简述发展中国家外资立法的重要特征
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立法都以法典或系列性法规,对有关外资的审批、待
遇、国有化及补偿、财税优惠及争端解决等法律问题,作出特别规定,已与内国投
资相区别;有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在宪法中专门规定了有关吸收外国投资的立法原则,以示其对外国投资之重视。

2.发展中国家的外资立法在对外资进行限制、管理、监督的同时,往往在税收、外汇
使用及争端解决等许多方面,给予外资优于内资的种种特惠待遇。

3.由于80年代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国际直接资本跨国流动总额中的比
例急剧下降,为促进外资回流,发展中国家外资立法最近的发展趋势是逐步放宽限
制,给予外资更多的保护和优惠。

2.试述双边投资条约的作用
1.双边投资协定为东道国创设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2.双边投资协定因其缔约国只有两方,较之谋求多国间利益平衡的多边投资条约,它
易于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顾及双方国家的利益而达成一致。

3.双边投资协定可以加强或保证国内法的效力。

4.双边投资协定,特别是其中的促进与保护投资协定,既含有关于缔约方权利和义务
的实体性规定,又有关于代位权、解决投资争议的程序性规定,为缔约国双方的私人海外投资者预先规定了建立投资关系所应遵循的法律规范结构和框架,可以避免或减少法律障碍,保证投资关系的稳定性,促进国际私人投资活动的发展。

5.双边投资协定不仅规定了缔约国之间因条约的解释、履行而产生争议的解决途径与
程序,而且规定了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间因投资而产生争议的解决途径与程序,特别是大多数协定尚约定通过“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来解决这类争议,这就为投资争议的妥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与多边投资保险机制相比较,国家投资保险制度有以下局限性:
1.各国官办的投资保险机构既受本国政府的控制,又受本国法律的约束,还要受当局
现实政治需要的消极影响。

2.各国官办的投资保险机构对投保人或投保公司股东的国籍往往设有限制性规定,以
致在不同国家的投资者共同参加同一项目投资的场合,就会产生投保人不合格的问题。

3.各国官办投资保险机构的承保额一般都有上限规定,因此,当投资者申请投保大型
项目时,就会因单一国家官办的投资保险机构无法提供足额的保险而产生承保能力不足的问题。

4. 简述见索即付保函的特点
1.独立性----担保责任与基础合同相分离
2.担保人责任的非从属性
3.担保责任的无条件性
5.备用信用证与银行保函的比较
备用信用证与银行保函都是银行以自己的信用向受益人作出的付款承诺,两者的性质和地位、所起的作用、适用的范围及付款条件等方面几乎完全一样。

区别在:
(1)、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同。

银行保函通常适用有关国家的担保法,而备用信用证,适用《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2)、对价要求不同。

英美法系国家对银行保函都有对价要求,但对于备用信用证无对价要求。

(3)、付款条件不同。

银行保函的付款条件是借款人违约,而备用信用证付款条件则是受益人提交借款人违约的证明和即期汇票
(4)、可撤销性不同。

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均可约定为可撤销或不可撤销,而且如果约定不明,通常会被认定为不可撤销,但两者的可撤销性截然不同。

银行保函的可撤销或不可撤销都有条件的,相比之下,备用信用证的可撤销和不可撤销都是无条件的。

6.浮动担保的特征:
(1)担保物的价值和形式处于不确定状态。

担保物是借款人的现在和将来的财产,可能增加或减少。

形态可能会从货币形态转化为实物状态。

(2)担保物不转移占有。

浮动担保无须转移担保物的占有,使设定担保的借款人享有极大的自主权,不影响其正常经营。

(3)担保物的范围是债务人的全部财产。

其标的物是企业全部或一类财产的集合物。

(4)浮动担保于约定事件发生时转化为固定担保。

一旦债务人无法还债,出现破产,清算等约定事件,浮动担保转化为固定担保。

此时贷款人可对借款人的全部现有财产包括应收债权,行使担保特权。

7.国际税收协定与国内法的关系
联系:(1)税收协定和国内税法是一种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互制约则是指税收协定和国内税法的制订和实施都要受到对方的影响,要考虑对彼此有关问题的规定。

具体而言有:
①、缔约国在制订国内税法时,要考虑税收协定的基本原则,不能以国内税法的规定破坏税收协定的原则规定,更不能以本国税法的规定为由拒绝履行所应承担的协议义务。

②缔约国在缔结税收协定的时候,要维护本国税法的有关原则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2)国内税法应该遵守税收协定。

(3)对外税收协定不能限制国内税法所给予的更大的税收优惠。

区别:
1、对常设机构的认定。

《中国税法》: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等工程的场所,无论期限长短,均视为常设机构。

《双边税收协定》:则以连续存在6个月以上者为常设机构。

2、关于独立个人劳务者。

中国《税法》,对于个人从事设计、安装、医疗、法律、会计、咨询、技术服务等等独立劳务所得,不论该个人独立劳务者在中国境内停留期限的长短或有无固定基地均应依法征税。

《双边税收协定》:只有在中国境内设立固定基地或者连续或累计停留183天以上的情况下,中国才可以对该独立个人劳务行使征税权。

3、非独立个人劳务者。

中国《税法》:其工资、薪金所得应依法征税。

只有在华连续或累计停留不足90天的个人,其从中国境外雇主取得的所得方可免予征税。

《双边税收协定》:在中国受雇取得报酬者,如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连续或累计停留不足183天,并且,该报酬既非中国居民所支付,也非雇主设在中国的常设机构或固定基地所负担,则中国政府不予征税。

受雇于对方国家的中国居民者也享受同样的待遇。

4、关于外国税收抵免。

按中国税法,只有直接抵免,而对外税收协定则增加了间接抵免。

5、关于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提税税率,按中国税法为20%,而按税收协定则降为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