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四害物种的形态分类鉴别知识

常见四害物种的形态分类鉴别知识


鼠科分种检索表
7、背部与腹部毛色显著不同,其间有清楚的界限, 腹毛一般为纯白色或带乳黄色,无灰色毛基………8 背部与腹部毛色无清楚的界限,腹部有灰色毛 基………………………………………………………9 9、尾毛显著短于体长,头骨顶部两侧的颞脊平行, 其间宽度等于或少于顶骨长……………………褐家鼠 尾长等于或大于体长,头骨顶部两侧的颞脊不平行, 向外弓成球拍状,其间的宽度显著大于顶骨 长…………………………………………………… 10 10、尾长大于体长,身体腹部毛尖带明显的棕黄色, 前足背中央为深褐色……………………………黄胸鼠 尾长与体长几相等,身体腹部毛尖无明显的棕黄色, 后足长一般小于34mm…………………… 大足鼠
美州大蠊

体长30—40mm。体表红 褐色,前胸背板边缘为 一圈黄色带,后缘较宽, 中央有一块褐色蝶形斑, 其后缘中线向后延伸似 小尾。翅膀发达,雄虫 翅略超出尾端,雌虫翅 接近尾端。
蚊、蝇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双翅目 长角亚目(触角细长,10节以上) 蚊科 蠓科 毛蠓科(白蛉)
蚋科
暗。胸部有3条明显的棕色纵条。
14、元厕蝇 似夏厕蝇,但体色较灰,雄性腹部有清晰的正中 暗色纵条,雌性纵条不明显。
谢谢!
白纹伊蚊:中小型黑色蚊,身体有银白色斑纹。触须明显
比喙短,喙无白环,中胸盾板正中有1条纵走银白色条纹, 向后延伸至翅基间,侧缘在翅基前有一簇平复的银白色宽鳞, 排列不整齐;小盾片后缘三叶形,缘毛分布不均匀,有银白 色鳞片复盖;翅无白斑,前缘脉基部无小白纹,V6末端明显 超过V5分叉处;有气孔后毛;各足跗节有白环,后足第5跗 节全白。
蚊的成虫
库 蚊
按蚊
伊蚊
成蚊停栖姿势
按蚊
伊蚊
库蚊
按蚊吸血的姿势
伊蚊吸血的姿势
蚊虫幼虫
库 蚊 的 幼 虫 按蚊的幼虫伊源自的幼虫蚊的成虫库 蚊
按蚊
伊蚊

翅——上边缘黑白斑:基本上为按蚊 喙和触须等长,确定是按蚊

中胸盾片——银白纵条 足股——白斑、白环 腹节——基白环、侧白斑
白纹伊蚊
外部形态
•头、颈、躯干、尾及度量
鼠科分种检索表
1、成体体长小于130mm,后足长小于25mm…………2 成体体长大于130mm,后足长大于25mm…………5 2、从侧面看,上门齿内方有显著的缺刻…………小家鼠 从侧面看,上门齿内方光滑,无缺刻的痕迹……… 3 5、背部与腹部毛色为纯黑色或灰黑色, 尾长显著超过体长…………………………屋顶鼠 背毛棕褐色,杂有黑毛,腹部色淡, 为白色或略带黄色………………………………6 6、体型中等或较小,后足长小于45mm……………… 7 体型较大,后足长大于 45mm…………………………12


鉴定工作的步骤主要包括:使用检索表试查动 物至目、科、属、种;查阅地区动物区系名录 和文献;查对原始描述;与模式标本和研究机 构经正确鉴定过的标本对比;确定动物名称。 检索表:检索表是鉴定工作的重要工具书,一 般包括许多条款,而这些条款实际上是各种动 物的鉴别性状(不一定是本质差别)的比较。 条款中选列的鉴别性状多以外部形态为主(这 有利于使用者应用)。按照检索表的条款,依 次查对欲识别动物的相应特征,最后可查到该 动物的种名。
美 洲 大 蠊 黑胸大蠊
室内常见蜚蠊形态
雌性
德国小蠊:是室内常 见蜚蠊中体型最小 的一种,体长12— 14mm。成虫呈棕黄 色,前胸背板上有 雄性 2条平行的黑褐色 纵带,翅略超过尾 端。
卵荚
若虫
黑胸大蠊
体长25—30mm。 全身黑褐色,无斑纹, 有较强的油状光泽,翅 超过腹端。幼小的若虫 呈黑色,细长的触角末 端白色。
褐家鼠


别名:沟鼠、大家鼠 形态:体形粗大,体长120—220mm,尾长显 著短于体长。耳壳短而厚,向前折不能遮住 眼部;后足粗大,长度大于33mm,小于45mm。 乳头6对。 毛色:背毛褐色或棕灰色,背中央杂有较多 黑色长毛;腹毛浅灰白色,与体侧毛色的分 界不很明显;尾毛稀疏,上黑下白,鳞环 明显而外裸;前后足呈肉芽色。
蟑螂的生活史
蟑螂属 于不完 全变态 昆虫, 一生分 卵、若 虫和成 虫三个 阶段。
蜚蠊成虫形态
我国室内常见的蟑螂分类

我国已知蜚蠊 253种,室内 常见的蜚蠊计 有5科(亚 科),9属19 种。而室内最 常见的是黑胸 大蠊、美洲大 蠊、澳洲大蠊、 德国小蠊等7 种。
我市常见蟑螂的种类
德国小蠊
鼠类的形态鉴别
鼠类鉴别特征
鼠类又称啮齿动物,是 小型或中型的兽类,按照 动物学的分类属于脊索动 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 乳纲,分属啮齿目和兔形 目。种类繁多、分布广、 适应性强。 无犬齿,有齿间隙。 听泡发达。 双子宫,生殖孔和排 泄孔分开。
鼠类的外部形态
个体小,全身被毛,不同种类 或不同季节,其毛色差异甚大,是 啮齿动物重要鉴别特征之一; 胎生,雌性胸、腹部具有成对的乳头; 四肢发育正常,脚趾末端具爪; 门齿发达、呈凿状,无齿根,能不断生长, 故须经常磨牙;无犬齿,门齿和臼齿间有一个很 大的空隙;臼齿呈柱形,齿面皱褶较复杂。 在分类上的依据,主要是其外形和头骨、牙齿 的特征。

整体颜色较淡,胸背片淡褐色 翅——无黑白斑
几种常见雌蚊的形态
中华按蚊 An. sinesis



雌蚊触须接近或与喙等长,末两白环通 常不连接。 前缘脉并包括亚缘脉和纵脉 1 的白斑不 超过3个。 前缘脉基段1/3有少数散在淡色鳞。 V5.2白斑明显。 前足基节的前缘和中足与后足基节的外 侧各有1—2簇淡鳞。后足跗节仅有窄端 白环。 腹节Ⅱ-Ⅶ侧膜上有 "T" 形暗斑 ( 新鲜标 本易见)。
2、市蝇:身体比舍蝇 略小,体色略淡,无 金属光泽;前胸侧板 中央无纤毛,中胸只 有两条黑色纵纹;雄 蝇腹板大多呈黄色, 雌蝇大多呈灰色,正 中有一条黑色纵纹; 前足股节后腹宗列疏, 约12个。

3、大头金蝇:身体较 大而肥胖,全身有蓝绿 色金属光泽;头顶额部 黄褐色,两颊橙黄色, 有黄色短毛;触角及触 须亦为橙黄色;雄蝇复 眼巨大,鲜红色,两眼 几乎相接;胸背部无黑 色条纹,仅盾板后面有 数对宗毛;翅瓣很大, 呈褐色,有细毛,第四 纵脉向上强弯曲;腹部 背片后缘具深色横带纹。
黑线姬鼠

别名:田姬鼠。 形态:体长65-117毫米。尾较长。体背 中央有黑色条纹,从尾根直达头顶。
臭鼩鼱


别名:臭老鼠、食虫鼠、水老鼠 形态:体形接近家鼠,较肥壮,四肢较纤 细,体长100mm以上;吻部尖长,突出于 下颌的前方;口须甚多,但不超过耳部; 耳较 圆大,近乎裸露,尾基粗大,末端 尖细, 尾长约为体长60%左右。体侧有 一对明显 的臭腺。全身覆毛稠密,毛短 而细,较柔 软。 毛色:全身烟灰色,唯背部毛色较深;毛 皮 具有银灰色光泽。
蝇类形态鉴别
蝇类在昆虫分类上属双翅目、环 裂亚目的许多种类。世界上约有 8.5万种,我国有4000多种,在 此主要讨论与卫生有关的蝇类。
蝇类的生活史
苍 蝇 是 完 全 变 态 昆 虫
常见苍蝇的形态
1、舍蝇:体型中等,全 身灰褐色,无金属光泽; 雄蝇两眼距离近,雌蝇 两眼距离远;前胸侧板 中央有纤毛,中胸背板 黄灰色,有四条纵的黑 色条纹;雄蝇腹部第一 背板为黑色,远端橙色, 第三、四背板为灰色; 雌蝇腹部第一背板暗橙 色或黑色,第三、四背 板带灰黄色。
分类:根据外部形态、体型大小等特征进行种类鉴别 和性别鉴别 是否具有睾丸和阴道开口,肛门与尿殖突的距离




概述 蜚蠊形态鉴别
蜚蠊,通称蟑螂。属于节肢动物 门 (Phylnm Arthropoda) 、 昆 虫 纲 (Lnsecta) 、 蜚 蠊 目 (Blattaria)
蜚蠊目昆虫全世 界约5000种,大 部分为野生种。 我国室内常见的 蜚蠊计有5科(亚 科),9属19种。
4、丝光绿蝇:体型 中等,有金绿色金 属光泽;触角黑褐 色,触角第三节约 为第二节的三到四 倍长,触角芒短, 两侧有羽状分枝; 胸部背板有闪耀光 彩;中胸背板横缝 的后方有三对中宗; 第四纵脉向上强弯 曲。
5、铜 绿蝇
外形特征很象丝光绿蝇, 主要区别在铜绿蝇的体 色呈橄榄青铜色,后胸 腹板无纤毛;在额的最 狭处,雄蝇侧额约和间 额等宽,雌蝇侧额宽约 为间额宽的1/3;雄蝇侧 面观腹部在后上方拱起。
几种常见鼠形态
黄胸鼠 小家鼠 褐 家 鼠
小家鼠


别名:小鼠、鼷鼠 形态:体型小,体长一般在60—90mm间; 体重7—20g;尾长与体长相等或略短于 体长。乳头5对。 毛色:体背毛灰褐色至黑褐色,腹毛由白 色至灰白色、灰黄色。背腹毛色无明显界 限;尾毛一般呈上下二色,上为黑褐色, 下为沙黄色,四足背毛褐色或肉牙色。
6、亮绿蝇 前缘基鳞黑色, 后中鬃2对, 腹部各背板无 明显的暗色后 缘带;雄性额 狭,在最狭处 间额存在。
8、红头丽蝇
• 触角长,第3节 长约为第2节的4 倍;颊前方大部 分红色;前缘基 鳞大部分带黄褐 色;第4背板小毛 疏散;雌侧后顶 鬃1对。
厕蝇

13、夏厕蝇
触角芒裸,翅第3纵脉 与第4纵脉平行,第6纵 脉短,腋脉弯向它的前方。后足胫节前腹鬃2根,腹部 黄灰色,雄性1+2、3、4节背面有倒“T”形暗斑,雌性 略
环裂亚目(触角短分3节,第3节背侧有触角芒) 蝇类 短角亚目(触角3节,无触角芒)
虻科
蚊虫形态鉴别
蚊虫为双翅目长角亚目蚊科的昆 虫。目前世界上已知约有3000种,我 国有361种,我省约有80种。 与其他昆虫区别的主要特征是:
1、体细足长; 2、头前端有一支适于剌吸的长喙; 3、特殊的翅脉; 4、身体(包括翅、足)具有或覆盖鳞片。
常见四害形态鉴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