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部分变配电土建部分 0第一章室内配电站(开关站)施工工艺要求 (1)1 站区性建筑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1)2 建筑物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6)3 给排水工程施工、安装工艺技术要求 (33)4 通风工程施工、安装工艺技术要求 (35)5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37)6 其他技术要求 (40)第二章台架变工作平台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43)1工作平台 (43)第三章箱变、电缆分接箱基础及防撞栏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45)1箱变基础 (45)2 防撞栏 (47)第二部分变配电电气部分 (50)第一章室内配电站(开关站)工程 (51)1 变压器 (51)2 高压柜 (59)3 低压柜、二次设备柜 (66)4 照明及布线 (72)5 二次接线及设备 (75)6 接地及防雷 (83)第二章台架变工程 (88)1 适用范围 (88)2 引用标准 (88)3 设计要求 (88)4 施工工艺要求 (89)5 样板图片 (90)第三章箱式变、电缆分接箱工程 (92)1 适应范围 (92)2 引用标准 (92)3 设计要求 (92)4 施工工艺要求 (93)5 样板图片 (94)第三部分电缆线路部分 (96)第一章电缆构筑物工程 (97)1 电缆直埋 (97)2 电缆管道 (100)3 电缆沟、工作井 (106)4 电缆桥架 (113)第二章电缆的敷设 (118)1 电缆直埋敷设 (118)2电缆排管敷设 (123)3电缆沟敷设 (125)4电缆桥架敷设 (128)第三章电缆附件设计施工工艺 (131)1电缆终端 (131)2电缆中间接头 (136)第四章电缆阻火分隔 (143)1电缆孔洞防火封堵 (143)2电缆沟阻火墙 (147)第四部分架空线路部分 (152)第一章杆塔基础工程 (153)1 水泥杆基础 (153)2现浇基础 (155)第二章杆塔组立工程 (163)1 钢管杆、铁塔组立 (163)2混凝土杆组立 (167)3拉线制作与安装 (170)第三章架线工程 (176)1横担、金具及绝缘子安装 (176)1.5 样板图片 (177)2 跨越设施搭设 (179)3放线 (183)3.5 样板图片 (185)4 导线连接 (186)5紧线及附件连接 (190)第四章接地工程 (196)1 适用范围 (196)2 引用标准 (196)3 设计要求 (196)4施工工艺要点 (197)5 样板图片 (198)第五章架空线路上的电气设备 (201)1隔离开关 (201)2 负荷开关和断路器 (203)3 避雷器 (206)4 线路故障指示器 (208)第一部分变配电土建部分变配电土建部分针对10kV配网变配电新建工程中的室内配电站工程、开关站工程、台架变工程、箱式变以及电缆分支箱工程,提出了土建施工技术要求及措施,具体包括:(1)站区性建筑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包括:护坡和挡土墙等;(2)建筑物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包括:墙体、抹灰、门窗、内装修、外装修、屋面、楼梯及栏杆、电缆沟等;(3)排水工程施工、安装工艺技术要求,包括:建筑雨水立管和室外排水明沟等;(4)通风工程施工、安装工艺技术要求,包括:通风机和风口等;(5)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技术要求;(6)台架变工作平台施工工艺技术要求;(7)箱变基础及防撞栏施工工艺技术要求;(8)其他要求,如灭火装置、防虫网和防鼠板等。
第一章室内配电站(开关站)施工工艺要求1 站区性建筑施工工艺技术要求1.1 护坡1.1.1 设计要求(1)挖、填方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骨架内铺草皮护坡、铺草皮护坡或三维植被网喷播植草护坡,其中人字形浆砌片石骨架内铺草皮护坡和铺草皮护坡做法见图2-1和图2-2:图1-1-1人字型浆砌片石骨架内铺草皮护坡图1-1-2 铺草皮护坡(2)边坡要做好排水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边坡,截水沟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
(3)浆砌片石采用M5水泥砂浆、MU30片石砌筑。
(4)护坡高度超过8m时,应分级放坡,两级护坡之间需设置1.5~2.0m宽的平台。
(5)浆砌片石护坡在上下左右每隔2m设置泄水孔,呈梅花形交错布置,最下层一排距地面高度不小于300mm,泄水孔进水口处设置不小500X500的反滤层,进水口侧采用碎石或粗砾,外侧采用砂砾或石屑,反滤层外包土工布。
(6)护坡砌石部分每20米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0mm,由底至顶分企缝,以泡沫塑料板两面浇热沥青隔缝,内外侧为焦油麻刀嵌缝,深40mm。
(7)骨架表面与草皮表面要平顺,骨架应嵌入坡面内,使草皮与骨架密贴,防止地表水沿接缝处渗入使草皮受损。
(8)边坡施工完成应及时完善边坡的排水沟、截洪沟等排水系统,并立即铺设草皮,防止降雨对坡面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影响边坡的稳定。
(9)三维植被网采用NSS塑料三维土工网,其纵横向拉伸强度不得低于4kN/m,抗光老化等级应达到Ⅲ级。
雨季施工时,应加盖无纺布防护。
1.1.2 施工工艺要点(1)砌石尽量用石块自然形状,保证各轮顶顺交替,上下错缝砌筑,严格保证砂浆水灰比符合要求,填缝紧密,灰浆饱满,砌石面用1:3水泥砂浆勾缝,排水沟侧壁及沟底勾平缝。
(2)草皮最好在春秋或雨季中进行,不宜在冬季施工。
在气候干燥季节,新铺草皮后,应注意浇水至草皮成活为止。
(3)草皮宽20~30cm,长30~50cm,厚5~10cm。
(4)边坡做成台阶状再覆种植土,草皮用木(竹)尖桩钉固,桩长20~30cm,桩粗1~2cm,桩露出表面不小于2cm,每块草皮设4根尖桩固定,距草皮边5cm。
(5)三维植被网埋入边坡平台顶面以下120mm,埋入长度不小于200mm,埋入坡脚土内300mm。
1.1.3 样板图片骨架应有栏水线,流水面与草皮表面平顺图1-1-3 人字型浆砌片石骨架内铺草皮护坡效果图坡脚设浆砌石护脚及排水沟图1-1-4 三维土工网喷播护坡效果图1.2 挡土墙1.2.1 设计要求(1)浆砌块石挡土墙墙身采用MU30毛石砌体,用M7.5水泥砂浆砌结,外墙及墙顶应用1:2水泥砂浆勾凸缝和抹平。
(2)挡土墙一般每隔10~20m设一道变形缝,缝宽20~30m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面填塞沥青麻丝或涂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200mm。
(3)不同尺寸挡土墙相接时,墙正面齐平,墙顶面同一标高,水平轴线直通,墙背面则有凹凸,此处应设置变形缝。
(4)挡土墙高低基础相接时,应将地基做成阶梯形,梯级高度不大于0.5m、宽度不小于1m;挡墙底可做成人为的凹凸不平,以提高抗滑稳定性。
(4)挡土墙分段处开挖处理如图:图1-1-5 挡土墙分段处基础处理(5)挡土墙填土应先填墙趾,后填墙背,并应分层夯实,要求每30cm压实为20cm,挡土墙砂浆强度达到70%方能填土。
1.2.2 施工工艺要点(1)毛石过分凸出的尖角部分应用锤打掉;斧刃石(刀口石)必须加工后,方可砌筑。
(2)应将大小不同的石块搭配使用,不得将大石块全部砌在外面,而墙心用小石块填充。
(3)毛石砌体宜分层卧砌,各层石块应利用自然形状经修凿使能与先砌石块错缝搭砌。
(4)砌筑毛石挡墙时,毛石宜平砌,不宜立砌。
每一石块要与左右、上下的石块有叠靠,与前后的石块有交搭,砌缝要错开,使每一石块既稳定又与其四周的其他石块交错搭接,不能有松动、孤立的石块。
(5)毛石砌体必须设置拉结石。
拉结石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每0.7m2墙面至少设置一块,且同层内的中距不应大于2m。
拉结石的长度,当墙厚≤400mm,时,应与墙厚相等,当墙厚大于400mm,,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mm,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应小于墙厚的2/3。
(6)毛石墙的第一层及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应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
(7)石砌体所用石块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石块表面的泥垢和影响粘结的水锈等杂质应清除干净。
(8)石砌体应采用座浆法砌筑。
不准采用层铺法或干砌灌浆法施工。
(9)料石砌筑不准用先铺浆后加垫,即先按灰缝厚度铺上砂浆,再砌石块,最后用垫片来调整石块的位置。
也不得采用先加垫后塞砂浆的砌法,即先用垫片按灰缝厚度将料石垫平,再将砂浆塞入灰缝内。
(10)立缝和石块之间的空隙须用砂浆填捣密实,大的空隙应采用小片石填塞,以确保石块完全被密实砂浆包裹。
(11)砌筑砂浆凝固后,不得再移动或碰撞已砌筑的石块。
如必须移动,再砌筑时,应将原砂浆清理干净,应重新铺砂浆。
(12)毛石砌体每日的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m。
(13)砌筑挡土墙应按设计要求留设泄水孔。
泄水孔应高出地面至少30cm,墙高时可在墙上部加设一排或几排泄水孔。
确保泄水孔的横坡度,以利排水,并随时检查泄水孔是否畅通,若出现堵塞,应及时疏通或返修。
(14)墙后回填土中,应在泄水孔口及附近范围作反滤层,反滤材料的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止泥土流入。
(15)挡土墙顶土面应有适当坡度,使地表水流向挡土墙外侧面。
1.2.3样板图片外墙采用1:2水泥砂浆勾缝,上下左右每隔2m设泄水孔图1-1-6 挡土墙照片2 建筑物施工工艺技术要求2.1 墙体2.1.1 设计要求(1)墙体砌块材料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不得采用空心砖、多孔砖;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的混合砂浆,地面以下砌体砌筑砂浆强度不低于M10。
(2)墙体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
(3)墙体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设置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抗震设防烈度6、7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8、9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2.1.2 施工工艺要点(1)墙体砌筑前应检查基础、防潮层或楼板等基层,砌筑位置表面平整、清洁,不得有污染和杂物。
混凝土基体表面凿毛或在表面洒水湿润后涂刷1︰1水泥砂浆(加适量胶粘剂或界面剂)。
(2)墙体砌至距离梁或楼板底部约200mm高时,余下的墙体,至少需隔7日,待下部砌体稳定后再用砖斜砌挤紧,斜砌砖与水平方向夹角宜大于60o。
(3)常温施工时,砌砖前1d应将砖浇水湿润,砖以水浸入表面下10~20mm 深为宜;雨天作业不得使用含水率饱和状态的砖。
(4)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
(5)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
(6)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要及时调整。
(7)砌体表面平整度:墙体小于等于3m时最大允许偏差5mm,墙体大于3m时最大允许偏差10mm。
(8)砌筑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均匀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