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作业_范文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作业题目专业: 学前教育(专科)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学校 : 中奥分校班级 : 11春幼儿情绪情感培养主题来源:情绪、情感是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客观事物态度和体验,喜、怒、哀、乐都是人们情绪、情感的表达形式,它对智慧的发展、德行之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来说,如同阳光、雨露。
没有健康的情感,便没有完美的童心,更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因此,决不能忽视对儿童健康情感的培养。
儿童有着广泛的情绪反应范围,对于儿童的一些不适当的情绪情感反应,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和对待呢, 主题目标:1、适当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鼓励他们积极探索。
2、鼓励幼儿敢于表现自我,善于与人交往,并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同情别人的不幸。
3、提高幼儿情绪情感表现的自控能力。
4、鼓励幼儿通过适宜的言语方式,将内心的情绪情感正确地表达出来。
5、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学会表达和发泄自己的情绪情感。
主题网络图:大社会爸爸妈妈老师爷爷奶奶家庭成员我幼儿园伙伴幼儿情绪情感乐喜哀怒主题设计思路的阐述:一、识别幼儿的情绪情感,创设适宜的交往环境1、适当幼儿的合理需要,培养和发展其积极的情感需要是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我们在注重满足幼儿物质需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尊重和满足其合理的精神需要。
如:教师、家长要随时以亲切的微笑、和蔼的面孔出现在孩子的面前,跟他们亲切地交谈,程度地给他们以抚摸、搂抱等,让他们获得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
还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敢于放手,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条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以促进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健康发展。
2、创造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和氛围,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当今社会居住条件的封闭性和独生子女在家庭内部的独处性,使得为幼儿创造交往的环境和氛围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一方面成人要有意识地与幼儿交往,特别是多与胆小懦弱的幼儿交往,鼓励他们敢于表现自我,善于与人交往;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幼儿与小伙伴交往。
如:教师要经常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自由交谈和玩“过家家”等交往游戏活动;家长要多带孩子串门,允许和欢迎孩子带小伙伴到家里玩耍。
并注意教育幼儿在交往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通过交流双方或多方的感情移入,使幼儿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同情别人的不幸。
同时,体验群体、集体的温暖和真挚的友情,培养其集体主义情感、个人行为的道德感和社会交往的积极态度。
3、重视幼儿情感表现和情感调控,培养幼儿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情感当幼儿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会表现出跺脚、哭闹等消极情绪。
成人应给其提供适当的机会和场合,让其发泄出来,因为不满情绪的压抑有碍身心健康。
但应教育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情感,提高情绪情感表现的自控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家长首先应学会控制自我情感,无论遇到什么打击和不幸,都能始终以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孩子、面对生活,而决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成人要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
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用破坏性的方式发泄情感,要引导他们采取被允许的积极的方式方法表达或发泄情绪。
家长要让幼儿学习认识各种情绪特征及其后果,特别要使幼儿对一些过激情绪有初步的认识和看法。
幼儿只有认识各种情绪,才有可能做情绪的主人。
总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高度重视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激发他们从小充满热情、积极向上、具有乐观精神,才能促进他们高尚情操的萌芽,使他们今后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自觉调节和客服消极情感,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之需要。
二、教给幼儿恰当的情绪表达的方法(1)言语表达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孩子通过适宜的言语方式,将内心的情绪情感正确地表达出来。
“如果幼儿能用语言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那么他就更主动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反应更理智。
”无论是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还是消极负面的情绪情感,都要引导孩子能够正确的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一方面,这有利于父母了解孩子,比如在孩子忧虑和恐惧的时候,让他们恰当地表达出来。
这样,父母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消极孩子的消极情感,在~逐步发展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孩子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能够发展语言表达和思维的能力。
在孩子有任何需要,或者需要得到或没有得到满足,都要让他学会用语言恰当地与人沟通,表达内心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孩子形成一种开朗、乐观、积极、外向活泼的性格特点。
(2)自我暗示教会孩子一些自我暗示的方式,比如当他的某种需要没有获得满足时,要能够暗示自己“不要发脾气”,“不要骂人,打人”,然后去想一些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或者转移注意力,让他明白一个道理,不是他的所有需要和愿望都会得到满足或即刻满足。
(3)运动调节运动也是调节幼儿情绪的好方法,如玩水,打球,游戏,唱歌,跳舞,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学会表达和发泄自己的情绪情感。
(4)学会哭诉哭也是幼儿表达和发泄情绪的最好和永久的方式。
当幼儿开始哭或发脾气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留在孩子身边。
倾听孩子的诉求,温和的抚摸或搂住他(她),讲几句关心的话,但不要多。
如“再告诉我一些”,“妈妈爱你”,“发生这样的事令人难过”。
假如在此时说得太多,你就会在这种交流中凌驾于孩子之上,不能倾听孩子的声音。
假如你听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企图”纠正它,那么孩子会深深感到你的关心。
孩子把自己的情绪通过发火或哭喊发泄出来后,会重新注意你和周围的情况,而且一般说来,他会感到轻松和精神焕发。
孩子的浅笑和间歇的哭泣,常预示着孩子正在重新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案例分析(1)案例:兰兰到底是害羞还是耍脾气兰兰是个5岁的女孩,她在家里十分讨爸爸、妈妈开心。
她会经常对爸爸说:“我很想念你哟,你能不能早些回来呀,”早晚她都会亲吻爸爸;她会把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对妈妈说,哪怕是些很细微的事。
她会为下班的爸爸放鞋子,会拿着与妈妈一同去买回来的大包小包物品上楼梯。
会和爸爸、妈妈玩在幼儿园玩过的游戏,表演节目给爸爸妈妈看,自觉地练琴和照老师吩咐的去做练习。
当父母带兰兰外出时,兰兰却和在家里截然不同,任父母怎么哄她,她都不爱说话,她也不愿意向叔叔阿姨问好。
因而,妈妈下了个结论:兰兰很害羞。
虽然兰兰在家里也经常提起某某叔叔阿姨,但在和叔叔阿姨一起用餐时,她却是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妈妈去打听兰兰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说兰兰每天都第一个到幼儿园,很乐意当老师的小助手,为小朋友做这做那,也喜欢画画、弹钢琴、跳舞,几乎是班里数一数二的能干孩子,老师经常让她表现自己,让她锻炼胆量。
可是,她见了叔叔、阿姨不主动打招呼,在外面进餐时总没有好好表现的情况一直没有多大的扭转。
(2)点评从兰兰种种表现来看,她并不是害羞,而是在耍脾气,希望父母、叔叔、阿姨更关注自己。
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兰兰是个自我意识发展比普通孩子快的孩子,她观察细致、情感细腻、好胜心也很强,特别在乎别人关注她、哄她开心。
甚至可以说,她比较懂事,会分析成人的各种表现。
从儿童的理智力发展和情商发展的角度来看,兰兰的智力发展较好。
智力是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的综合。
由于兰兰的智力水平较高,因而给老师和父母的印象都特别好。
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
兰兰的父母认为她只是害羞,无疑为她的不良表现找到了理由。
其实,兰兰的情商发展水平是远远低于智商发展的。
情商的发展包括五方面的能力:(1)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2)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3)以自己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4)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5)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因而,兰兰并不具备第2至第5种能力,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影响她的健康发展。
(3)心理辅导要点分析对兰兰的教养方式,不难发现,兰兰的父母存在重智商、轻情商的偏差,对孩子发展情况认识不足,把耍脾气误看作是害羞;分析兰兰成长的家庭环境,那是个四口之家,奶奶、妈妈都对兰兰过分关注,都想着种种办法照顾她、逗她。
很多事情,她自己也能做好的,可是妈妈不让她做。
她的自我意识特别强,成长的愿望也强,尤其在与家人以外的人在一起时,她内心是想表现自己的,却感到父母都太小看她了,于是把这个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实际上,她在耍脾气。
要对兰兰进行辅导,关键在于父母应该做到:A.学习有关幼儿情商发展的知识,认识情商的发展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正视情商发展不良的事实。
B.不再给孩子以“害羞、胆小”的理由,认为孩子只是耍脾气,应该让她正视自己内心感受,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而不是逃避,采取“发脾气”的形式。
要让孩子意识到,变相地表达情感,没有人能猜到,也不利于交往和成长。
C.相信孩子能照顾自己,不要给她过多的关注,以致让他她感到太受束缚,而是恰当地对她进行冷处理,然后巧妙地引导她达成父母对她的期望。
例如,当她面对客人不打招呼、不愿吃饭时,父母不去劝说她,而是告诉客人:“她过一会就会自己向你问好的”,“她过一会就会自己吃饭的,而且吃得很快”。
当她有一点转变,再鼓励和配合她,让她自己选择吃什么,而不是总让妈妈安排她吃什么。
D.在日常相处的时候,用评价别的孩子的方法,引导她懂得,能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是更让人喜欢的,激发她在外人面前展现自我的愿望。
E.与老师配合。
当发现她在控制住自己情绪,乐于表达自己的快乐,有适合于各种场合情绪的反应时,就让老师单独鼓励她、暗示她继续做好。
总之,父母应该对孩子经常在同一种情况下耍脾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是情商发展不良的一种信号。
只有运用适当的方法,巧妙地加以引导,帮助孩子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积极地接纳别人,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才能使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
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教案)单元名称妈妈(大班5-6岁)设定理由母亲节是几月的第几个星期,该送什么,该如何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几乎在孩子身上都遗忘了。
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更多地让孩子通过“妈妈我爱你”这个主题让孩子学会关爱妈妈,发现妈妈的特征与爱好,让孩子懂得爱的含义,爱的表达,以及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理解妈妈的苦和累。
并会时常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为家人去分担责任,减轻妈妈的重担,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与家人的沟通交流更近一步。
单元总目1、认识传统节日“母亲节”的来历,送什么代表。
标 2、能自信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表现。
3知道母亲节是几月第二个星期,简单述说妈妈的爱好与特征。
4、了解妈妈工作的苦和累,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欣赏歌曲《我的好妈妈》。
5、通过活动让孩子大胆去想象、尝试、参与、绘画并写上爱的言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名称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和步骤备注1、知道一、以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并让准备工作: 妈妈我爱母亲节是幼儿欣赏歌曲《我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