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初中)初中化学竞赛试题

2019-2020年初中)初中化学竞赛试题

2019-2020年初中)初中化学竞赛试题1.若误将少量KCN排入下水道,可立即加过氧化氢或漂白粉消除污染,免遭公害。

写出化学方程式。

-配离子的颜色,有多种不同的描述,先作如下的对比实验:2.对CuCl2①将3ml浓盐酸与3ml 1mol/L的CuCl2溶液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铜粉约0.5g,严格密封。

摇动,静置片刻,溶液呈无色透明。

②取实验(1)所得到的无色溶液1ml,放入盛有5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去制备CuCl的典型方法:在烧杯中用浓盐酸、CuCl2和金属铜混合后,进行加热反应,很快得棕色溶液,最后变为深棕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①②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白色沉淀是怎样生成的?(2)实验③中得到的溶液为什么呈棕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加以说明。

-配离子呈色。

(3)通过以上实验,说明CuCl23.钾、铷、铯、铜、银、金它们分别为四、五、六周期ⅠA和ⅠB族的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只有一个,对这六种金属元素单质作压缩实验,钾、铷、铯的体积有压缩现象;铜、银、金测量不出来,请对这一现象作出理论解释。

4.唐代医书记载了制造“水银霜”的方法是将硫与水银共炒,加食盐后放在铁盘中,用盆扣紧。

在盆下用火烧,最后在盆内壁上得到洁白的水银霜。

这“水银霜”是什么?其生成反应是什么?5.已知H2O2与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265285422222MnO H H O Mn H O O -++++=++↑(1)取3%的H 2O 22ml 于小试管中,小心地滴入1 滴0.1mol/L 的酸性KMnO 4溶液,记下从滴入到褪色所需的时间,然后滴第2滴,再记下从滴入到褪色所需的时间,依次滴入第3滴,第4滴……,记入结果如下(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很小):(2)取等量的H 2O 2置于三个试管中,分别滴入3滴,6滴,9滴K 2SO 4溶液后,再分别逐滴滴加酸性KMnO 4溶液,从实验记录结果发现三者褪色速率没有明显差别。

(3)在H 2O 2溶液中逐滴滴加(1)反应后剩余的无色溶液,类似(1)的记录。

得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 Mn 2+在上述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向双氧水中滴加一定量的酸性KMnO 4溶液,画出其中Mn 2+浓度C 随时间t 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6.一则极为寻常的简单实验——氢气在空气燃烧,并检验产物。

实验前,用两只蒸发皿盛入冰块(由蒸馏水冷凝成)。

实验如下 :(1)一只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冰块慢慢熔化成液体,再加入0.1mol/L KI-淀粉溶液,不显蓝色。

(2)另一只蒸发皿,用调节好的氢火焰直接对着冰块加热,熔化成液体后再加入0.1mol/L KI-淀粉溶液,立即显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2)中,溶液为什么显蓝色?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什么要做实验(1)?(3)检验氢气燃烧产物时,为什么要用冰块?(4)为了及时检验出反应的产物,根据现有条件,你认为如何改进为好?(5)可否将实验(2)中的淀粉溶液换成酚酞试液?为什么?7.高铁(Ⅵ)酸盐是新一代的水处理剂,其制备方法有:①次氯酸盐法(湿法);②高温过氧化物法(干法)等。

(1) ①法是在碱性溶液中利用次氯酸盐氧化三价铁盐,写出该方法的离子方程式。

(2) ②法是在Na2O2/FeSO4体系在N2气流中于100℃反应一小时可得高铁(Ⅵ)酸盐,已知反应过程中的失重率为4.15%,写出此方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②法要求混合反应物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为什么?(4) 高铁(Ⅵ)酸盐为何可作为水处理剂?它比氯源型净水剂(如漂白粉,漂白精)等有何优越性?8.通电于电解质溶液后,阴、阳离子向两个电极定向移动。

某种离子迁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总电量之比称之为该离子的“迁移数”。

现用银电极来电解AgNO3水溶液,通过一段时间后在阴极上有0.078g的银沉积出来,经分析知道阳极部含有0.236g AgNO3,水23.14g.已知原来所用溶液的浓度为每克水中含有0.00739g AgNO3,试求出Ag+和NO3-的迁移数。

9.极毒的二恶唏是的各种异构体的复合混合物。

式中x+y=z,z=1-8,这些异构体是生产某种除草剂的副产物。

80.5mg某二恶唏样品用过量的萘基钠熔融,所得产物经加水分解,得到体积为V=25ml的滤液,测得其中的pCl=1.4。

(1)写出被测化合物的分子式;(2)指出被测化合物可能有多少个取代异构体?(3)其中哪些异构体的偶极距μ=0?写出结构式。

10.在一个污水处理厂中,用生物方法处理废水。

在废水中所含糖类(CH2O)n杂质里,有45%被完全氧化,另有10% 经发酵过程进行无氧分解,生成两种化合物,其余部分仍留在沉积物中。

该厂每天共产生16m 3的气体(25℃,100KPa)。

试计算:(1) 每天有多少糖类留在沉积物中(按照Kg/d 记)(2) 通过燃烧生成的甲烷,每天可以产生多少热能(甲烷的燃烧热为-882KJ/mol)?(3) 如果废水糖类杂质的浓度为250mg/dm 3,该污水厂每天处理多少污水(m 3水/d)?11.异构体现象在有机化学中普遍存在,如何证明乙酰乙酸乙酯分子结构内,存在着酮式与烯醇式之间的互变结构(该化合物的烯醇式含量约7%)12.制备镁有一次电解法与二次电解法。

(1)一次电解,铁锅中溶有MgCl 2和KCl 。

石墨为阳极,铁锅为阴极。

在700℃下电解生成的镁(熔点650℃)浮在电解质表面。

电解是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的。

①为何要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电解?②电解时电流效率不高的原因何在?(2)二次电解。

电解质同上,石墨为阳极,铅(熔点为327℃)为阴极沉于电解槽底,电解得到镁铅合金,取出冷却后,以它为阳极进行第二次电解,电解质仍为KCl 与MgCl 2,以钢为阴极。

在低于650℃下进行电解,在阴极得到镁,电流效率明显提高(与一次电解相比),原因何在?13.H 2SO 5分解为O 2和酸式硫酸根的[][]--=255SO HSO k v ,该反应的两种可能的断键方式示意图如下(圆内物就是产物):试说明如何通过示踪原子18O 的应用排除其中的一种可能。

14.(1)如图所示组装仪器,电流计指针就会摆动,在阳极聚集着O2,在阴极聚集着H2。

(2)用更为灵敏的微小电流计换下原来的电流计,并接通电路。

这时电流计的指针仍摆动,但摆动方向与电解相反。

电流计指针摆动的原因是什么?试加以说明。

15.由A、D、E、G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子式表示为(ADE x)y G。

已知:①该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有气体生成,此气体可使无水硫酸铜显蓝色。

②在地壳中,D元素的含量不到1%。

③x、y均为整数,且x+y=4。

④取该化合物16.17克在酸性溶液中,将强氧化剂氧化,其中显正价的D元素全部转化成正高价气态化合物4.70升(标准状况),每个气态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一个D原子。

⑤该化合物16.17克中含G元素为6.72克。

试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16.在一个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里,放入质量相同的锌片和银片。

两个金属与一个小灯泡相连。

经过一段时间后,从溶液中取出金属片,这时发现,二者的质量有相同的变化。

试确定所形成原电池的有效功率(完成的电流功对理论可能功之比)。

假设整个过程是定量地进行的,而且原电池的电压不变。

17.在装有水的烧杯里,用线悬挂一个成水平方向的由铁和银焊接成的圆柱形棒(见右图)。

(1)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后,棒的状态将如何发生改变?(液体密度的变化可以忽略)(2)说明所预期的变化的实质。

18.根据课本中石墨结构示意图(石墨中同一层内碳原子之间距离为1.42×10-10m,相邻层间碳原子之间距离为3.35×10-10m),回答下列问题:(1) 为什么石墨是电的良导体?(2) 在石墨层与层之间插入钠、钾等物质时,其导电性如何变化?(3) 12g 石墨中正六边形数为多少个?(4) 计算石墨的理论密度。

19.将液体在恒定压力下加热蒸发至沸,此时相应温度称之为沸点T b ,而液体在此温度下需要吸收的热量称之为蒸发热Q 蒸发,有一经验规则,可以估计Q 蒸发,如下表所示的数据: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 通过分析表中数据,总结出一般物质的沸点与蒸发热之间的定量关系式。

(2) 上表中哪些物质与(1)中所得的结论有较大偏差?并说明原因。

20.已知:①C(石)+O 2=CO 2+393.5kJ ,C(金)+O 2=CO 2+395.4kJ②d(石)=2.3g/cm 3 ,d(金)=3.5g/cm 3碳单质有三种异构体: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

猜想三种异构体中可能有一种在星际空间存在,发现一种异构体在死火山口存在。

请确定各是什么异构体?解释它们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存在。

21.金属钠经历如下一系列变化:C Pa C B CO C A CO C Na 通入氧气的空气通入无的空气通入无熔化7221003.3,450400300200180⨯-- )(1142004025078200226) (222固体的水蒸气通入的水蒸气通入稍大于固体gE Pa C gB CPa gD -写出各物质A 、B 、C 、D 、E 的化学式。

22.从理论上分析,某些烷烃分子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

(1)请写出这些烷烃中分子量最小的4种烷烃的结构简式。

(2)下列烷烃其一卤代物只有一种的同分异构体是否存在?并说明判断依据,如有一般规律,请写出数学通式。

①C 728 ②C 145823.当四甲基铅()[]CH Pb 34的蒸汽流通过一个在某点加热的石英管时,在加热点便沉积出金属铅而形成“铅镜”,并发现自管内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乙烷,然后在“铅镜”的上游不远处加热,同时通过更多的四甲基铅,在加热点出现铅镜而原来的铅镜消失了,这是发现自管中逸出的气体主要是四甲基铅,但如果在原先生成铅镜上游较远的地方加热,原先铅镜消失的速度便慢甚至不消失。

这个实验是由F .Rameth 在柏林大学完成的,他第一次证明了象甲基的短寿命的自由基的存在,从而肯定了烷烃光卤代反应的实质。

(1) 解释以上现象,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厂要加热到250℃,但是加少量的四甲基铅(0.2%),只需140℃就能发生反应。

试加以解释。

24.金属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氧化膜,使铝件有耐腐蚀性,但此时的氧化膜很薄,易被擦破损坏。

为了增厚氧化膜,人们常将铝和铝的合金作进一步的氧化处理。

电化学氧化法是将铝件和另一种材料作电极,在特定的电解液中通电电解,在铝与电解液的接触面上形成一层Al(OH)3薄膜,薄膜的某些部位存在着小孔,电流从小孔通过并产生热量,从而生成一层较厚的氧化膜。

阅读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铝件在电解增厚过程中作阴极还是阳极?(2)简述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写出铝件所发生的电极反应以及形成氧化膜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