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泸运地块土石方量勘察报告

川泸运地块土石方量勘察报告

泸州市江南轻工业园区川泸运地块土石方量勘察报告受泸州市江阳区江南轻工业集中发展区管理委员会之委托,我院对泸州市江南轻工业园区川泸运地块进行了土石方量勘察工作。

一、取土场地概况拟建泸州市江南轻工业园区川泸运地块土石方量勘察工程场地位于泸州市江阳区蓝田镇五星村昏井坎社。

距泸州城中心约4km,交通地理位置方便。

该场地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26.50m,南北宽约186.80m。

总占地面积40000.10m2,拟定平场底标高为303.92~307.34m,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地图,总填方量65325.30m3,总挖方量91212.70m3,平均高度305.97m。

场地原始地貌为浅丘地貌,地势起伏不平,杂草丛生,交通运输方便,汽车可直达场地。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一)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1.勘察目的及阶段1) 查明取土场内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查明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和风化程度。

2)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初见水位及稳定水位;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地层的渗透系数;提供平场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并对场地土的腐蚀性进行评价。

3) 对场地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场地开挖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值;论证平场开挖的可行性。

4) 对平场过程中和平场后将对周边的环境影响作出评价。

5) 对平场施工方案提出建议;2.勘察任务(1)、查明场地岩土层的成因、结构、层次、物质组成、颗粒级配,夹层的空间分布与性质,地下水位,各岩土层厚度等。

(2)、查明岩石的岩性、矿物和化学成分、结构特征,夹层的空间分布,风化分带,结构面发育程度及充填物性质,覆盖层厚度,喀斯特发育程度等。

(3)、查明平场场地区域地质条件,场地岩土层分布、通过现场钻探、岩芯鉴别、地质编录和室内试验查明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4)、通过钻探、岩芯鉴别、地质编录、室内试验成果对平场场地岩土进行普式分类及估算各类岩土所占比例。

(5)、查明平场场地的开挖、运输条件,并应考虑开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依据的技术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2).《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T 5388-2007);(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 240:2008)》;(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7).《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引用或参照的资料:(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绵勘院2010--069;(2). 泸运地块土石方量勘察总平面图(1:500)。

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及其完成情况(一) 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勘探方法及完成工作量勘察工作依照现行勘察规范进行,本次勘察的勘探点是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之4.1.15条的要求进行布置。

泸州市江南轻工业园区川泸运地块土石方量勘察场地按网格状布置钻孔,共布置48个勘察钻孔,钻孔间距为31.45~31.60m,钻探深度进入了预计挖填底标高以下3.00m,形成14条勘探剖面线。

野外勘察工作自2010年06月05日起,至2010年06月11日结束。

在取土场场地范围内,详细查明了取土场场地的岩土层分布情况,为取土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及施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主要完成工作量见附表1)。

主要完成工作量一览表附表1(二) 采取岩石、土、水试样情况1. 岩石试样的采取:本次勘察岩石试样采用单层岩芯管硬质合金钻头,清水回转钻进,在采取的岩芯中选取单节长度大于10cm,总长度为1.00m左右的岩芯,用较高强度的塑料薄膜和粘胶带密封,共采取6组中等风化砂岩试样进行室内试验。

采取试样情况一览表2.粉质粘土样的采取:用薄壁活塞取土器,采用快速、连续的静压方式贯入取土器,贯入速度不小于0.1m/s,贯入取样管的深度控制在总长的90%以内,提升取土器之前,回转2~3转,以切断土样与孔底土的联系,均匀平稳提升取土器。

土样容器采用ф100×200白铁皮筒,按土样容器净空间轮廓,除去四周土体,其土样大小比容器内腔尺寸小20㎜,再套上容器筒,除去高出容器筒的土体,然后浇入热蜡液,罩上容器筒上盖、下盖,用塑料薄膜及封口胶密封好。

共采取粉质粘土试样2组,为I级原状土试样。

3. 地下水试样的采取:选用容积为500ml的洁净塑料容器,用吊瓶法取孔内地下水,将容器反复清洗三次,然后取水灌入容器中,测量水样温度和室内温度,盖好容器盖,用粘胶带密封,取水试样2件(每件各2瓶,其中各一瓶加入大理石粉)。

采取试样情况详见附表2。

(三) 岩石、土室内试验分析完成情况岩石、土室内试验分析由重庆市渝永岩土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完成。

岩石试样依据现行规范《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土工试样依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取得了必要的岩石、土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并出具《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试验项目满足规范要求。

(四) 测量系统及引测依据本勘察报告及图件所依据的测量系统及引测依据为:北京坐标系,黄海高程基准,1996年版图式,由业主提供的数字化地形图,比例尺1:500。

钻孔位置确定及高程测量由本院测量室采用中海达GPSRTK施测。

具体经两个坐标点数据引测:A2(X=190983.839,Y=540340.086,H=305.28)、A1(X=191011.754,Y=540675.377,H=306.21)。

测量精度:平面位置偏差≤±0.25m,高程偏差≤±0.05m,满足《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 240:2008)》的要求。

(五) 钻探质量评价本次勘探在钻孔中对粉质粘土层采用单层岩芯管硬质合金钻头无水干钻连续取芯,钻孔直径91~110mm,钻探回次进尺一般为0.50~0.80m,最大不超过1.00m;在部份钻孔中对粉质粘土层进行标准贯入原位测试;对基岩层采用单层岩芯管硬质合金钻头跟管钻进,并连续取芯,钻孔直径75~108mm,钻探回次进尺一般为1.00~1.50m,最大不超过2.00m。

基岩强风化带采取率为65%~70%,基岩中等风化带采取率为80%~91%。

基岩中等风化带RQD为75~82。

钻进过程中,各项深度数据累计量误差≤±0.05m。

满足《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 240:2008)》的要求。

四、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 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1. 场地的地形及地貌特征取土场场地位于泸州市江阳区蓝田镇五星村昏井坎社,原始地貌为浅切丘陵地貌,勘察时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形态未被破坏。

场地整体地势起伏较大,现地面标高为299.93~315.68m,最大高差15.75m。

该场地距离泸州市城区约4.0km,场地交通运输较方便,汽车可直达场地。

2. 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位于阳高寺背斜南东翼,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呈单斜状平缓展布,倾向135°,倾角7°。

根据地面调查及钻探资料,场地内及附近未发现断层,构造简单。

岩石中有风化节理裂隙,对岩层的完整性影响仅限于基岩强风化带至中风化带,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构造断层。

(二) 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岩石的产状、结构和风化情况根据勘探显示,拟建泸州市江南轻工业园区川泸运地块土石方量勘察场地内上部普遍分布一层粉质粘土层,下伏基岩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砂岩层。

现按由新到老的层次顺序分述如下:1. 残坡积粉质粘土层(Q4el+dl)褐黄、浅黄色,湿~稍湿,中密~密实,可塑状,局部为硬塑状,以粘土矿物为主,含云母和铁锰质氧化物。

厚度变化大0.50~3.50m, 场地内冲沟地段分布广泛,丘坡及丘顶地段钻孔周围基岩直接出露,底部可见强风化岩石颗粒。

2.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J2s)砂岩层:矿物以长石、石英为主,含云母及暗色矿物,夹泥质条带,粉粒~细粒结构,条带状构造,泥质胶结,广泛分布于拟建场地内,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分为两个亚层:1) 强风化砂岩层:褐黄~浅黄色,节理及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碎块状或土状。

广泛分布于拟建场地内,厚度0.50~0.90m。

2) 中等风化砂岩层:褐黄~浅灰色,节理及裂隙较发育,岩芯呈柱状,分布于整个场地,钻探揭露最大厚度11.95m。

强风化岩层钻进速度快,钻进平稳,采取率65~72%,中等风化岩层钻进速度较慢,钻进平稳,采取率82~95%。

(三) 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经现场勘察和工程地质调查,场地内没有地下人防工程、洞穴、暗塘、地下管线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四) 气象特征及场地水文地质情况1. 气象特征本区为丘陵区准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温暖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年350天左右。

年平均气温18ºC,极端最高气温43.20ºC, 极端最低气温零下0.40ºC,年平均降雨量1161mm,历年日最大降雨量255.20㎜。

雨量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

其中5~9月份雨量特别丰富,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尤以7~8月份降雨量最为集中,年平均蒸发量1115.6mm,平均相对湿度82%,最大风速15m/s。

2.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经拟建场地范围内及相邻区域的水文地质调查,场地原始地貌为山陵浅丘地貌。

勘察期间在钻孔内测得地下水位埋深0.40~0.80m,水位高程为299.62~304.88m。

拟建场地内无统一的地下水水位。

拟建场地内的地下水类型为粉质粘土层内的局部上层滞水和少量的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水量较小。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及地下水向园区排水系统排泄经隔离沟汇入长江。

地下水水位、水量可受季节的变化,避开雨季施工,场地地下水对拟建场地施工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五) 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位于阳高寺背斜南东翼,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呈单斜状平缓展布,倾向135°,倾角7°。

根据地面调查及钻探资料,场地内及附近未发现断层,构造简单。

岩石中有风化节理裂隙,对岩层的完整性影响仅限于基岩强风化带至中风化带,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构造断层。

取土场场地范围内无地质灾害。

五、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分析评价(一)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泸州市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