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采准备方式

开采准备方式


盘区与采区类似,也可以有上山盘区和下山盘区。
上、下山带区开采
上、下山带区开采— 用开采水平大巷既采上山带区,又采下 山带区。 上山带区 — 开采水平大巷以上的带区。 下山带区 — 开采水平大巷以下的带区。
按区内巷道布置及开采部署划分
单翼采区或盘区
采区或盘区的主要巷道(上山、下山或石门)布置于采区
岩巷维护费低,利于降低煤损。
石门盘区主要缺点: 岩石工程量大,准备时间长。
选择:通过技术方案比较确定。
第四节 带区准备方式(strip district)
带区 — 倾斜长壁分带开采的采区。
一、相邻两分带带区准备
(一)单一薄及中厚煤层带区
两个分带共用一个煤仓,对拉工作面。
适用:普采、炮采。
每一个分带用一个煤仓。适用于综采。
或盘区一翼。
双翼采区或盘区
采区或盘区的主要巷道(上山、下山或石门)布置于采区或 盘区中部。
跨多上山采区或跨多石门盘区
按煤层群开采时的联系
单层准备 联合准备
单层准备 — 各煤层独立布置准备巷道及生产系统。 联合准备 — 几个煤层共用一套准备巷道及生产系统。 联合准备 :
• 集中上山(共用上山)和区段集中平巷(共用区段平巷)
(5)上山与大巷联系
轨上4 — 16 — 3 — 1 运上5 — 7 — 6 — 1 运上5 — 9 — 6 — 1
7
6
17 4
2
8
17
1 I
9 3 16
20 19
19 m1
16
2
I
18 14 4 21 10
4、生产系统 5、开采顺序: 煤层间:下行式 区段内:走向后退式
15 5
11
10
14
8 7
巷道布置特点
(1) “运上”5 — 布置于M2层中,“轨上”4 — 布置于M1层中 (2) 区段平巷 — 单巷布置,对拉采面,10和12重迭布置
(3) 区段平巷与上山联系
11与4直接相连11通过15与5相连
(4) 斜巷14和21 — 运料、行人、进风、回风 (5) 水平运输大巷1布置于M2底板岩层中 总回风巷2布置于M2中
二、联合布置的上山盘区(rise panel)
2、采煤方法 — 走向长壁采煤法
I
18 14 10
3 、 巷 道 布 置
4 21 15 5 11
10
14
8 7
17 6
1
2 I
9 3 16
20 19
I I 3、巷道布置 19 m1 m2 3 16 16 2 7 9 8 17 4 5 10 14 12 11 15 13 10 18 14 12
I 3 5
单一 薄及 中厚 煤层 带区
5
4
2 1 I 6 7
I
6 7 1 2 4
I
3
3 2 1 7 6
8
4
5
二、 多分 带带 区准 备
10
9
9
10
TPKC1115
多分带带区准备
3 2 1 7 6 5 8 4
10
9
1、特点:
按地质条件划井田为若干区域;
每个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带;
多分带共用一个煤仓; 各煤层分带单独准备;
10m的底板岩层中。Ⅰ区段(6)作为Ⅱ区段的集中轨巷。
1 1 15 m1 m2 m3 20 19 1 10 4 9 13
12
16 14
11
6 17 8 3
7 18
2
4)各煤层(或分层)区段平巷均超前(两个溜煤眼及斜巷
间距)回采工作面掘进。
2 18 17 6 8 9 6 10 12
11 7
14 5 m1 12 13
• 共用上山,不共用区段平巷
准备方式分类
上山采区 单翼 采区 双翼 采区 下山采区 上山盘区 准备方式 盘区式 下山盘区 石门盘区
采区式
跨多上(下)山采区
单翼 盘区 双翼 盘区 单层 布置 准备
跨多石门盘区
联合布置准备
上山分带 分带式
多分带带区
下山分带
相邻分带带区
第二节 采区式准备prep来自ration in district
少开岩石集中巷,准备时间短。
2、适用:综采。
4、技术发展趋势
趋势:单层化准备方式,少开岩巷,多开煤巷。 特点:
1)综采单产高,不需多面同时生产; 2)综采推进速度快,要求准备快; 3)巷道维护技术发展较快; 4)综采运输能力大。
第三节 盘区准备方式(panel)
盘区 — 近水平煤层的采区。
近水平煤层 — 的煤层。
近水平煤层开采,井田常划为盘区,用: 倾斜长壁采煤法 走向长壁采煤法
盘区分类:
按开采煤层数目分: 单一煤层盘区 联合布置盘区 按盘区主要巷道位置分: 上山盘区 下山盘区 石门盘区
一、盘区巷道布置特点
区段划分为规则矩形,区段巷道沿中线掘进


区段间开采顺序可不受限制
轨道上下山可用无极绳绞车运输 1 、条件: M1 和 M2 煤层为中厚煤层,层间距 H=10 15m , 低瓦斯矿,地质构造简单, 。
1
2
11 7
14 5
18 17 6 8 9 21 6
m1 12 12 13
10
(二) 生产系统
4
3
19
20
改进型的石门盘区
m1 m2 1 2
5 4
3
4
6
石门盘区与上山混合联合布置,煤层变化大时。
四、比较与选择
石门盘区主要优点:
石门盘区内水平运输,机车可进入,生产系统简化,运费
低; 利于连续生产;
河南省精品课程
《采矿学》
准备方式
preparation


理 工 李东印


准备方式
(preparation)
第一节 准备方式分类 第二节 采区式准备方式 第三节 盘区式准备方式 第四节 带区式准备方式
第一节 准备方式分类
一、准备方式 — 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准备巷道—为准备采区、盘区或带区而掘进的主要巷道。
一、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方式 1、特点:
1)一组上山及相应的硐室和车场只为一个煤层服务,或者说各煤层单独布置采区;
2)和大巷相联的采区石门贯穿若干煤层采区;
9 8 5,6 5,6
4
2
7 m1 m2
3
7 1
二、煤层群采区联合布置准备方式
1、采区集中上山联合布置 • 条件: M1 2.0m M2 4.5m,层间距较小。 • 一组上山为多个煤层服务。
I 9
16 13 5 14
8
2
4 m
1
15 3 1
m2
2 17
上、 下 区 段 同 采 过 渡 期 通 风 系 统
4 m 2一区段 13 16
5
18 6
10 12 m1 二区段 12
2、煤层群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方式
8 8 9 5,6 4 2
11
5,6
10 9
10 7 1
7
3
1)按层间距不同,分为若干组; 2)每组煤层集中联合准备采区; 3)采区石门贯穿若干独立采区。 适用:分组间距70m。
采区、盘区上下山 采区、盘区或带区车场
区段或分带集中巷
采区、盘区或带区硐室(绞车房、变电所、煤仓)
2、选择准备方式的基本原则
合理集中生产,使采准巷道系统有合理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 力。
巷道系统简化,减少巷道掘进及维护工程量。
生产系统完善,功能齐全,为机械化和自动化创造条件。 煤损少。 安全好。
水平)。
1 1 15 m1 m2 m3 20 19 1 10 4 9 13
12
16 14
11
6 17 8 3
7 18
2
2) 盘区石门(3)置于距M3的底板岩石中,与(1)同 水平。(相当于“运上”,机车可进入(3)直接装煤) 轨上(4)置于距M3约10m的底板岩石中。 3) 区段集中机巷(6)和集中轨巷(7) 置于距M3约8
1
2
11 7
14 5
18 17 6 8 6
m1 12 12 13
9
10
(一) 盘区 巷道 布置
21
4
3
19 1
20 1 1 15 13 12 16 14
11
m1 m2 m3 20 19 1
10 4 9
6 17 8 3
7 18
2
巷道布置特点
1)运输大巷(1)置于距M3煤层约20m的底板岩石中(运输 水平),回风大巷( 2)置于距 M3约 10m的底板岩石中(回风
I 2
4
8 7 12 5 6 10 12 13 11
14 9
1 15
上煤层 :区段平巷单独布 置、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I
I 17 4 8 7
2
14 9
5 6 10
1 15
I
I 12 10
I 11 9
16 13
12
8 5
2
4 m
1
14
15
2
m
3
1
下煤层:布置区段集中巷,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
I 12 10
17 6
1
2 I
9 3 16
20 19
三、石门盘区(crosscut panel)
石门盘区 — 自水平运输大巷开掘石门作为盘区主要巷道时, 该盘区称石门盘区。 条件: 煤层 厚度(m) 层间距(m)
M1
M2 M3 走向长壁采煤法。
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