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英语新课程实验方案

初中英语新课程实验方案

初中英语新课程实验方案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

今年我区加入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的行列,要求我们以此为契机,致力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英语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今社会,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上,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但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不小距离。

从近年来我区的实际来看,一方面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热心教改的骨干教师队伍正在形成,随着我区“考试内容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两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步更新;另一方面,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还不同程度地在一定范围占据着我们的课堂,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还在不少教师的教学中体现;同时,近几年非师范类教师的不断涌入,也给我们的实验带来了挑战。

但是,我们要抓住本次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和实施的极佳机遇,凭借原有的良好基础,扎实工作,把实验工作做好。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和研究《英语课程标准》及其他学习资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速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索和完善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让全体学生接受更加优质的英语教育。

二.实验目标
(一)实验的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验证《英语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科学性及在我区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探索课程改革的规律和方法,研究解决课改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积累和总结实验的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全市、全省的实验推广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二)实验的具体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在我区的适应性、可行性,探索和积累落实此方案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

2.通过实验,检验《英语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人教社JUNIOR ENGLISH FOR CHINA)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探索其他初中英语教材的适用性,为修改和完善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提供实践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3.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和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在全区内形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4.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确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5.通过教育评价改革实践研究,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探索初中英语考试内容、方法及学生素质评价的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

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并以此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三.实验的主要内容
(一)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认真学习《纲要》和《英语课程标准》,用新课程的理念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为主体,构建主体参与、合作学习、体现差异、发展个性、师生互动、主动探究、任务驱动等能够有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机制,重点对任务型教学途径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初中学生英语素质发展评价改革的研究。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导向功能。

在考试内容上,突出全面性和基础性,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在考试形式上,采用口试、笔试、实践、平时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相结合的办法;在评估方式上,定性与定量结合,百分制和等级制结合,过程评估和终端评估结合。

此外,让家长及学生参与部分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

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实验中进行初中英语评价标准的研究,完善和具体化《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分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初中英语评价手册来指导教学。

四.实验的范围及步骤
(一)实验范围
2002年秋季起,全区16所中学的初一年级选用人教社的JUNIOR ENGLISH FOR CHINA教材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实验。

(二)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2.1—2002.8)成立区初中英语课改实验中心小组;制订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课题:初中英语评价标准的研究;对全体初中英语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形成共识。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2.9-2005.6)逐年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贯彻和落实,研究新课程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细节,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具体化和完善,以评价标准指导各中学的英语教学和评估,构建新课堂教学标准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研究和实践。

同时建立和探索任务型的教学新模式,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

通过三年时间对全体英语教师的教学观、人才观等进行一次有效的引导,提高他们对教材的处理能力。

积累基本数据和有效的课例,为新一轮的培训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5.7—2005.9)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课标实施情况,撰写教改工作总结,完成课程改革课题研究报告,编辑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的成果集(含实验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课改论文、经验总结、优秀课例、课件等)。

五.实验措施
1、选择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骨干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组建区课改实验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课改实验工作中的骨干示范作用。

2、定期组织实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以确立新课程教育理念为先导,注重提高实验教师实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施教能力。

3、成立区初中英语课程改革中心研究小组,定期专题研究,促进本学科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

4、各实验教师人手一本实验记录册,随时记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试教情况及课题研究情况,提倡积累教学案例并分析,撰写教后心得及实验反思,并记载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意见与建议。

5、完善区、校两级教学研究制度。

区教研室就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定期组织一些专题性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研究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动全区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实施。

各校要坚持每周一次的新课程专题研究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要经常组织听课、评课、说课和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形成随时研讨新课程的浓厚的教学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