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怎样做好教学六认真【优质PPT】
怎样做好教学六认真【优质PPT】
• 教学“六认真”教学常规要求应与 新课程的教学理论、教师观、学生 观相适应。学校向常规要质量,教 师也要通过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学常 规来提高教学效果。
明确教学“六认真”的基本要求
• • • • • • 认真备课 认真上课 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认真辅导 认真考核、阅卷 认真组织课外活动
一、认真备课
(一)、备学生——摸清已知点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知 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 以及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已知程度,教学才 有依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只 有摸清了学生的学情,讲解才能讲到点子 上,解到关节处,才能有效地克服“学生 熟知的我们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我们 却不了了之”的倾向。备学生是备课的难 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非常活跃又 参差不齐的思维体,作为教师,要做到胸 有成“人”,就必须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 从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
(七)、备活动——找准落脚点
• 伴随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以自主、 合作和探究为形式特征的“群言堂”逐渐 刷新了以教师意志为主宰的“一言堂”, 课堂变得活泼了,生动了。但同时我们也 发现,一些课堂变“花”了,变“浮”了, 变“虚”了。课上,学生一会儿唱,一会 儿画,一会儿辩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 看录像,一会儿听音乐,花样翻新,别出 心裁。但这些“活动”往往注重形式的花 哨,是浮于表面的“演”,是信马由缰的 “说”,是似是而非的“听”,是走马观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备教材——吃透潜在点
• “潜在”是相对于显露而言的。以语文教材 为例。其潜在点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要吃 透字、词、句、段的特殊含义;第二是要 吃透每一篇课文的鲜明特点,包括思想意 义和写作技巧;第三是要吃透教材“写的 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的三步设问。从一课一得的角度来权衡, 突破了这三个重点,事实上就是吃透了教 材。其他各科教材也都有其潜在点,教师 应吃透教材“潜在点”的前提下,实现教
• 在热闹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肤浅和形 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 真正被激活,学生的“参与”和“活动” 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课堂教学 需要设计一些活动,但活动要找准落脚点, 每一项活动的设计,教师都要追问这样几 个问题: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什么活 动形式?在什么环节活动?活动的效果将 会如何?总之,要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 要让学生从活动的边缘走向中心,从形式 走向实质。
(五)、备教法——切中契合点
• 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的产物,是教师经验 的结晶,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方法的效力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选择 和运用。备教法要切中契合点,就是要依 据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的不同情况, 选择一种或几种最能使三者融通的方法, 使教师能驾轻就熟,使学生能吸纳接受, 使教材能化难为易,使教学高质有效。
(四)、备程序——巧绾过渡点
• 教学的一般程序(即步骤),对已有一定 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大都是轻车熟路。 但就如何使一个教学段过渡过到另一个教 学段落,却为不少教师所忽视,这就势必 影响到一堂课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而且由 于缺少必要的过渡,致使部分基础较差的 学生出现思维和认识上的“掉队”。因此, 在备教学程序时要舍得花精力巧设过渡段,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随着教学程序的推进而 顺利达知识的彼岸。教学程序的过渡要力 求自然、紧凑、简洁而巧妙。无论温故知 新的铺垫,还是由分到总的聚合等,都应
(三)、备目标——落实结合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 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 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过去我们 曾把知识目标作为教学目标的惟一维度, 导致课堂上生命活力的缺失,所以,新课 程强调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在进行 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 体验。
• 其二,问题过浅,学生有口无心,随声应 和,激发不了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其三, 问题过难,远离学生的认知世界和生活世 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其四,问题过死, 没有充分展开和发散的余地,缺乏灵活度 和开放性。有效的问题设计应该选准切入 点,并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参与和回 应。它应该具备以下特性:第一,问题要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尽可能引导学生 认清问题的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具有 启发性;
• 但随之而来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主 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之间缺乏内在的和 谐。三维目标之间必须统一起来,完 整把握,找准结合点,既不能偏废, 也不能割裂。忽视“知识和能力”, 就会使教学失去底线,学生的“地基” 就不牢;不重视“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的生命 发展就贫乏、狭隘、不完整。
(一)备学生——摸清已知点 (二)备教材——吃透潜在点 (三)备目标——落实结合点 (四)备程序——巧绾过度点 (五)备教法——切中契合点
(六)备问题——选准切入点 (七)备活动——找准落脚点 (八)备资源——抓住相关点 (九)备作业——强化重难点 (十)备自己——扬长避短 (十一)写教案——理清思路
• 第二,问题要揭示矛盾,形成一种认知冲 突,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跃跃欲 试,具有挑战性;第三,问题要拓展课程 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学 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放性;第四,问题 要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要尽可能形成科 学的、有梯度的问题链,问题的展开以及 问题的难易度都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和 心理发展路向,具有层次性;第五,问题 要能调动学生的情味,引起学生的兴趣, 具有趣味性。
(六)、备问题——选准切入点
• 新课程倡导要增强问题意识,课堂教 学要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积极主 动地进行探究学习。但是,我们一些 教师误解了问题教学的真实内涵,问 题设计缺乏质量,缺乏效度。主要表现
为以下“误区”:其一,问题过多,课堂 从过去的“满堂灌”走向“满堂问”,一 堂课下来几十个问题,把学生问得晕头转 向;
(八)、备资源——抓住相关点
•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正确的教材观正在逐 步建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 思想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充分利用和 开发课程资源也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用在 教学实践中。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剑走偏锋”的现象,有些教师在资源的 利用方面完全不顾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不考虑与教学内容的关联,随意拓展,无 目的利用,甚至与教学内容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