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测量技术总结
篇一:工程测量技术总结
技术总结报告
Xxxxxxx
(测绘工程项目名称)
技术总结报告
河海学院20XX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6班3组
20XX年6月
1概述
1.1任务来源
为了将书本上的测量知识用于实践,我们对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a01教学楼的后半段(3号通道至5号通道)进行了实地勘测。
教学楼施工测量,工期为两周。
目的:通过工程施工测量综合训练,掌握布设施工控制网的方法以及运用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施工测量的测量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技能;会用各种方法进行施工坐标、测量坐标的转换并且可以独立的完成施工测量的各个测量工作。
1.2测区概况
此次测量的起点为德园服务中心门口(面向湖滨广场)的c点为起始点。
(c点数据)以c点为起始点,绘制正北方向150m*150m的平面控
制网。
整个测区较为平坦,教学楼临湖滨广场一侧视野较为开阔。
另一侧树木种植较多,含有停车场、公路。
为此,我们选择的控制点之间通视良好,视野开阔,目的是方便量边,测角,有较大的控制范围。
1.3平面坐标系及高程系统
1.3.1坐标系
采用重庆市双福新区坐标系
1.3.2高程系统
1.4主要精度指标
1.5利用的测绘资料及检核情况
提供()
2技术依据
1.重庆市江津区平面坐标系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
3.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Hi001-9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6.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新区起始控制点c点
3组织实施情况
3.1技术人力资源
在测设控制点工作时,我组分为了高差测设队和角度测设队两支队伍分别进行测量,进行碎部测量时所有组员参与其中。
为了让每个组员都能够了解实地勘测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在前期测量工程中
我们没有将任务进行点对点的分工,每个组员都可以进行观测,立杆。
在后期测量工程中,由于数据处理的特殊性,我们指定组员吴川、吴双江、孙晓莉,进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减少可以避免的人为误差。
后期平面图的绘制主要由组员林冠杰、胡冰莲、孙晓莉、吴双江进行,其余组员对其进行校核与检验。
3.2实施组织
3.3仪器配置
3.3.1仪器设备及使用情况
经纬仪:
水平仪
花杆
水平尺
钢尺30m
3.3.2仪器检验情况
3.4进度实现情况
3.4.1控制点的测设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六班3组于20XX年6月17日开始进行控制点测设,在测量目标周围设立了6个控制点,点与点之间用钢尺进行了测量并用绿色油漆进行控制点编号(格式为GH-6-3-n,n为点的序数)在6月xx日全部完成了控制点的测设。
3.4.2碎部点的测设
于同年6月xx日开始进行碎部测量。
由控制点作为起始点开始碎部
点采集,外业草图是保证数字测图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内业绘图的基本依据。
负责草图绘制的人员根据测区实地地物特征进行绘制,特别是在a01教学楼面向于宿舍楼一侧,碎部点繁多,所以草图的绘制工作非常繁琐而且容易出错。
于同年6月xx日完成碎部测量。
3.4.3内业处理
每次测量完成后,数据进行核对与处理,计算闭合差、、、、与标准进行核对,对不合格的,误差较大的点进行返工重测,改正后的点记录在册,最后进行地形图的绘制。
于同年6月xx日完成内业处理工作。
4实施过程
4.1测图控制网测量:
①勘探、选点
a控制点选择在视野开阔、土质坚硬、便于安放仪器和便于观察地形的地方。
b相邻导线点互相通视,便于测量角度,边长大致相等,导线点与导线点之间间距不超过100m,均匀分布在测区内。
c点选定后,相关同学绘出选点略图,写上点号,图上画出正北方向,同时测出一条导线边的磁方位角。
对于在测量中遇到的一些无法看到的碎部点采用支导线法来确定,且测出了该导线与已知导线的夹角。
②导线夹角测量
a在开始测量前,我组组员认真熟悉了经纬仪导线测量的方法、记录格式和观测精度等要求,并严格按照经纬仪检验与校正方法校正了经纬仪。
b水平角观测。
对于已经确定的闭合导线,我们首先观测了各个内角及与学校已知控制点连线的连接角,采用测回法观测。
满足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4.1.1施测方案
4.1.2
平差计算及精度统计
结论
地形测量是一项精度要求较高,作业环节较多,组织管理较为复杂的工作。
为保证其技术上的合理、可行,在经济上节省人力、物力,在作业中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作,并应该注意一些容易引起精度变化的事项,早发现早改正,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实际生产中的地形测量作业步骤与课本所学的基本一致,只是在控制测量中,由于精度要求不同,仪器过于陈旧引起误差,所以作业内容有所变化。
当然,不同的项目也有不同的过程,但是大致是不会变的。
测量过程中需要测量人员与记录人员细心。
即使某个点的精度要求不高,也不应该放松警惕,对于测站设置,仪器对中整平要仔细对待,尽力减少外界因素给测量带来的负面效应。
小误差的累积会导致重大的测量事故。
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
主要分为仪器误差(客观误差),观测者视觉误差(主观误差),跑尺者的竖尺不稳造成的误差(主观误差)、外界影响误差(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除了了解如何避免误差的产生,还应该掌握一套科学的测
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
要养成每天开工前检查仪器设备,当天任务当天完成的习惯,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为其两个星期的施工测量学习已经结束了,(:竣工测量技术总结)通过这次测量学习,我们不仅仅将书本上的知识用于了实践,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篇二:施工测量竣工总结
溪洛渡水电站厂内交通工程【2#公路】施工测量竣工总结
施工测量竣工总结
1.工程概述
工程为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的厂内交通运输通道,位于云南省北部山区的永
善县境内金沙江畔,与四川省雷波县一江之隔。
工程区域河岸陡峭,山高谷深,
地形比较复杂。
2.测量竣工资料的编制依据
《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XX)《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范》(SL233)
《水电站基本建设验收规程》(dL/T5123)
以及招标文件相应规定、设计图纸、修改通知、监理部门提出的其它技术要求。
3.控制测量
本工程平面施工控制网采用金沙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
本着“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测量原则,围绕着工程施工的整体部
署,及时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各级控制点的引测工作。
3.1前期准备
⑴资料收集
收集监理工程师(业主)提供的建设区域原有的测绘资料。
主要包括建设
区域控制网(平面、高程)、成果表及标点位置和原始地形图。
在此基础上对各
类资料和数据进行复核计算,发现问题立即向监理工程师进行汇报。
⑵现场踏勘
测量人员根据监理工程师(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到现场逐一确认,检查其
保存的完好性、可靠性及可利用性。
⑶测量仪器的检查和校核
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对用于本工程的所有测量仪器按照《公路勘测规范》
(JTJ061—99)逐项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备案,对于超出限差要求的测量
溪洛渡水电站厂内交通工程【2#公路】施工测量竣工总结仪器进行校准,使之符合规范要求。
所使用的仪器检定将定期到检测部门进行检定(见附件1:03年度仪器检定证书)。
⑷复测
对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区范围内的所用控制网点、水准点进行复测,复测控制网的等级与原控制网的等级相同,以检验所提供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及时提交复测成果,如果复测结果与监理单位的成果相差较大,则应与监理工程师协商处理。
3.2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⑴平面控制测量
①加密网等级的选取
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规定,梯级布网其最末级平面控制点相对于同级起始点或邻近高等级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0mm。
对于本工程地面控制网,应满足公路施工的精度要求,同时隧道相邻洞口点的点位中误差应满足其贯通面的误差要求。
【2#公路】明路段长度小于2.0km,且主要为隧道工程,根据隧道贯通误差预计值、施工放样起始数据误差与测量误差比例关系,采用四等平面控制网可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