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
教学大纲
一、适用说明
本教学大纲适用(远程教育)大专起点本科层次法学专业宪法课程,总学时为45学时,均为理论课时数。
学分数为3学分。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法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宪法是现代国家民主和法治的基石,宪法学是法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它的任务主要是研究近现代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国家的本质和形式,国家机构的组织、职权和活动程序,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同时也为学习其他法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了解和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认识宪法与宪政发展的一般规律,领会和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制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强化我们的宪法和宪政观念,以积极促进我国宪法的实施。
四、课程内容、掌握程度和课时安排
绪论(1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明确学习宪法学的目的与意义,掌握学习宪法学的研究方法。
1.宪法学研究对象和范围
2.宪法学的体系和特点
3.宪法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一、宪法基本理论(14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宪法的概念和本质,掌握宪法的渊源、宪法规范、宪法关系、宪法创制、宪法实施和宪法的原则等基本理论,认识宪法与宪政关系以及宪政建设的意义,确立宪法的基本观念。
1.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2.宪法渊源和结构
3.宪法规范和宪法关系
4.宪法创制
5.宪法的原则和功能
6.宪法与宪政
7.宪法的实施
二、宪法的产生和发展(3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熟悉宪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线索,了解宪法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中国现行宪法的特点、产生和修改过程。
1.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2.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国家性质(4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国家性质及其决定因素,正确认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和多党合作制度,掌握我国的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主要内容。
1.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2.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3.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国家形式(5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理论,掌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及其特点,认识我国采取单一制结构形式的必然性,了解我国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的意义。
1.政权组织形式
2.国家结构形式
3.国家象征
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9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含义和精神,掌握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正确认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论
2.公民的基本权利
3.公民的基本义务
4.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与行使原则
六、选举制度(2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选举制度的含义和本质,掌握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程序,认识完善选举制度的重要意义。
1.选举制度概述
2.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3.选举的民主程序
七、国家机构(7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国家机构的一般原理,理解和掌握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和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各国家机构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职权和工作程序。
1.国家机构概述
2.国家元首
3.权力机关
4.行政机关
5.军事机关
6.司法机关
7.自治机关和组织
五、作业内容(主要思考题)
一、宪法基本理论
1.什么是宪法?如何理解宪法的基本属性?
2.什么是宪法关系,它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宪法惯例,我国的宪法惯例主要有哪些?
4.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5.宪法规范有哪些特点?
6.什么是宪政,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宪政?
7.如何评价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制度及其发展完善?
8.如何看待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性?
二、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近代宪法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如何理解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3.试述《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与意义。
4.论述中国现行宪法的三次修改。
三、国家性质
1.如何理解国家性质的含义以及决定因素?
2.如何理解宪法上的经济制度?
3.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意义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四、国家形式
1.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特征?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单一制和联邦制各有什么特征?
4.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及优点是什么?
5.如何理解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和特征?
6.如何理解特别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
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如何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4.我国公民人身权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我国公民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如何完善我国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7.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特点?8.我国公民行使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指导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原则?
六、选举制度
1.选举制度在现代国家中的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3.什么是差额选举?它有哪些优点?
七、国家机构
1.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是什么?
2.如何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和会议制度?
3.如何理解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
4.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
5.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6.什么是总理负责制?它与民主集中制是什么关系?
7.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的关系?
8.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是什么?
9.如何理解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
10.如何理解居民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作用?
六、推荐教材
《宪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许崇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七、参考教材
1.《宪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2.《宪法学》,魏定仁、甘超英、付思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