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达人养成计划(9)——典型GSM互调干扰
日期:2016-11-02 21:19 浏览:605 评论:11
背景知识
在第一篇文章里面也讲解了互调干扰的相关概念,这里就不在重复。
现网应该大量存在此类干扰,GSM900的二次谐波以及1800的三阶互调,都会直接影响到F 频段的上行信号。
典型问题分析
1、问题现象
深圳移动同时建设F频段(1.9G)和D频段(2.5G)两张TDL网络,大部分与
移动2G/3G网络共站,部分新建站。
在进行路测时,发现相同下行条件下F频
段的上行吞吐量较小且波动大,D频段的上行吞吐量相对平稳,且符合正常值,因此怀疑F频段上行受到干扰。
同时分析前后台数据,可发现明显的外部干扰
RB足量,且UL MCS Count的调度数一直在200次,调度数足够。
MCS降阶主要就是误码率导致
从后台跟踪可疑看出,这个站点确实存在这种DCS干扰的特征Excel中按照rsrp>-110dBm进行染色缩小后结果图。
2、处理思路
1)首先需要确定是否存在干扰;主要通过反向RSSI等指标进行判断(当前
TDS-TDL双模版本不支持反向频谱扫描功能),如果反向RSSI以及RB级
RTWP指标异常,且有规律,则可判断干扰存在;
2)接着需要扫频寻找干扰来源;主要通过天面扫频方式,结合扫频情况进行
分析,找出最终的干扰源;
天面扫频的主要方法:
a)使用较高精度,便携式的频谱仪以及八木天线作为扫频工具;有条件情况下则使用高精度的频谱仪和窄波束高增益定向天线,定向性更好;
b)路测扫频,进行大带宽扫频(一般情况下200M左右,以有用信号的中心频点为扫频中心频点),获取有用带宽周围的信号分布情况;
c)天面扫频,在天面进行360度的频域和时域扫频,通过不同方向上干扰信号的强度对干扰来源的方向进行判断;
d)在多个站点天面进行天面扫频,通过3点定位方法,确定干扰源的大致方向;
e)在干扰源的方向上进行路测扫频,使用扫频天线对准可疑天线或铁塔获取频谱信息,最终确定干扰源。
3)最后提出干扰规避措施或者消除建议;
3、关键过程
1)确定是否存在干扰
通过选择深圳移动TDL F频段的部分站点进行反向干扰跟踪(M2000的反向干扰tracing)获取反向RSSI信息发现,这些站点的反向RSSI及每RB RTWP 都普遍偏高(正常情况下反向RSSI应该为-97.5dBm/20M,每RB RTWP应为-118dBm/RB)。
同时D频段的反向RSSI则是正常的,因此确定F频段受到了上行干扰。
2)寻找干扰源
a)排除TDS
由于当前F频段使用了1880-1900MHz共20M资源,同时TDS系统使用了1900-1920MHz共20M资源,当TDS系统和TDL系统时钟不同步时,仅
靠邻频提供的隔离度无法保证TDL上行不受到TDS下行的影响。
多次检查TDS的频点分布以及时钟情况,TDS和TDL是完全同步,且子帧配比也是完全匹配的,因此排除TDS的影响。
b)使用频谱仪路测扫频
通过对部分站点的反向RSSI跟踪发现,这些站点受到干扰的RB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且每个站都存在较明显的区别。
因此无法确定这些站点
是否受到的干扰是同一种干扰。
且反向RSSI跟踪无法在时域上对该干扰
信号进行分析,因此需要使用频谱仪进行干扰扫频。
本次扫频使用的频谱仪为安立MS2721B,具体前置放大的功能,底噪可以达到-115dBm/100kHz。
使用的定向天线为通宇TDJ-182013YG八木
天线。
使用频谱仪在路面上进行测试,发现在F频段以下1850-1880频带内有其他信号存在(在后续扫频图中同样可见)。
通过了解,这部分频段是中移动DCS1800使用的频段,频段范围在1850-1872M之间。
c)选择部分站点进行忙时天面扫频
选择进行天面扫频时,由于和基站天线很接近,因此需要关闭本站和附近TDL F频段的站点,以避免由于干扰信号被淹没在TDL下行信号中,而无法进行干扰判断的现象。
东门茂业站
使用八木天线在TDL F频段3个扇区附近天面对1880-1900MHz频段进行360度扫频,当天线仅对准附近的DCS天线时,发现1880-1900之间出现异常信号,从10ms时域扫频结果来看,每一个时域突起大约为0.6ms。
频域信号特征如下:
时域特征如下:
南湖站
在南湖站天面,使用八木天线在1880-1900MHz频段进行360度扫频,同样当天线对准DCS天线时,频段内出现异常信号,时域结果和茂业站相同;
凯云宾馆站
凯云宾馆站传输未通,天面无DCS,GSM等其他系统的站。
使用八木天线进行360度扫频,当指向速8酒店天面时,频带内出现异常信号,时域信号特征和其他两个站测试相同;后到速8酒店(凯云宾馆东约200米,天面直视)天面进行扫频,当指向DCS天线时,1880-1900频带内出现异常信号,时域信号特征和其他几个站的情况相同。
时域信号
太平圩站
大带宽频域扫频(TDL未闭站)
频域信号中TDL信号较规整,比1850-1880信号弱约20dB
时域信号(八木天线指向TDL天线)
TDL时域信号为规则突起,且有明显的上下行区分
时域信号(八木天线未指向TDL天线,也未指向TDS天线)
TDL上行出现异常突起,且在不同的TDL上行时间内,该异常突起出现无规律。
时域信号(八木天线指向DCS天线)
TDL上行出现的异常突起明显强度更高,几乎淹没了TDL的下行信号
从以上站点的扫频可以看出,干扰的来源均指向同站或视距内的DCS 扇区。
从DCS频点的分布来看,存在于1850-1880频段内的DCS频点,三阶互调产物正好落在TDL F频段带内,同时DCS信号在时域上的特征为
0.577ms,和时域扫频内的异常突起宽度一致。
因此初步怀疑是在DCS发
射端,由于DCS的频点产生三阶互调,落在TDL F频段带内,且时间上落在了TDL 的上行,从而对TDL的上行造成了干扰。
同时由于DCS的时隙不是一直都发射功率的(有用户时发射,无用户时不发射),这也和时域扫频结果吻合。
d)选择部分站点进行闲时天面扫频
为进一步确定是否是DCS对TDL造成的干扰,选择DCS闲时进行天面扫频,并且同时将附近所有TDL F频段站点进行了闭站。
太平圩站
频域信号
在TDL频带内出现了异常的频域信号。
时域信号
约0.577ms的异常突起出现在时域频谱中。
龙岗无委
频域信号
在TDL带宽内出现一个一直存在的异常突起时域信号
以上图中绿框的频点为中心频点进行时域扫频,存在规则的时域信号,每个时域信号宽度约为0.577ms,和DCS信号的时隙长度一致。
4、根因
1)由于DCS使用了1850-1872频段,其规划的BCCH和TCH之间的三阶产物会
落在TDL的F频段内;
2)同时由于两个系统天线间的隔离度不够,导致了该三阶产物抬升了TDL F
频段的底噪,对TDL 上行产生了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