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92372)一、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2、财政政策3、机会成本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5、生产可能性曲线6、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7、国内生产总值8、需求价格弹性10、固定成本二、判断题并说明理由。
1、时间对生产者是稀缺资源,但对消费者不是。
()2、失业率等于失业人口除以人口总数。
()3、企业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引起的费用是机会成本。
()4、政府增加支出、减少税收,是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5、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必然获得最大的利润。
()6、工资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也称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7、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8、需求规律说明一般商品价格上涨,将引起其需求量下降。
()9、吉芬商品是一种正常品,当价格上升时,人们将增加对它的需求。
()三、计算题。
1、画出照相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2、计算价格在80元~100元之间和在100元~120元价格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
3、计算价格在80~100元之间的供给价格弹性。
4、照相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为多少?(二)1998年美国小麦生产的供给曲线为:Qs=1944+207P。
对美国生产的小麦的需求曲线为:QD =3244—283P。
1、该年小麦的均衡价格是多少?小麦的均衡数量是多少?2、均衡时,小麦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3、均衡时,小麦的供给价格弹性是多少?4、假设干旱使小麦的供给减少,预测小麦价格将上升还是下降?(三)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工资100亿元利息10亿元租金30亿元消费支出90亿元利润30亿元投资支出60亿元出口额60亿元进口额70亿元所得税3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5亿元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亿元试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2、按支出法计算GD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净出口。
四、问答题1、试述治理通货膨胀有哪些方法?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什么?根据需求交叉弹性的大小如何对商品进行分类?3、一切经济社会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市场经济如何解决这三大问题?4、简要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5、失业的类型有哪些?6、结合图形分析商品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7、分析比较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即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2、财政政策:财政即为政府的收支。
财政政策是政府增加收入或支出来影响国民经济,当经济不景气时,通常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经济繁荣时,常采用紧缩性的政策。
3、机会成本:人们作出选择和决策,而不作另一种最好的选择所放弃的东西。
用所有选择中的次佳选择来度量的价值,或者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来度量的价值。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某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新增加的一单位该商品所带给该消费者的效用的增加量,即边际效用将递减。
5、生产可能性曲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可能生产的不同产品的各种组合的轨迹。
6、替代效应: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X)的价格下降时,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消费者将增加价格相对降低商品的购买量,减少价格相对上涨商品购买量的现象。
7、收入效应: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X)的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发生改变时,消费者改变商品购买量的现象。
8、国内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9、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度量,等于需求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10、固定成本:又称不变成本,指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包括:厂房、设备等等。
变动成本:则是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包括指原材料、水、电等。
二、判断题并说明理由。
1、时间对生产者是稀缺资源,但对消费者不是。
(错)理由:时间对任何人都是稀缺的资源。
2、失业率等于失业人口除以人口总数。
(错)理由:失业率等于失业人口除以劳动力总数。
3、企业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引起的费用是机会成本。
(错)理由:企业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引起的费用是会计成本,不是机会成本。
4、政府增加支出、减少税收,是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错)理由:政府增加支出、减少税收,是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5、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必然获得最大的利润。
(错)理由:这是一个利润最大化和亏损最小化原则。
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也可能亏损。
6、工资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也称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错)理由:工资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7、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错)理由: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调控货币供给量的活动。
8、需求规律说明一般商品价格上涨,将引起其需求量下降。
(正确)理由:大多数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9、吉芬商品是一种正常品,当价格上升时,人们将增加对它的需求。
(错)理由:吉芬商品是一种劣质品,当价格上升时,人们将增加对它的需求。
三、计算题。
1、画出照相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2、计算价格在80元~100元之间和在100元~120元价格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
3、计算价格在80~100元之间的供给价格弹性。
4、照相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为多少?解:1、照相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2、80元~100元之间ED=ΔQ/ΔP×(P1+P2)/(Q1+Q2)=(200-180)/(80-100)×(100+80)/(180+200)=-0.47 100元~120元之间ED=ΔQ/ΔP×(P1+P2)/(Q1+Q2)=(180-160)/(100-120)×(120+100)/(160+180)=-0.653、80~100元之间ES=ΔQ/ΔP×(P1+P2)/(Q1+Q2)=(180-160)/(100-80)×(80+100)/(160+180)=0.534、均衡价格为p=100;均衡数量Q=180。
(二)1998年美国小麦生产的供给曲线为:Qs=1944+207P。
对美国生产的小麦的需求曲线为:QD =3244—283P。
1、该年小麦的均衡价格是多少?小麦的均衡数量是多少?2、均衡时,小麦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3、均衡时,小麦的供给价格弹性是多少?4、假设干旱使小麦的供给减少,预测小麦价格将上升还是下降?解:1、联立小麦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方程Q s=1944+207PQ D=3244-283PQ s =Q D=Q解得Q≈2493,P≈2.652、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E d=ΔQ/Q÷ΔP/P=ΔQ/ΔP×P/Q=-283×(2.65/2493)=-0.33、均衡点的供给价格弹性:E s=ΔQ/Q÷ΔP/P=ΔQ/ΔP×P/Q=207×(2.65/2493)=0.224、旱灾将使小麦均衡价格上升。
(三)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工资100亿元利息10亿元租金30亿元消费支出90亿元利润30亿元投资支出60亿元出口额60亿元进口额70亿元所得税3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5亿元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亿元试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2、按支出法计算GD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净出口。
解:1、按收入法计算GDP,得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00+10+30+30=1702、按支出法计算GDP,得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90+60+30+(60–70)=170(亿元)3、政府收入=所得税–转移支付=30–5=25(亿元)所以政府预算赤字=政府支出–政府收入=30–25=5(亿元)4、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三、问答题1、试述治理通货膨胀有哪些方法?答: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有:⑴紧缩的货币政策,即政府货币当局严格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⑵紧缩的财政政策,即政府通过缩减政府支出、增加政府税收以减少社会的总需求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⑶收入政策(直接的物价控制和工资控制),即政府通过采取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来降低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速度的政策。
一般包括:全面的价格控制、有选择的价格控制等。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什么?根据需求交叉弹性的大小如何对商品进行分类?答: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用于度量一种商品需求量对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性,也即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率/另一商品价格变动率。
根据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大小,对商品的分类:e XY>0 X与Y是替代品e XY=0 X与Y是不相关商品e XY<0 X与Y是互补品3、一切经济社会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市场经济如何解决这三大问题?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⑴生产什么的问题是由消费者的“货币选票”所决定的。
“货币选票”是指每天购买这种商品而不是那种商品的购买决策。
这也就是说,消费者选择购买某种商品,就是用货币投了这种商品及其商品生产者一票。
同时,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又成为该企业支付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来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受利润驱动来解决生产问题的。
利润为总销售收入和总成本之差。
企业被引诱去生产那些利润较高、需求较大的产品。
没有消费者需求的商品,企业是不会去生产的。
⑵企业之间的竞争决定着如何生产的问题。
对生产者来说,迎接价格竞争、实现利润极大化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最为有效的生产手段使之成本极小化。
⑶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所决定的。
要素市场的供需联合决定着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它们被称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
将所有的要素收益加总便得到了总收入。
因此,人们的收入分配取决于所拥有的要素数量、质量以及要素的价格。
4、简要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答: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花费一定的货币收入,消费多种商品或对一种商品采取多种消费方式时,实现了满足最大化。
实现均衡的条件:边际效用均等法则,即: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花费一定的货币收入,消费多种商品或对一种商品采取多种消费方式时,一定要使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取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分析:⑴ MU X/ PX>MU Y/PY:如果增加1单位货币的X商品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大于放弃1单位货币的Y商品所减少的边际效用,则增加X,减少Y可使总效用增加。
⑵MU X/ PX<MU Y/PY :如果增加1单位货币X的消费带来的边际效用小于放弃1单位货币Y所减少的边际效用,则增加Y,减少X可使总效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