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大全:清洁剂的发明
清洁剂的发明
直到20 世纪20 年代,大多数人还是用肥皂洗东西。
肥皂是一种高效的去污剂。
它可以廉价地从容易得到的,诸如植物或动物的油脂这类原料中制造出来。
但是,肥皂也有某些缺点。
使用后它会留下一层浮垢,而且会使白东西变黄。
如果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大概还会继续使用肥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封锁造成了德国的油脂短缺。
冈瑟和希策尔这两个为一家德国大化学公司工作的化学家,接受了寻找一种肥皂替代物的任务。
1971 年,他们制作出了第一个合成清洁剂,给它取名为“内卡尔” 。
直到战争结束,“内卡尔”才被证明是一种可用肥皂替代物。
但“内卡尔”作为一种清洁剂并不十分有效,而且在东西洗干净之前还需要大量揉搓。
销售“内卡尔”的德国“法尔本”公司继续深入进行清洁剂的研究工作。
英国“尤尼利弗” 公司也同样如此。
到1929 年,“法尔本”公司的化学家们想出了如何在肥皂粉内加入发荧光的化学药品。
这些化学药品将光线反射为带一点蓝色,产生出一种“比白还白”的效果。
在硬水中,把肥皂用作去垢剂还存在着另外一些问题,比如不产生大量的泡沫等。
合成清洁剂通常产生比肥皂多得多的泡沫。
扩展阅读:
发糕的发明
传明代民间有发糕,因风味独特,制作精美,又音谐“福高”,象征吉利,遂成节日佳品。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蒸制发糕,用作点心,或馈赠亲友,成特有风情。
花色品种多样,旧时多红糖糕、青糕,现时蒸制白糖糕、桂花糕、核桃糕、红枣糕、大栗糕。
西乡詹家、团石一带喜做敷有冬笋肉丝咸味焙糕。
发糕加工精细,选用上白糯米搭配粳釉米,浸数十天后,用水漂清米泔味,磨成细粉或米浆沥干。
按比例加猪油、白糖、酒酵调成糊状,置垫荷叶蒸笼。
先温热催酵,待发至满笼,旺火蒸熟。
趁热印花纹图案,或撒敷红绿丝、桂花等,涂麻油或菜油。
色泽晶亮如玉,孔细似针,荷香扑鼻,食之糯而不粘,甜而不腻。
旧时多为家庭制作,自食或馈赠。
1959 年后龙游食品厂等厂家加工应市。
80 年代起,配料更精细,色香味美,名声大振。
逢春节,外地人慕名纷往求购,食品饮食部门加工销金、衡、杭、沪等地,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