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13年第23卷第2期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1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标志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我国正式启动。
随后,文化部又印发了《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内首次全面而深入的古籍调查工作。
随着普查工作的推进,全国大部分图书馆都展开了对本馆古籍的整理和普查工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图书馆的普查质量和进程却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基础薄弱的图书馆甚至还未成立专门的古籍室。
为了顺应形势需要,部分基础薄弱的馆抓住这次古籍普查的有利契机,开始筹建古籍室。
1古籍普查工作的进展文化部在印发《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方案》的同时,还颁布了《古籍普查规范》《古籍定级标准》及《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等部颁标准,使得古籍保护工作有章可循。
此后,全国各地举办了多期古籍编目、修复、登记平台的培训班,评审并公布了4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确定了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国家级和省级珍贵古籍名录也相继出版;开通了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数据库;古籍普查平台开始在各省(区)市初步应用;《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开始启动,这些都标志着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进入了全面、深入、规范的阶段[1]。
各省、市也积极出台相应的古籍保护法规,并相继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开展工作。
笔者所属的福建省文化厅也高度重视此工作,成立了古籍保护中心及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负责珍贵古籍的定级审核和普查咨询工作,并进行了“福建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定和“福建省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审,迄今为止已举办了2期全省古籍普查培训班。
2古籍普查背景下建立古籍室存在的问题2.1古籍整理工作繁重而紧迫福建省古籍普查工作要求在2012年底基本完成,对于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而言,此项工作相对容易,因为这些单位日常的古籍保护工作与基础业务一直都比较规范,只要统计完善即可。
而对于那些目前尚未建立古籍室的薄弱馆而言,任务则比较繁重。
一般而言,筹建古籍室的图书馆至少都会存有几千册古籍,这些古籍大都混乱地堆积在书库,甚至与部分普通书籍相杂,尚未分类,更无分类目录或书名目录,部分古籍由于长期得不到保护,损害严重。
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这些古籍的整理、分类、编目、著录,并按古籍普查要求登记与上传,任务是比较艰巨的。
另外,由于多数图书馆缺乏专业的古籍整理人员,也影响古籍整理的进度与质量。
以笔者所在华侨大学图书馆为例,本馆初步统计古籍大约有3万多册,而整理人员目前只有1人,仅上架一项工作,就要从众多书籍中甄别出古籍,然后粗略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上架,这项工作就需要两个多月时间。
另外,很多古籍书破线散,难以鉴别,又加大了工作的难度,这既对古籍工作人员的体力有较高的要求,又对其专业素质提出巨大的挑战,使古籍整理人员倍感压力。
2.2现有古籍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古籍室的建立是一项涉及古籍版本的分类、编目、著录等多方面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工作,从业人员若没有深厚的古籍整理知识和丰富的古籍整理经验,是难以胜任此工作的。
当前,全国大多数图书馆的古籍室都是前人创立的,现有的古籍工作人员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加以进一步的完善或创新,而要从无到有地创建一个新的古籍室的难度很大,它对古籍工作者专业素质与从业经验的要求也更高。
从全国范围来看,古籍专业人才并不多,很多馆都招聘不到理想的古籍工作者。
新从业的人员或是文献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或是中途转行者,他们或者缺乏扎实的古籍基础知识与理论,或者缺乏实践经验与动手能力。
面对创建古籍室这样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工作过程中他们会感到力不从心。
笔者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初,也对一些问题百思不解,比如:民国时期印制抄写的古书算不算古籍范畴,应不应该归入古籍室;一册残缺不全的古书该如何鉴别著录;个别界限模糊的古籍该如何准确归类,文章编号:1005-6033(2013)02-0025-03收稿日期:2012-10-30古籍普查背景下建立古籍室的问题研究王展妮(华侨大学图书馆,福建泉州,362021)摘要:当前,全国范围内的古籍普查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利用这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与保护的有利契机,部分基础薄弱的图书馆开始筹建古籍室。
根据建立古籍室的实践,阐述了在古籍普查背景下建立古籍室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古籍普查;古籍室;古籍保护;古籍整理中图分类号:G255.1文献标识码:A25如《山海经》究竟当归于史部地理类,还是子部小说家类……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对于经验丰富的资深古籍工作者而言,这些问题可能十分简单,而对于新手而言却难免会感到困惑与迷茫,他们非常需要行家的指点与帮助,而现实中又往往缺乏这样的具体指导。
2.3古籍室配套设施与经费不到位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古籍也具有“生命力”,其衰老与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及紫外线含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较差的环境条件下,其损毁速度会大大加快。
国家图书馆的有关专家指出,如果将国家图书馆古籍特藏库的大门开启,使其所藏珍贵古籍与外界接触的话,其寿命将缩短20~30年[2]。
新建古籍室本应吸取已有经验,使各项条件达标,但有些高校对此工作并不重视,没有投入充足的资金,致使古籍库环境陈旧、设备落后,既缺乏恒温、恒湿条件,又缺乏防虫、防尘、防火、防盗等配套设施,这些都会加剧古籍图书的破损程度,包括变脆损毁、鼠咬虫蛀、纸张泛黄等。
此外,在全国古籍普查的大背景下建立古籍室,应当与信息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在整理之初就该树立建设古籍数据库与在线登记古籍普查数据的意识,图书馆需要给古籍室配备相关设备,如计算机、扫描仪等;同样,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一些馆也没有给古籍室配备古籍修复人员及古籍修复设备,在整理中遇到书页残损、鼠咬虫蛀等情况也只能听之任之,无法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甚至会在整理过程中造成对古籍图书的二次损坏,而这些受损书籍一旦错过最佳修复时期,破损也会日趋严重,最终导致废弃。
所以,笔者认为古籍整理与保护是一体双翼,应同时并举。
总之,建设古籍室是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而全国古籍普查对于薄弱馆的古籍室建设而言无疑是一种助力,薄弱馆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大好机遇,多方努力,迎难而上,为古籍室的早日建成与古籍普查工作的早日落实做好准备。
3古籍普查背景下建立古籍室的思考3.1古籍保护中心应加大对薄弱馆古籍室的帮扶力度古籍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已开展了数次学术研讨会与古籍普查、编目、修复培训班,随之各省级分中心也开展了相应的业务培训。
但是,笔者认为国家级和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应更多关注起步晚、条件差的薄弱馆,对这些馆的古籍室建设应多多给予帮助,尤其是省古籍中心,应借全国古籍普查这一契机,把业务培训、学术研讨、馆际交流作为今后古籍保护工作的一种常态,加强对弱势古籍保护单位的督促和检查,以引起当地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政策倾斜。
古籍保护中心还应针对薄弱馆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制订计划,提供更多的建设性指导方案和实用性意见,力争通过古籍普查工作,彻底扭转古籍基础工作长期滞后的状况。
此外,还应定期下基层馆进行巡回指导,为这些馆提供最新的辅导教材或资料,最好能开设网络在线咨询服务,对分类、编目、版本、时间、著录等方面的问题随时予以解答,从而加快古籍薄弱馆建馆、普查登记的进度,使普查工作如期完成[3]。
3.2图书馆直属机构领导应重视古籍室的建设与普查工作第一,直属机构领导要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古籍室的建设与普查工作,为古籍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各种帮助,多渠道地创造机会让古籍工作人员外出学习与培训,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习别馆的长处与经验。
事实证明,要培养专业的图书馆古籍整理人才,必须定期展开学术交流。
第二,古籍室应保证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修复人员。
在古籍整理工作中不可顾此失彼,只盯着古籍数据化,而对最基础的古籍修复工作置之不理。
不可否认,目前古籍修复人才非常稀缺,如果修复任务十分繁重,也可以借鉴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办法,吸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入古籍修复工作[4]。
第三,增加对古籍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争取专项经费,增添相应设备,改善藏书环境,保证古籍室恒温、恒湿、防火、防尘,增强图书馆的原生性保护能力,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3.3古籍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如前所述,建设古籍室是项很复杂的工作,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障碍,所以,古籍工作人员应树立信心,努力学习,加强交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第一,深刻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古籍工作的神圣性与重要性,从心底热爱这份工作。
第二,新入行的古籍工作人员应该沉下心来虚心学习,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古汉语知识、目录学知识、版本学知识等,还要认真研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及《中华古籍总目编目规则》等工具书,同时,还要善于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
第三,加强与领导及同行的沟通与交流,把平时百思不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利用培训机会多向资深前辈请教,也可以登录“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学习并借鉴他馆上传的相关数据与实例,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4结语当前,全国大部分古籍收藏机构都在加大力度、有条不紊地进行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古籍室,应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基础薄弱的古籍保护单位要意识到这是个奋起直追、缩小差距的有利契机,一定要抓住这一良机,由省级古籍保护中心牵头,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加强宣传,争取支持,将本馆古籍室的建设与保护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1]娄明辉.试论古籍普查与保护视野下古籍工作的转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6):12-13.[2]甘大明.保护古籍传承文明[J].中外文化交流,2007(6): 19-21.[3]刘峨.从古籍普查谈中小型图书馆古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0(4):47-48.[4]吴格.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的调查与回顾[J].国王展妮古籍普查背景下建立古籍室的问题研究本刊E-mail:bjb@sxinfo.net图书馆工作研究26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 -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ECONOMY 2013年第23卷第2期家图书馆学刊,2002(1):31-35.(责任编辑:白尚平)────────────────第一作者简介:王展妮,女,1980年11月生,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助理馆员,华侨大学图书馆,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69号,362021.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Books Room Based on the Backgroundof General Investigation of Ancient BooksWANG Zhan-niABSTRACT :Currently ,a nationwide general investigation of ancient books is going on in an intense but orderly manner .With the help of the favorable opportunity of this massive arran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ancient books ,some libraries with weak foundation begin to construct their own ancient books room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constructing the ancient books room ,this paper expound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books room based on the general investiga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methods and advices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general investigation of ancient books ;ancient books room ;protection of ancient books ;arrangement of ancient books1有关3个概念的研究现状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已经由来已久,图书馆界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不断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