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剪力墙混凝土实体质量通病的措施
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一般存在以下质量通病:麻面、露筋、涨模等现象。
针对以上质量通病,应该在混凝土剪力墙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剪力墙的实体质量。
剪力墙的施工工序主要有: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工序。
剪力墙的实体质量的控制应该按工序进行逐步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一、剪力墙钢筋制作与安装
1、绑扎时先立2~4根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画好水平筋的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标志,接着绑其它余下的横筋,横竖筋的相互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剪力墙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设置“S”字墙拉筋,其纵横间距按设计要求:400mm。
钢筋外皮(双面)绑扎垫块。
3、墙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合模后,对伸出的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临时横筋定位。
浇筑砼时设专人看管,浇筑后对外露预留的钢筋做再次调整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5、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及钢筋保护卡。
二、模板支设
剪力墙模板以7×7cm木方为边框,中间竖向7×7cm木方为次龙骨,横向为7×7cm木方主龙骨。
次龙骨与竹胶板之间、主次龙骨间用钉子连接,次龙骨间距为200mm(净间距),主龙骨的间距与拉螺栓的设置相对应。
对拉螺栓应采用Φ14的钢筋,竖向间距为0.45m,横向间距为0.6m,即每一张竹胶板(1220mm×2440mm)上均匀分布6根对拉螺栓,模板上墙之前应按规定打好对拉螺栓孔。
墙体阴角处模板要用7cm×7cm 木方背棱,两块竹胶板中间塞紧海绵条。
每次作为一个整体安装、拆除,阳角两竹胶板间要用海绵条塞实,并用木方封住接缝。
支模前要先延墙方向搭设脚手架,用以固定模板,另一侧脚手架,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搭设,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开始安装已加工好的竹胶板拼接大模板。
按顺序将大模调到指定位置,粗略定位。
吊装模板时先安装靠近护壁一侧大模,将大模与绑扎好的钢筋网片临时绑住固定。
在吊装另一侧模板时应将对拉螺栓穿上,待模板到位后,再将其拧紧,并通过两侧的架子进行加固。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
如有缝隙,应用不干胶粘贴,防止漏浆。
三、混凝土的浇筑
1、浇灌混凝土时,应防止振动棒碰撞钢筋。
因钢筋较为集,浇灌过程中必须注意振捣密实。
混凝土浇捣时,施工人员严禁踩踏钢筋、支架及预埋管等构件(特别是有爬梯的地方)。
同时注意剪力墙端部和钢筋较密处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发生空洞现象。
2、砼制备的质量和匀速、连续供应是保证砼质量的关键。
严格按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施工;混凝土强度设计报告与施工配合比必须经试验确定,且施工时严格执行。
3、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不扰动钢筋,为防止墙体渗漏,现场必须派专人旁站,随时对已被破坏或移位的钢筋、预埋光管件、预埋
螺栓、预留孔洞等进行整改和修正。
每次施工段浇筑的高度以环向进行,一般以0.5m~0.8m为宜,保证混凝土无蜂窝、鼠洞。
在砼浇筑前预先将布点位置按顺时针方向确定好,布料时逐点移动布料管,确保同一标高的砼应连续浇捣完毕,不宜设置施工缝。
4、根据剪力墙设计的特点,混凝土浇筑时还要避免模板朝一个方向倾斜的现象,应采取分层、对称浇筑,浇筑混凝土时为避免产生冷缝,在先浇筑混凝土还未初凝时,后续混凝土必须立即跟上。
5、混凝土实体观感质量须做到:密实整洁、表面平整、棱角方正、顺条顺直、梁板柱(墙)交角线、面顺直清晰、无蜂窝、麻面、孔洞;无胀模、漏浆、错台、裂缝。
机械、设备、材料、温度、环境、施工工艺等等都会影响混凝土主体结构的工程质量,要彻底预防质量通病,就要针对工程特点制定严密的预防措施,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施工质量的验收和监控,真正将预防措施落实到实处。
混凝土实体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