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成因及治疗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成因及治疗


Kohut(自体心理学)认为NPD者乃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得 不到父母亲的肯定与鼓励,或是在另一方面,其父母亲未 能给予其理想的形象,使其人生失去了足够的企图心及理 想形象,在长大后不断地追寻它 。
2气质
Kemberg认为,具有过多的先天攻击性使个体偏向于具有 NPD特征,因为攻击性强的人有大量的攻击驱力需要得到 调和。
内部驱使: 渴望成为被 关注与赞美, 歪曲正碓的 认知(价值观)
外部驱使: 过度被关注与赞美, 形成错误的认知(标准)
治疗

1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要求患者的人格中具有观察性的成分,可以 配合治疗师承担治疗工作。 这种疗法就是要让自我不断与被压抑的人格欲望和对童年 欲望的防御性反应接触。 治疗师将提供一个现实的自我,帮助患者忍受愿望的延迟 满足,忍受由此而来的焦虑。随着患者将治疗师的品质内 化,患者的现实自我逐渐获得对于童年欲望的支配能力。
2传统疗法-认知治疗
Johnson认为,成功的NPD治疗包括
推崇健康的自恋, 接受自己偶尔变得脆弱、能力有限、贫困、有依赖性和意志薄弱, 要求能够消除不可避免的抑郁状态,把自以为是的一面和脆弱的 一面结合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自恋者从利用他人来维持错误的自我转向 利用他人来发现真实的自我。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任务 就是让病人接近真实的自我并促进其真实自我的发展。
4渴望得到别人极大的赞赏;
5特权感:无理由地期望获得特殊的待遇或自然符合他们 自己的期望; 6利用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7缺乏移情能力:不愿意对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作出反应;
8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在嫉妒自己; 9表现出傲慢目中无人的行为或态度。
病因

1父母照料缺乏
Freud认为,人首先将爱的libido投向自己,随后健康发展, 将其投回客体。 如果投回客体的爱遭受挫折,这种朝向外的爱会折返回自 我,这种观象被称之为继发性自恋,亦即临床的病理性自 恋。 这类人在以后爱的选择中,不是以他者为模型,而是以自 我为模型,他们明显地将自我或自我理想作为爱的对像。 他们爱他人是将他人当作自己的一部分来爱。
治疗目的界定为自然的自我表现的发现和加强。 病人必须清楚地知道并感受到失掉的自我,然后为自己失 去的而悲伤,重新发现自己深深埋藏起来的需要,然后试 图满足它们。
NPD病因
父母照料缺乏
气质
出生顺序
性别
得不到父母亲的肯定与 鼓励/未能给予其理想的 形象 攻击性强的人
母亲和儿童的气质是否 匹配
澳門城市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自恋型人格障碍 (NPD)成因及治疗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林滿 Levine Lam H16091205075 應用心理學碩士學位課程1年級N班
拿破崙· 波拿巴 Napoléon Bonaparte
概念及其特征


”自恋”这个术语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中纳西瑟斯(Narcissus) 恋上自己倒影,终于因过度憔悴而掉入湖中淹死,而后他 化为水仙花的故事。 水仙花因而以他來命名。 NPD患者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以别人是其利用的对象,对 别人缺乏同理心,总是认为自己应受到别人特殊的待遇, 在人际关系上,生活适应上有其困境 。
NPD病因
父母照料缺乏
气质
出生顺序
性别
得不到父母亲的肯定与 鼓励/未能给予其理想的 形象 攻击性强的人
母亲和儿童的气质是否 匹配
容易对第一个孩子产生 焦虑、紧张
父母的个人和文化经历 的期望/个人经历和态度
长大后不断地追寻它
攻击驱力需要得到调和
满足母亲的需要
父母投入更多的关注
男孩更经常地受到表扬/ 作替罪羊
Glickauf-Hughes也将儿童的气质看作是影响儿童NPD特 征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他认为重要的并不是儿童的气 质,而是母亲和儿童的气质是否匹配。 他观察发现,与母亲气质最相一致的儿童更容易发展自恋 特征,因为他或她更适于满足母亲的需要。
3出生顺序
Glickauf-Hughes观察发现,大部分患有NPD的人通常都 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 对这种现象有很多解释,如父母由于不成熟和缺少经验容 易对第一个孩子产生焦虑、紧张。 Sullivan认为,孩子在移情的过程中经历了他们父母的焦 虑,这就引起了孩子的苦恼,而这时父母试图安慰孩子通 常是不成功的,这导致了父母潜在的失意。使父母投入更 多的关注而将第一个孩子视为最理想的,这是比他小的孩 子所不能相比的。 如果父母越是担心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就越容易陷入这个 循环,增加了最大的一个孩子患NPD的机率。

流行病學
Hale Waihona Puke 在普通人群中,NPD的患病率/盛行率(prevalence rate) 不到1%, 男性更易于催患此病,男性患者的患病率比女性高5075%。 发生率(Incidence)大约是人口的1%。 在青少年中自恋的问题比较常见,但是大多数青少年能够 以此成长而不出现症状。
外部驱使: 过度被关注与赞美, 形成错误的认知(标准)
传统疗法-认知治疗 利用他人来发现真实的自我 >接受真实的自我,每个人也有强势和脆弱的一面。
文献

黄爽.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及其治疗[J].中国特殊教 育,2005,(1):72-75.DOI:10.3969/j.issn.1007-3728.2005.01.015; 2. 李文瑄,精神医学讲座(四)-自恋型人格,谘商与辅导;233期 (2005 / 05 / 05) , P46 - 48. 3. 王牮,自恋型人格障碍与心境障碍的共病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网络出 版年期05期,2008. 4. 游恒山,图解变态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 5. Kohut H. The Analysis of the Self[M].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71. 6. Kohut H.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elf[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77. 7. Kernberg O. Borderline Cohditions and Pathological Narcissism[M].New York:Jason Aronson,1975. 8. Glickauf-Hughes C,Wells M. Current Conceptualizations on Masochism: Genesis and Object Rela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1991,(01):53-68. 9. Sullivan H S.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M].New York:Basic Books,1953. 10. Johnson S M. Character Styles[M].New York: W.W. Norton,1994.
容易对第一个孩子产生 焦虑、紧张
父母的个人和文化经历 的期望/个人经历和态度
长大后不断地追寻它
攻击驱力需要得到调和
满足母亲的需要
父母投入更多的关注
男孩更经常地受到表扬/ 作替罪羊
内部驱使: 渴望成为被 关注与赞美, 歪曲正碓的 认知(价值观)
精神分析疗法 患者的现实自我逐渐获 得对于童年欲望的支配 能力。 >现在已經長大,不用 太依賴父母/別人的對你 的讚美,靠自已也可以 活出健康的生活。
盛行率=所有现存病例数/所有的族群人口数
诊断标准(DSM一IV)

至少应符合诊断标准中的5条: (DSM-IV)
1夸大自我:对成就和天分的夸大,没有相应的成绩却希 望被看作是出众的; 2对成功、权力、智慧、美貌或理想的爱充满幻想;
3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只能被其他出众的地位高 的人所理解;
1.
4性别
Glickauf-Hughes发现,当最大的孩子是男孩时更容易出 现这种情况。 总的来说,父母由于个人和文化经历的期望会影响到哪种 性别的儿童被视为理想的,哪种又被贬低。 也许在很多文化背景下男孩更经常地受到表扬,因此男人 比女人有更高的患NPD的机率。
与性别有关的父母的个人经历和态度也很重要。 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或者双方与某种性别的人有过负性经历, 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将这种性别的孩子当作替罪羊,而将另 外一种性别的孩子理想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