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剖析报告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剖析报告


(三)专业建设背景
1.区域产业、行业经济背景 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2010 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 值达 29727.6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34.7%,占世界第二位。山东是我国进出口贸 易大省,近几年来进出口总值连续占全国第六位。2010 年山东省外经贸总体保持平 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进出口完成 18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6.2%。其中,出 口 1042.9 亿美元,增长 31.1%;进口 845.1 亿美元,增长 43.1%。进出口商品结构 渐趋合理。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 43.2%,高新 技术产品出口额占 16.9%。资源类商品进口大幅增长。 在山东全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潍坊占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 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区合一”的功能优势,优势地 位愈加凸显,“三区”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潍坊综合保税区作为山东首 个、全国第十四个综合保税区,将以“大物流带动大生产”为发展路子,利用特有 的功能政策优势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业”和“国际加工业”同步发展的外向型经济 新区域,服务和拉动山东及周边省市外向型企业发展。潍坊综合保税区将在“十二 五”期间引进生产企业 200 家、物流企业 100 家、总部经济企业 500 家,完成总投 资 480 亿人民币,年实现进出口额 100 亿美元,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 700 亿元。2010 年底,潍坊市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 4721 家,有进出口实绩的 2968 家,其中出 口超 1000 万美元企业 131 家。 2.对外贸易行业发展前景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将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 色经济区,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增强 利用外资战略效应、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是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山东省国
五”末增加了 56.6%,带动了 3500 多万劳动力就业。潍坊是我国北方的物流货运中
心,是外贸企业较为集中的城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近 3 千家。因此对外语外贸
人才的需求巨大。外贸企业的业务员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经验的增加和资源的积
累,自主创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增外贸公司注册运行,对外
从全国高职院校来看,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是高职院校中开设范围较广泛,招生
人数较多的国际商务类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些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
专业建设已日趋成熟,形成了比较鲜明的专业特色。其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天津
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
4
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影响较大。
2
4.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本专业相关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建议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可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见下表。
表 2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表
序号
1 2 3
证书名称
全国外贸业务员证书 全国外贸跟单员证书
国际商务单证员
颁证单位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二)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与提出依据 面向潍坊市和山东半岛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面向中小外贸企业出 口业务,瞄准外贸业务岗、单证岗、跟单岗的能力要求,按照“认知→基本技能→ 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路径,依托校企深度合作的培养机制,进一步创新“四 融合、三进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能力的梯次提升。全过程融入职业素质教 育,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建立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保障机制,推动人才 培养方案不断完善。
二、专业建设情况分析 (一)专业定位与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山东省、潍坊市发展规划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 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发展战略定位和产业结构升级改造需求,以培养掌握国际 贸易行业通行的国际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具有适应和促进外贸出口产品结构调整 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高端技能型外贸人才为目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完善“四 融合、三进阶”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流程为主线构建“课岗对接、专通兼顾”的 课程体系,实施 “做学教一体” 项目化教学模式,建设一支“校企双能、双岗互 聘”的教学科研团队;建成“按照工作流程虚实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善教 学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经过 3-5 年的建设,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打造成为潍坊市、山东省外经贸行业培养“重诚信、 精外贸、强技能、高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基地。
院校名称
青岛滨海学院 山东职业学院 潍坊职业学院 烟台职业学院 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圣约翰财贸职业学院 青岛飞洋职业学院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学院 青岛港湾职业学院 青岛恒星职业学院 青岛求实职业学院 济南职业学院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总计
2012 年招生计划人数
103 80 70 30 22 18 60 360 70 31 45 21 90 44 40 1084
产品、成品出货等各环节的操作要求;
(5)熟悉并掌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的基本理论托运委托书; (6)具有较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能用外语对外交流,进行业务洽谈、接待
外商、口笔翻译外贸函件、会撰写英文的商业信函; (7)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利用 Internet 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2.职业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2)明确外贸业务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掌握签订合同、组织货源、安排运输、
报关报检、制单结汇等本岗位的基本技能;
(3)明确外贸单证员的基本要求,熟悉进出口业务中各类结汇单证的种类、作
用、格式、内容,熟练掌握各种主要外贸单证的缮制;
(4)明确外贸跟单员的基本要求,熟悉外贸基本知识及外贸跟单的流程,掌握
接受订单、寻找货源、核算采购成本、组织生产、跟踪订单、实施监督生产、检验
5
图 1 “四融合、三进阶”人才培养模式 2.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做法 (1)“四融合”是指“课证融合”、“课岗融合”、“ 赛考融合”、“双语融合” 课证融合,是指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 3 个核心岗位, 即外销岗、跟单岗、单证岗,对应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和单证员三个职业资格证 书。本专业结合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内容,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 梳理,每个职业资格证书由几门课程支撑,其考核内容和要求能够通过课程教学实 现,体现课证融合。 课岗融合,是指课堂与工作岗位融合。在“业务进课堂”的教学组织模式下, 课堂上所采用的业务经营方案,谈判方案、往来函电、合同、单据、案例来自于企 业一线,将正在发生的业务由师生共同完成,在真实业务背景中快速提升职业技能 和职业素养。 赛考融合,是指课程考核与高水平的职业能竞赛融合。以全国职业院校外贸技 能竞赛引领《进出口单证实务》课程教学,以 POCIB 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 引领《进出口业务流程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在校内组织专业学生参赛,探索以赛 代考,增加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选拔优秀选手参赛。 双语融合,是指在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英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双语教 学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特色之一,通过中英文双语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 水平,使学生在进出口业务环节中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业务操作。 (2)“三进阶”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定的不同培养目标 “三进阶”是指从“单一岗位业务员”到“一条龙业务员”到“业务经理”培 养规格的逐渐提升。 单一岗位业务员,是本专业基本培养目标,针对外销岗、跟单岗、单证岗三个 岗位要求,要求学生通过 1-4 学期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能达到单一岗 位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要求,并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一条龙业务员,是本专业主要培养目标,在 1-4 学期的基础上,再通过 5-6 学 期的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成为能够胜任业务磋 商、合同拟定、租船订舱、商品跟单、审证制单等方面的多面手,达到“一条龙业 务员”的人才培养目标。 业务经理,是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延伸,通过职业素养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学习, 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使一部分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毕业后在基层岗位
3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全省货物贸易将年均
增长 10%,服务贸易年均增长 15%;利用外资年均增长 9%,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力争
达到 40%左右。
3.人才需求情况
山东省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发展,使得对外语外贸人才的需求强劲。仅就
进出口贸易而言,截至 2010 年底,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增加到 28080 家,比“十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剖析报告
一、专业概况
(一)专业历史沿革
本专业可追溯到我院 1996 年设立的“对外贸易”专业,是山东省开始外经贸专
业较早的院校之一。2008 年国际商务专业开始招生,2012 年调整为国际贸易实务专
业,目前在校生 145 人。历年本专业招生情况见下表:
表 1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近五年招生情况
6
工作 1-2 年,能够成长为“业务经理”,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有一支教学能力突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素质专任教师队伍。现有专 任教师 7 人,硕士 5 人、副教授 1 人,讲师 5 人,助教 1 名。教师公开发表论文 10 余篇,出版教材 4 部,主持山东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 1 项; 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 1 项;《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2 门课 程确定为省级精品课;《外贸单证实务》、《剑桥商务英语》2 门课被评为院级精品课。 为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本专业实行了专任教师联系企业制度,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 兼职或挂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 70%。
单操作和外贸业务操作等技能,在外贸企业、各级各类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从事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