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题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选择题
1.历史是由时间和事件组成的。

1853年,太平天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攻克武昌
C.定都天京
D.青浦大捷
2.慈溪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

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这里的“红头军”提的是()
A.太平军
B.湘军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3.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
A.《四洲志》
B.三民主义
C.《海国图志》
D.《天朝田亩制度》
4.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C.洪秀全在永安封王建制
D.1853年,太平军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5.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其中一个浮雕是以金田起义为题材的。

领导金田起义的农民革命领袖是()
A.洪秀全
B.李秀成
C.林则徐
D.李鸿章
6.《石达开自述》中称洪秀全故意加封杨秀清“万岁”,激怒韦昌辉诛杨。

而《李秀成自述》中却说:“东欲专尊,后北与翼计杀东王。

”石达开和李秀成共同评述的是()
A.永安封王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7.“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

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A.西安
B.天京
C.水安
D.安庆
8.王爵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爵位。

下列分封诸王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东王——杨秀清
B.翼王——石达开
C.干王——洪仁玕
D.西王——陈玉成
9.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在反封建斗争方面最突出的是()
A.建立了与封建王朝对立的政权
B.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C.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实属空前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10.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将其作为都城是在()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0年
11.1853年太平天国进行北伐和西征,主要是为了()
A.打击列强侵略势力
B.充实太平天国经济力量
C.断绝清政府财源
D.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12.古今地名对照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实际上是我们今天的()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天津
13.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了“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

这说明()
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
B.清军已丧失抵抗能力
C.外国势力已侵华
D.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
14.下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

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15.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①永安建制②创立拜上帝会③金田起义④定都天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1860-1862年太平军试图攻下上海之时,那里的西方人组织了一支凶猛的反击力量。

——《剑桥插图中国史》
(1)材料一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政权?该文献向人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蓝图?
(2)材料二中的“西方人组织了一支凶猛的反击力量”指的是什么。

(3)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

材料2:1856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

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

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

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

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胜利”和“危机”主要指什么?
(2)归纳材料2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2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龙潜海角恐惊天,暂却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坤乾”
——洪秀全
材料二:在我国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民谣:“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

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1)材料一反映了洪秀全什么思想?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
(2)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发动了什么行动?
(3)材料二中“红头军”指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反对洋人?
(4)结合材料一、二说明“红头军”所发动的这场运动的性质。

答案
1——15 CADCA CBDDB DBDBB
16.(1)太平天国。

描绘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蓝图。

(2)洋枪队。

(3)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大起义。

影响: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原教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7.(1)“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2)材料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造成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材料看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18.(1)洪秀全把自己比作潜伏在深渊里的蛟龙,只等待时机成熟,就要举行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建立革命政权。

他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尤其是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

(2)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

(3)指太平军。

当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绝对不会屈服,掀起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4)是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