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
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当中的可以引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押后处理。
现实情况里,优化的过程往往很难决定,因为风险和发生的可能性通常并不一致,所以要权衡两者的比重,以便作出最合适的决定。
风险管理亦要面对有效资源运用的难题。
这牵涉到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因素。
把资源用于风险管理,可能使能运用于有回报活动的资源减低;而理想的风险管理,正希望能够花最少的资源去去尽可能化解最大的危机。
“风险管理”曾经在1990年代西方商业界前往中国进行投资的行政人员必修科目。
当年不少MBA课程都额外加入“风险管理”的环节。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
确定减少的成本收益权衡方案(trade-off)和决定采取的行动计划(包括决定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过程成为风险管理。
首先,风险管理必须识别风险。
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
其次,风险管理要着眼于风险控制,公司通常采用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
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
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先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再次,风险管理要学会规避风险。
在既定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方案的实施路径,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
例如设立现代激励机制、培训方案、做好人才备份工作等等,可以降低知识员工流失的风险。
编辑本段风险管理的各个步骤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
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各种风险发生后对资源及生产经营造成的消极影响,使生产能够持续进行。
可见,风险的识别、风险的预测和风险的处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
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
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
风险识别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2.1.1◆生产流程分析法生产流程分析法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对其中各个环节逐项分析可能遭遇的风险,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
生产流程分析法可分为风险列举法和流程图法。
1.风险列举法指风险管理部门根据本企业的生产流程,列举出各个生产环节的所有风险。
2.流程图法指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将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一切环节系统化、顺序化,制成流程图,从而便于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
2.1.2◆财务表格分析法财务表格分析法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营业报告书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和发现企业现有的财产、责任等面临的风险。
2.1.3保险调查法采用保险调查法进行风险识别可以利用两种形式:通过保险险种一览表,企业可以根据保险公司或者专门保险刊物的保险险种一览表,选择适合本企业需要的险种。
这种方法仅仅对可保风险进行识别,对不可保风险则无能为力。
委托保险人或者保险咨询服务机构对本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调查设计,找出各种财产和责任存在的风险。
风险的预测风险预测实际上就是估算、衡量风险,由风险管理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掌握的统计资料、风险信息及风险的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各项风险的频度和强度,为选择适当的风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
风险的预测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2.2.1预测风险的概率:通过资料积累和观察,发现造成损失的规律性。
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时期一万栋房屋中有十栋发生火灾,则风险发生的概率是1/1000。
由此对概率高的风险进行重点防范。
2.2.2预测风险的强度:假设风险发生,导致企业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对于容易造成直接损失并且损失规模和程度大的风险应重点防范。
风险的处理风险的处理常见的方法有:2.3.1避免风险:消极躲避风险。
比如避免火灾可将房屋出售,避免航空事故可改用陆路运输等。
因为存在以下问题,所以一般不采用。
可能会带来另外的风险。
比如航空运输改用陆路运输,虽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却面临着陆路运输工具事故的风险。
会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比如为避免生产事故而停止生产,则企业的收益目标无法实现。
2.3.2预防风险: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
例如为了防止水灾导致仓库进水,采取增加防洪门、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减少因水灾导致的损失。
2.3.3自保风险:企业自己承担风险。
途径有:小额损失纳入生产经营成本,损失发生时用企业的收益补偿。
针对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大的风险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损失发生时用它补偿。
带来的问题是挤占了企业的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对于较大的企业,建立专业的自保公司。
2.3.4转移风险:在危险发生前,通过采取出售、转让、保险等方法,将风险转移出去。
编辑本段风险管理的历史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
萌芽风险管理从1930年代开始萌芽。
风险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在1930年代,由于受到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约有40%左右的银行和企业破产,经济倒退了约20年。
美国企业为应对经营上的危机,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内部设立了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企业的各种保险项目。
可见,当时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保险手段。
形成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一词才形成。
1970年代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
197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和风险费用的增加,法国从美国引进了风险管理并在法国国内传播开来。
与法国同时,日本也开始了风险管理研究。
发展近20年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
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云集纽约,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它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86年,由欧洲11个国家共同成立的“欧洲风险研究会”将风险研究扩大到国际交流范围。
1986年10月,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新加坡召开,风险管理已经由环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
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代。
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中国,在少数企业试用中感觉比较满意。
中国大部分企业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
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资产证券化在国际上兴起,风险证券化也被引入到风险管理的研究领域中。
而最为成功的例子是瑞士再保险公司发行的巨灾债券,和由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发行的PCS期权。
编辑本段风险管理的分类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两类:经营管理型风险管理,主要研究政治、经济、社会变革等所有企业面临的风险的管理。
保险型风险管理,主要以可保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对象,将保险管理放在核心地位,将安全管理作为补充手段。
编辑本段风险管理研究方法对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通过对风险进行调查研究,做出逻辑判断的过程。
定量分析方法一般采用系统论方法,将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风险因素组成一个系统,抽象成理论模型,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工具定量计算出最优的风险管理方案的方法。
编辑本段风险管理的学说纯粹风险说纯粹风险说以美国为代表。
纯粹风险说将企业风险管理的对象放在企业静态风险的管理上,将风险的转嫁与保险密切联系起来。
该学说认为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将对威胁企业的纯粹风险的确认和分析,并通过分析在风险自保和进行保险之间选择最小成本获得最大保障的风险管理决策方案。
该学说是保险型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企业全部风险说企业全部风险说以德国和英国为代表,该学说将企业风险管理的对象设定为企业的全部风险,包括了企业的静态风险(纯粹风险)和动态风险(投机风险),认为企业的风险管理不仅要把纯粹风险的不利性减小到最小,也要把投机风险的收益性达到最大。
该学说认为风险管理的中心内容是与企业倒闭有关的风险的科学管理。
企业全部风险说是经营管理型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编辑本段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简介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是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时,要辩识风险,评估它们出现的概率及产生的影响,然后建立一个规划来管理风险。
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预防风险。
软件项目风险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预算和进度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软件项目的影响。
软件项目风险会影响项目计划的实现,如果项目风险变成现实,就有可能影响项目的进度,增加项目的成本,甚至使软件项目不能实现。
如果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的发生。
但是,目前国内的软件企业不太关心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结果造成软件项目经常性的延期、超过预算,甚至失败。
成功的项目管理一般都对项目风险进行了良好的管理。
因此任何一个系统开发项目都应将风险管理作为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多种风险管理方法与工具,软件项目管理只有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与工具并应用到风险管理中,才能尽量减少软件项目风险,促进项目的成功。
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是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软件项目风险管理时,要辩识风险,评估它们出现的概率及产生的影响,然后建立一个规划来管理风险。
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预防风险。
本文探讨了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介绍了风险管理的经典理论,比较了几种主流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模型。
风险分类软件项目的风险无非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需求、技术、成本和进度。
IT项目开发中常见的风险有如下几类:ü需求风险①需求已经成为项目基准,但需求还在继续变化;②需求定义欠佳,而进一步的定义会扩展项目范畴;③添加额外的需求;④产品定义含混的部分比预期需要更多的时间;⑤在做需求中客户参与不够;⑥缺少有效的需求变化管理过程。
ü计划编制风险①计划、资源和产品定义全凭客户或上层领导口头指令,并且不完全一致;②计划是优化的,是"最佳状态",但计划不现实,只能算是"期望状态";③计划基于使用特定的小组成员,而那个特定的小组成员其实指望不上;④产品规模(代码行数、功能点、与前一产品规模的百分比)比估计的要大;⑤完成目标日期提前,但没有相应地调整产品范围或可用资源;⑥涉足不熟悉的产品领域,花费在设计和实现上的时间比预期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