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基础
11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解析 要赏析“乱”字的妙处,势必要从写景的角度和 抒情的角度两个方面去分析。于景而言,“乱洒”是诉 诸人的视觉,“真珠雨”是诉诸人的听觉,李商隐有“留 得枯荷听雨声”之句,“真珠雨”也容易让人联想起白 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妙句。而第二层意思可能 被忽略。于情而言,乱的形、乱的声正是主人公乱的心 绪的外在体现。
9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2.形容词 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 特点,而且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黄河远上白 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 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尤其是颜色词,大多能表现 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日 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 “红”“绿”“火”“蓝”这些包含绚丽色彩的词 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7
题型训练 1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陶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 ①碧湘门: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ɡ):行 列。
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 “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
12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3.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 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周邦彦《咏 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用了一 个虚词“似”,便使蔷薇在与人似和不似之间,显出无限情 韵。阴铿写送行迟到,只见“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虚词“空”“已”似不经意间进入诗中,但对于描画诗人怅 然若失的情状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
的深层含义。
(2)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
(3)分析诗歌语言的主体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感受其明快、朦
胧、沉郁、飘逸、雄奇等艺术特征。
2
真题体验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1.(2010·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 [注]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向子 ,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
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
“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
“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3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10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题型训练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 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 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简要赏析一下“乱洒衰荷”句中“乱”字的 妙处。 答案 “乱”字既写出了雨洒衰荷凌乱惊心的声响,又 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象,还显示了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 女主人公的心绪之乱。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
1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考点研读 1.考点要求
第2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纲要求
考查角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 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或特色
2.解读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
(1)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
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即从情感、意境上品味语言,挖掘词语
4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2.(2010·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 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 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 字的含义。 答案 “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 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审题提示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 题,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鉴赏词语的本义,如“红”指红 色、“翠”指绿色;二是鉴赏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如 “红”“翠”分别点明了花和叶的色彩,“斜”“叠”分别写 出了花和叶的形态;三是鉴赏词语在整首词中的表达效果,说 “红”“翠”比直接说花叶含蓄,四个词语的运用,准确地写 出了花叶的色彩和形态。
13
题型训练 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5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审题提示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中的语言的能力。虽 然题干只要求对“住”字的含义进行赏析,但在解答此 题时,只有在读懂全词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住”的 含义。通过理解生词不难看出,“住”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但答题时,不能光写出“拟人”就了事,还得联系 词句的意思作具体分析,说明为什么是“拟人”,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
6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考点分析
一、“炼字”类 炼字,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鉴赏古诗词的炼字 艺术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命题点,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1.动词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首诗,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怨”字明显运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 是吹笛人之心。“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中“随”“抱”字都炼得很好,鼓是进军的号,只有“随”字 最合适,只有“抱”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感。
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
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
住了描写的分寸。Biblioteka 8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解析 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地卑”即地势低。“沉”, 使动用法,使……沉没。“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 是“山”。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 “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解答本题,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 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