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本科)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已经具备相当于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自学应考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好高等教育分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基础。
二、教学要求、教材及课时:
1.教学要求:
(1)《大学语文》(自学考试)的教学,应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引导自学应考者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程与中文专业文学作为选课程的不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各种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在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的关系。
对精读课文要精讲多练、重视其综合应用的示范作用,以指导自学应考者对泛读课文的学习。
对泛读课文的辅导不必求之过全、过深,只要讲清要点即可。
(4)注意结合作为介绍有关文学知识,但对有关背景的讲授应适度,不宜过分扩展范围,加深难度。
2.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徐中玉钱谷融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本课程教学总时数暂定为90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作品篇目
1.精读作品:32篇
(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寡人之于国也》《孟轲》
(3)《秋水》(节选)庄周
(4)《谏逐客书》李斯
(5)《“今”》李大钊
(6)《灯下漫笔》鲁讯
(7)《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毛泽东
(8)《选择与安排》朱光潜
(9)《郑伯克段与鄢》《左传》
(10)《李将军列传》司马迁
(11)《张中丞传后叙》韩愈
(12)《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3)《香市》茅盾
(14)《爱尔克的灯光》巴金(15)《背影》朱自清(16)《氓》《诗经》(17)《饮酒》(其五)陶渊明(18)《行路难》(其一)李白(19)《兵车行》杜甫(20)《杜陵叟》白居易(21)《关山月》陆游(22)《炉中煤》郭沫若(2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4)《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25)《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26)《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27)[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28)《前赤壁赋》苏轼(29)《门槛》屠格涅夫(30)《风波》鲁讯(31)《断魂枪》老舍(32)《苦恼》契诃夫2.泛读课文33篇:
(1)《赵威后问齐使》《战国策》(2)《答李翊书》韩愈(3)《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4)《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5)《论毅力》梁启超(6)《论学问》培根(7)《始访西山宴游记》柳宗元(8)《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苏轼(9)《报刘一书》宗臣(10)《马伶传》侯方域(11)《故都的秋》郁达夫(12)《往事》冰心(13)《国殇》屈原(14)《上邪》汉乐府(15)《短歌行》曹操(16)《从军行》(其一)王昌龄(17)《山居秋暝》王维(18)《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19)《登高》杜甫(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2)《一句话》闻一多(23)《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24)《鹰之歌》高尔基
(25)《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2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27)《长亭送别》王实甫
(28)[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29)《石崇与王恺争豪》刘义庆
(30)《宝玉挨打》曹雪芹
(31)《嘱咐》孙梨
(32)《米龙老爹》莫泊桑
(33)《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二)教学要点与课时安排
《大学语文》(自学考试)的教学,可分为: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的教学要点如下:
1.语文知识部分:
语言知识,主要是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知识。
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要求自学应考者辩识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文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不要求做语法分析)
(1)文言实词:主要是辩识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包括成语)的具体含义。
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仍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文言虚词:主要是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或用法,辩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
重点掌握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
乃。
(3)文言句式:主要是了解文言文中那些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以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
序句式。
要求在古文今译时,能把这些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和句式正确地转换成
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
2.文学知识部分
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知识:要求认识课文作者的字、号、所属朝代或国别,主要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主要文学成就,作品集名称。
认识课文所属专书编著者,朝代、文体性
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在文学史上地位。
(2)文体知识:要引导自学应考者认识教材中四篇文体知识介绍文章所涉及的各种文体及其主要特征:认识我国古代语文的特殊文体分类(如散文中的语录体、记传
体、书信体、史论体、游记体、寓言体、古体诗中的楚辞、乐府、歌行、格律诗
中的律诗、绝句以及词和散曲)及其主要特征。
3.课文阅读分析部分
(1)精读课文:
主要是引导自学应考者识记课文作者、所属时代或国别、课文文体、基本表现方法;
理解并概括课文主旨(论说文中心论点、记叙文中心思想、诗词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主
题思想)认识其思想意义。
注意让自学应考者能正确划分课文段落层次并概括其大意,主要创作特色。
简要分析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格及其作用。
(2)泛读课文:
教学要点与精读课文大致相同,但难度深度有所降低。
各篇课文的具体要求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4.作文部分
主要是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书面表达能力,基本要求是: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体行款合乎规范。
作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议论和说明的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
1.精读课文:约54课时
2.泛读课文:约24课时
3.写作:约20课时
4.自测考试:约10课时
教材:大学语文(本科)(1999年版)徐玉中等华东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