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实习内容1.水准测量1)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通常是从一个高程已知的点出发,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测出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求未知点高程。
水准测量是有方向性的,两点之间的高差一定是“后视读数”减“前视读数”2)测量之前水准点的选择在指定的测区进行踏勘,了解是否有已知等级控制点,熟悉测区施测条件,根据要求确定布网方案和选点。
一般要求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在60~ 100m,相邻导线边长大至相等,控制点的位置应选在土质坚定、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量距,视野开阔之处,桩顶上钉上铁钉作标记并编号。
3)水准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水准仪使用前, 应按规定进行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以保证各轴线满足条件。
若保持一测站上前后视距相等,可减小误差。
水准尺度数误差主要由观测者瞄准误差、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误差以及估读误差等综合影响所致,不可避免。
因此,观测者应认真读数与操作,以尽力减少此项误差的影响。
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 水准尺必须竖直立在点上, 否则总会使水准尺上读数增大。
水准测量是一项集观测、记录集扶尺为一体的测量工作, 只有全体参加人员认真负责,按规定要求仔细观测与操作,才能去的良好的成果。
归纳起来应注意如下几点:(1)观测:①观测前应认真按要求检校水准仪,检视水准尺;②仪器应安置在土质坚实处,并踩实三脚架;③水准仪至前、后视水准尺的视距应尽可能相等;④每次读数前,注意消除视差;⑤晴好天气,仪器应打伞防晒,操作时应细心认真,做到“人不离仪器”,使之安全;⑥只有当一测站记录计算合格后方能搬站,搬站时先检查仪器连接螺旋是否固紧一手扶托仪器,一手握住脚架稳步前进。
(2)记录:①认真记录,边记边回报数字,准确无误地记入记录手簿相应栏内,严谨伪造和转抄;②字体要端正、清楚,米位、分米位不准连环涂改,不准用橡皮擦修改,如按规定可以改正时,应在原数字上划线后再在上方重写;厘米位、毫米位不能改正;③每站应当场计算,检查符合要求后,才能通知观测者搬站。
(3)扶尺:①扶尺员应认真竖直尺子,注意保持尺上园气泡剧中;②转点应选择土质坚实处,并将尺垫踩实;③水准仪搬站时,应注意保护好原前视点尺垫位置不受碰动。
2.导线测量1 )导线布设形式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称为导线。
构成导线的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再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坐标增量,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2)导线测量的外业作业导线测量的外业作业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坐标、量边、测角和连测。
(1)踏勘选点及建立坐标在踏勘选点前,应调查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把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去校园里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
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①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比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③ 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④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⑤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且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量边导线的边长用钢尺采取一般量距的方法往、返各测量一次平距,边长相对误差的限差为1/300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为1/2000。
(3)测角用测回法施测导线右角。
在每个控制点上用DJ6光学经纬观测水平角1测回。
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士60 .n,n为导线的测量角数。
(4)连测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必须观测连接角,连接边,作为传递坐标方位角和传递坐标之用。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求得各导线点的坐标。
在进行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然后绘制导线略图,把各项数据注于图上相应位置。
3.施工放样1)测设工作的定义测设工作是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算出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交点与控制点(或原有建筑物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然后以控制点为依据,将带尖的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点(或轴线交点)用测量方法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测设工作的实质是点位的测设。
测设点位的基本工作是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测设已知水平角和测设已知高程。
2)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根据已知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测设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它是常用的测设方法,但要求量距方便。
第二部分测量手簿及内业计算第1章高程控制测量1.1水准测量手簿日期:2009-6-16 班级:土木0705观测:记录:地点:沉毅广场一一图书馆一一沉毅广场小组:6计算:1.2 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计算表班级:土木0705 组别:6 计算者:—校核者:—JH Q. 点号路线测站数观测咼差h i /m 高差改正数V h i改正后高差h i/m高程H/m 备注BMA 4 4.982 -0.004 4.978 19.414 已知B 24.3925 4.022 -0.004 4.018C 28.4107 -1.044 -0.006 -1.050D 27.3604 -4.184 -0.004 -4.188E 23.172BMA 4 -3.755 -0.003 -3.758 19.414 已知E24 0.021 -0.021 0.000f h=Eh测=21mm f h容=±12* n0.5=±58.8mmu hi =-f h/L=-21/24=-0.875mm/ 站Eu hi =-21mm=-f h8第2章平面控制测量2.1钢尺丈量手簿日期:2009-6-19班级:土木0705组号:6观测者:小组成员轮换记录者:小组成员轮换由于地势较为平坦,精度等原因,温度、倾斜、尺长等改正均忽略。
2.2测回法测水平角11班级:土木0705 2.3导线坐标计算表计算者:角度观测值 改正后角度方位角水平距离坐标增量 改正之后增量坐标 O/ffO/〃O/〃 米土亠土土小±3x左角143 35 55194 17 24+12194 17 363550906.84157 53 3122.28-20.64 +18.39 -1-20.638.38197 16 30+13 197 16 433550886.21175 10 1484.92-84.62 +37.15 -3-84.597.12181 34 30+12 181 34 423550801.62176 44 56 77.74 -77.61 +34.41 -3 -77.58 4.38+ 12186 24 03186 24 153550724.04183 09 11 107.27 -107.11 +3-5.91 -3 -107.08 -5.94196 22 00+13 196 22 133550616.96199 31 24130.81-123.29 +4-43.72 -5-123.25-43.77+ 12174 10 39 174 10 513550493.71193 42 1557.95-56.3 +2-13.73 -2-56.28-13.75206 42 15+13 206 42 283550437.43220 24 4369.39-52.83 +2-44.98 -3-52.81-45.01178 22 15+12 178 22 273550384.62218 47 10 88.31 -68.84 +3 -55.32 -3 -68.81-55.35+ 12101 08 03 101 08 153550315.81139 55 251616 17 39 1616 19 30638.67 -591.24 -143.61 -591.03 -143.94校核者:组别:6略图y371100.58 371108.96 371116.08 371120.46 371114.52 371070.75 371057.00 371011.99 370956.64JH i=r.点号 A B 1 2 3 4 5 6 7 C D辅助计 算第3章施工放样本小组以学校西门至明德楼路段的2号和3号点为基准点,测设了四个点,并进行了校核。
基准点和测设点的基本数据如下表根据测设点和已知点的数据可计算下表测设数据测设A点时,在2号点安置经纬仪,瞄准3号点,向左测设BA ,由2号点起沿视线方向测设X1距离,即可定下A点,同样的方法可定下其它各点。
以下为相邻两点之间的理论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数据:实习体会本次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我能把书本上学习的知识熟练的运用到实际当中,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同时也认识到小组团结的重要性以及测量的步骤。
首先,我们熟悉了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的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校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方面:仪器误差、外界影响误差(如温度、大气折射等)、观测误差。
了解如何避免测量结果误差,最大限度的就是减少误差的出现,即要做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多次测量取平均数等来减少误差。
除此之外,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带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由高级到低级” 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
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通过工程实践,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步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其次,一周多以来,我们都坚守在自己的“阵地”,观测、记录、计算、描点.. 我们分工合作,力求更好地完成任务。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和疑难:如(1)开始测得时候非常慢,主要是以为对中整平环节非常慢,为了对中一个点花上近二十分钟,整平花的时间也是如此。
(2)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
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同时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时间浪费,而且会因点多而产生较大的误差。
(3)在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测量的过程中,气泡的居中也会产生误差,十字丝的对准等(4)计算问题。
计算必须两个人来完成,一个初步计算,一个校核。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但我们不断的重复检验中算出了正确的数据,尽量的减少了误差的出现。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熟练,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的不牢固。